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赶gai-胡侃菌子

 麦浪孤帆 2021-07-19

注:本公众号的所有图文均出自作者本人,如果转载请注明出处。(公众号“麦浪孤帆”)


为什么是赶gai呢?因为大集什么的就不那么墨江了。推荐一首哈尼舞曲。

曾经很长一段时间里霸占了墨江的广场舞曲目的歌曲。节奏轻快,直接导致了无论男女老少听到了都开始摇头晃脑的编排自己心中的洒脱模样。

如今还模糊记得孩子听到此曲时亢奋的模样,也依稀浮现跺着拐杖的爷爷奶奶们不羁爱自由的画面。

那么我们就听着歌赶gai了。

墨江县城的老城区一直都保持着逢五号十号一集的传统,主要集中在十字街。是农民们买卖农产品的日子、也是陌生的人们可以为来生“擦肩”结缘的好时光。

只是卖的东西时令性非常强,比如现在霸占了街面的野生菌、葫芦、南瓜和已经蓄势待发的竹笋大军。每一个集都有刚刚到来的时节,而下一个集就是另一份如期而至的大自然美意。

如果你不小心忘记了时节,没关系,大集会告诉你——什么样的美味最适合填补餐桌上的空缺。

许多东西是错过了这个集就得再等一年,时节的事情就是这样的简单决绝、不容迟到。错过了就是错过了,迟到的理由再充分也不会改变。

这就是我舍不得错过每一个集的原因,总喜欢去人群里找寻或许并没有注定属于自己的那份简单的、属于时节的“惊喜”。

对于蘑菇在小城有个有趣的段子:如果你捡到了菌子又因为不认识而不敢吃(怕有毒),就拿到街上卖。只要你敢卖,他们就敢吃。

自野生菌上市,医院的急诊科就总有洗不完的胃。中毒的、怀疑自己中毒的······症状各不相同,可起因却完全一致——老子吃菌子了。

吃菌子是种时尚,而“菌子吃多了”的调侃也叫原本神经质的人们有了合理的“不正常”一回的底气。

所谓“人为食死,也为食亡。”为了能有个大快朵颐的痛快,也就顾不上有可能遭遇的危险,先吃了再说的“傻气”才算是没有辜负这份美好。

我也喜欢吃菌子,也会在喝了若干碗汤、撑得难受的时候怀疑自己的难受是不是和中毒有关;然而并不坚决,随着时间推移、消化系统的一番努力之后脑子里又会只剩下对“味道真好”的记忆和明天还得再来几大碗的美好想象。

大集的有趣就在于很多时候卖东西的说不清自己究竟卖的是什么,而买东西的也搞不明白自己究竟买了什么。

哈尼老人把东西摆在那里,草根或者野果;你问他是什么,他告诉你“汉话叫什么我也认不得,我们么XXX呢叫呢!”接下来的事情就交给遐想和臆测的简单。

还能怎样要求老人呢?赶紧查阅资料较真着告诉他们关于植物的科属和菌类不是植物的高深理论、以及药效之类的虚无缥缈?还是追根究底的要求他找到汉语名字、和编排些药效?

相视一笑“能不能吃?”就很贴切。

“能吃”就好。

如果还要问的高深些就“你们平常怎么吃?”

你就会发现在这条街上——没有一只鸡炖不了的草药和没有油炸处理不了的食材。

总之就是,无论买什么都要么很费鸡、要么很费油。

红蒜,烀老母鸡;大红菌,烀老母鸡;紫米,烀老母鸡;香菇,烀老母鸡;一支箭,烀老母鸡······

当然也会有不一样的时候,比如:酸木瓜,烀老公鸡。

菌子,油炸好吃;竹笋,油炸好吃;豆角,油炸好吃;排骨,油炸好吃;黄瓜——嗯!这个可以凉拌;西红柿——你不要岔开话题嘛!

你若问“这个治什么病?”

他就会“认不得,人家说·······”然后能叫上名的、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自己也不清楚的病全说一遍。虽不能包治百病,但也难免会碰上恰好的时候。

好吃又有些糟糕的病痛之人是很愿意去相信这个的,至于理由嘛!他们说得很有道理。

至少,或多或少能治治心病。

哈尼老人们也只是呵呵的傻笑,似乎是在说:我听说过的病就这些了,如果还需要治其他符合你要求的病症你就直说,我也顺便把它“治”了就好了。

得了病,又放不下吃,该怎么办?唯有想办法安慰自己,可想想这样直接哄自己的话心理还有点不舒服;怎么办?先哄别人,等大家都信了也就必然有人要反过来哄自己了,到那时候再吃也就理所应当了。

无奈好吃的人太多,走过街面指指这——心理琢磨着:这个好吃,而我血压高!要不然就让它降血压吧!嗯就这么定了。

于是赶紧走到买药老人身边,大声提醒:“这个降血压的,记住了。”

又见到另一自己喜欢的:“这个嘛!就降血脂好了”·······

然后赶紧挤进人群走一圈,又折回来:“大爹,这个治什么的?”

大爹满脸疑惑:“就是菜,可以下饭的。”

“不对不对,你再想想·······”

大爷恍然大悟:“治高压锅·······”

编排个小故事,大家笑笑就好。

至于蘑菇,您就自己看吧!我就不仔细介绍了,一介绍——万一暴露出自己其实什么都不懂的事实就尴尬了。

不过吃菌子的事情还是不要过于好奇,不熟悉的不要去“试试”,生命这玩意没有从来的洒脱,只有珍惜才是拥有明天的最好方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