分享

你如果没见过真正的唐代金银器,那就看看这个唐代金银器!

 博搜艺术 2021-07-18

  唐代银器从器物种类来说,可以分为盛食器、容器、饮器、药具、装饰品、日用杂器及宗教用器。金银器作为皇帝颁赐下臣、民族交往及下臣进奉的重要之物,由专司金银器制作的官方部门出品。

  

  波斯萨珊金银器常用的凸纹装饰工艺也对唐代早期的金银器装饰工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凸纹装饰技术,属于捶揲工艺,又称为模冲,即在金银器物的表面,以事先预制好的模具冲压出凸起的花纹图案。其特点是主体纹饰突出,立体感强,具有极强的装饰效果。正是捶揲技术的输入与弘扬,使中国古代的金银器制造工艺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并极大促进了唐代金银器制造业的繁荣。

  从考古出土的金银器来看,唐代金银器比唐代以前各个时代所出金银器总数还要多出几倍。而且唐代的金银器皆精工细作,满饰细密繁复的花纹,这样的工本和财力,是只有唐人才能有的实力与气魄。

  

  汉唐是古丝绸之路最繁荣的时期,这时期大量外国人到中国,带入他们的物品和文化,在这个背景下,唐朝时出现了一大批外来或中国仿造的新器物,如带把的杯、高足杯、多曲长杯。而唐朝时人们既能从传统文化中移植作品,又能汲取外来文化的一些营养,然后进行新的创造。创新的作品,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特点,在细节上留下了外来文化的印记,如西方徽章式纹样,不仅出现在金银器上,而且大量出现在人们服饰纹样上,还有摩羯,从印度传入中国,成为一种艺术形式。

  在唐代各种外来文物中,金银器是发现最多、表现外来文化影响最为清晰的文物类别。从加工技艺、器物的造型形态至纹样装饰均反映出了西方文化影响,给人以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双狮纹银,碗体上捶揲出一周如意云头,使整个银碗的外形饱满厚重,极富立体感。这种在碗壁上以捶揲技术制作出凹凸纹样的手法是受波斯萨珊银器的影响,银碗中双狮的对称布局符合中国传统审美中均衡对称的要求,双狮口中的折枝花和碗体装饰的如意云头纹为典型的中国传统纹样。外来文化的启迪,使得人们放弃了对许多传统的恪守,以更宽容的心态接纳不同的文化,有机地与本国的文化统一起来,创造新的文化。

  

  唐代金银器是我国古代工艺美术品中的绚丽瑰宝,其精湛的制造工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代表了古代金银器制作的一个极高水平。陈列在陕西西安博物院的国家一级文物——唐“李勉奉进双鱼蔓草花纹银盘”,是一件刻有53个铭文的金银器,其铭文之长,在我国目前已出土的唐代金银器中尚属首例。这件器物也见证了一个时代的积弊——官员为了加官进爵,向皇帝行贿,而且互相攀比。

  在唐代金银器制作得到更大的发展。从近几年考古发现,唐代金银器数量众多,类别丰富、造型别致,纹饰精美,金光闪闪,银光熠熠。成了显示唐王朝富丽堂皇、灿烂夺目的标志之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