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语“男女授受不亲”的下一句,其实更精彩,更耐人寻味

 金华303 2021-07-19

我们经常会在电影,电视中(特别是古装剧)中看到这样的桥段:

陌生男子一不小心碰到了女人的纤纤玉手,女人触电似的将手缩了回来,而后面红耳赤地斥责陌生男子道:

“男女授受不亲!”

这个时候,陌生男子往往都会报之以歉意的微笑:

“对不起,我不是有意的!”

所谓的“男女授受不亲”本出自于大思想家孟子《孟子·离娄上》的一句名言;意思就是指男女(已婚夫妇除外)之间,最好不要有过分的亲密接触,以免尴尬,或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然而,很多人却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知“男女授受不亲”,却不知“男女授受不亲”其实还有下一句,且下一句则更妙,更令人寻味。

那么,“男女授受不亲”下一句什么,又是怎么来的呢?

古语“男女授受不亲”的下一句,其实更精彩,更耐人寻味

嫂溺授之以手

一天,孟子老先生正在书房中看书,忽然淳于髡(战国时期齐国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齐威王的政卿大夫)进来了,看到孟子后,便开门见山地问道:

“男女授受不亲,礼与?”

(我听说你们儒家有“男女授受不亲”这条礼法,是不是?)

人人都知淳于髡“能言善辩”,且善用隐喻(一鸣惊人的典故便就出自这哥们);当孟子看到淳于髡那多黠犀利的眼神后,立刻便明白了后者的来意,便不动声色的点头和言道:

“礼也!”

(是啊!)

淳于髡是个聪明人,自然知道孟子的分量,也不兜圈子,当即便是步步紧逼道:

“嫂溺,则援之以手乎?”

(如果你嫂子不慎失足掉进了河中,请问阁下会不会去用手拉她一把?)

淳于髡的这个问题可说是刁钻之极,为什么这样说?

因为你若不救吧,则是丧尽天良,见死不救;而若是救吧,便与嫂子有了“肌肤之亲”,那就是“男女授受有亲”了。

所以说,这个问题实则是个双刃剑,怎么回答都不讨好。

能够问出这样古怪刁钻的问题,淳于髡果真不愧为战国“诡辩”第一高手也。

古语“男女授受不亲”的下一句,其实更精彩,更耐人寻味

然而,面对淳于髡挑衅式的发问,孟子却是一点都不慌张,轻松自如的回答道:

“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

(嫂子掉到水里都不救,那跟禽兽有什么区别,虽然说男女授受不亲,但凡事都应该分个轻重缓急吧,当生命危在旦夕时,男女的肌肤之亲,又算得了什么?)

是啊,命都没了,固守着最后的一点道德底线还有什么意义?

就像东郭先生明知道狼性难训,狼要吃他,却还要救狼,这不是迂腐,又是什么?

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规矩,只有食古不化的顽人——

孟子能够快速的给出如此完美的回答,这似乎早已超出了淳于髡的意料,眼看着自己在“诡辩界”的地位即将不保,苦思冥想一番后,淳于髡终于又提出了他的第二道难题:

“今天下溺矣,夫子之不援,何也?”

(现在天下纷争不断,百姓流离失所,孟老,您怎么偏居一隅,不“出山”做点实事,挽救一下天下苍生呢?)

淳于髡的话很简单:既然孟老认为嫂子的生命都如此重要,那么天下人的生死又当如何?

你如此有本事,为何不去拯救苍生,而佯装在这里教书,以求心安?

这句话看似简单,实则暗藏玄机:若孟子去拯救苍生,便要攀富依贵,而一旦如此,别人(淳于髡)又会认为孟老是求财为利,假公济私;然若不出山,那前面所说的那些“大义凛然”的话,便全都是屁话。

故这句话同“嫂溺,则援之以手乎?”如出一辙,而且还要更甚。

不过,我们的孟老果不愧为圣人,面对咄咄逼人的淳于髡,只是淡淡的说了一句:

“天下溺,援之以道;嫂溺,援之以手;子欲手援天下乎?”

便化解了“危机”。

什么意思?

很简单:嫂子掉水里,我伸伸手便可以救人,天下的不安,当以皇帝之手去化解,能是我能办到的吗?

漂亮,孟子回答得非常漂亮:所谓能者多劳拙者闲;有多大能力管多大的事,我孟子能力有限,只能管管嫂子的事,至于天下事你还得去找能管天下事的大能者。

淳于髡闻言后甘拜下风,佩服的五体投地。

虽然最终此次辩论以我们的孟老先生完胜而告终,但失败者淳于髡也不是一无是处,至少他也是“男女授受不亲”下一句“嫂溺授之以手”的策划与参与者之一,可用五个字形容他:

功不可没也!

古语“男女授受不亲”的下一句,其实更精彩,更耐人寻味

总结:如果“男女授受不亲”讲的是心,是一颗守法懂礼的心;那么“嫂溺授之以手”则说的是理,是一种做人遇事的道理。

这就是“动之于心,晓之于理”;这就是“知行于心,理所当然”。

谢谢观赏!

关注我,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精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