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写作、做个自由人,读村上春树|《我的职业是小说家》

 记忆的瓶子 2021-07-21




作者|Pinky   公众号:记忆的瓶子Pinky

 图片|unsplash.com

有那么一个人,爱好读书、音乐,大学还没读完就结了婚,别人读了4年的大学,他读了7年;

有那么一个人,29岁突发奇想要写小说,还获了奖,并把这一件事坚持做了三、四十年;

有那么一个人,为了保持身体健康,开始跑步,然后这一跑又是三、四十年……

这个人就是村上春树。

一直就知道有一位很有名的小说家,是叫春上村树,还是村上春树,一直傻傻分不清楚。

直到有一天忽然想读读这个人的书,挑选了三本名气响当当的书籍,其中一本就是《我的职业是小说家》。

我终于看清了作者的大名:村上春树。

读着他的文字,感受到他的谦逊低调,还感受到他的诚恳真实,这样的文字能让人在浮躁的世界中寻得静谧美好。

作者在二十九岁的时候,看着看着棒球比赛,忽然像被神仙点化了一般,决定要写小说。

然后写了第一部小说《且听风吟》,还获得了日本新人奖。这个奖项就是作者迈进作家、小说家这个领域的一张入场券。

而《我的职业是小说家》这本书可以看作村上春树先生对过去写作经历的总结概括吧。

这本书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村上春树先生谈读书学习部分,可以移至这篇文章《又到一年毕业季,又是一年高考时,我想说些什么呢》

除此之外还有他在书中介绍的读书与写作的关系,以及自身的写作心态,都让我学到很多。

当然最让我佩服的是,他把自己喜欢的事情,写作和跑步,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用一辈子的时间去做。



谈读书与写作

一旦养成读书的习惯,大多是年轻时养成的,就很难轻而易举地放弃阅读。

不管手边有 YouTube还是3D电子游戏,只要一有空(甚或没有空)就会捧卷阅读。

想当小说家的人首先大概要多读书。这实在是老生常谈,真是不好意思。

不过我觉得要写小说,这依旧是至关重要、不可或缺的训练。

既然想写小说,那么小说的结构如何,就得作为肌体感觉,从基础上了解它才是。

就像“要做欧姆蛋,首先得把鸡蛋敲开”一样理所当然。

尤其是青年时期,应该尽可能地多读书。

优秀的小说也罢,不怎么优秀的小说也罢,甚至是极烂的小说也罢,都(丝毫)不成问题,总之多多益善,要一本本地读下去。

让身体穿过更多的故事,邂逅大量的好文章,偶尔也邂逅一些不太好的文章。这才是至关重要的作业。

它将成为小说家必不可缺的基础体力。

趁着眼睛健康,时间有余,先把这事儿踏踏实实地做好。

实际练笔写文章大概也很重要,不过从先后顺序而言,我觉得再往后排一排也来得及。

这几段文字让我认识了读书与写作的关系。

读书是输入,写作是输出,大量的输入必定有益于输出的进行。小说家这么高的门槛,意味着要有大量的文字输出,怎么能离开输入呢?!

除了大量输入,写小说还需要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吧,唯有这样才能做到胸中有丘壑,笔下出乾坤。

就像我,即使写个简单的随笔,也需要灵光闪现,真不知写小说需要达到怎样的灵光乍现才能进行到底。

读书时读到引发自己思考、引起共鸣,或者让自己感到耳目一新的话,我会想这个观点很有意思,那个观点很有道理,我想就此写点什么。

也仅仅是想写点什么而已了。

自己没有成为小说家的野心,并认为写小说需要达到很高的标准才可以进行,所以就个人水准而言,只能先在多读书这个层面了。

即便如此,依然庆幸自己能在不知不觉间喜欢上读书,收到书时的喜悦,阅读时的期盼,写点读书心得都让人流连忘返。

好吧,即使什么都不做,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文字一遍一遍地阅读,也是一种幸福快乐,这种感觉很好!



一切交给时间

有句话叫作“木沉石浮”,指一般不可能发生的事竟然发生了。不过在小说世界里,或者说艺术世界里,这种逆转现象却屡屡在现实中发生。

在社会上通常被视为轻微的事物,随着时间的流逝却能获得不可忽视的分量;而一般被看重的事物,不知不觉中却会失去分量,化作形骸。

那叫作持续创造性的肉眼看不见的力量,得力于时间的帮助,会带来这种剧烈的逆转。

因此,觉得“自己手头没有写小说的素材”的人,也不必灰心丧气。

只要稍稍变换一下视角、转换一下思维,肯定会发现素材在身边简直比比皆是。它们正等待着你去发现、撷取和使用。

人的行为哪怕一见之下多么微不足道,也会自然而然地生出这些兴味盎然的东西。

此间至关重要的,就是“不失健全的野心”。这才是关键。

亚伯拉罕·林肯留下这样一句话:“你能在某些时刻欺骗所有的人,也能在所有的时刻欺骗某些人,但不可能在所有的时刻欺骗所有的人。”

我觉得这个说法同样适用于小说。这个世界上有很多要由时间来证明的事物,只能由时间来证明的事物。

说得太对了,能否逆转需要时间来证明,能否得到认同也需要漫长岁月来考验。

现在想不明白的事情,不代表以后也想不明白,现在做不到的事情,不代表以后也做不到,现在不被理解不代表以后不被认同。

野心勃勃地做好眼下,遇到瓶颈的时候,变换一下视角、转换一下思维,如果还是行不通,就把这一切交给时间吧。

无论结果如何,能把某个目标当作旗号高高举起,总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情,不问年龄几何,不问身处何地。

我心中也住着好几个梦,无论结果如何,也想把他们当作旗号高高举起。

他们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用英语谈笑风生,做涉外知识产权,留学深造。对了,也许还有一个小小的写作梦,做一名小小的写作者。

不知我这轻微事物随着时间的流逝能否获得一些分量,现在只能不问结果,先把目标当作旗号高高举起,这总归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



谈人格

假如将人分成“狗型人格”和“猫型人格”,我觉得自己堪称彻底的猫型人格。

听到“向右转”的口令时,会不由自主地转向左边。虽然这么做的时候常常心生歉疚,但好也罢坏也罢,这是我的天性使然。

人有形形色色的天性。

只不过我体验过的日本教育体系,在我看来,其目的似乎是培养为共同体效命的“狗型人格”。

有时更是超越此境,甚至要制造出将整个集体引向目的地的“羊型人格”。

在这段文字中,作者并没有解释所谓的“猫型、狗型、羊型人格”,我的理解是,猫型人格偏向独立自我,不在乎他人看法。

狗型人格偏向忠诚、缺乏主见,喜欢追随。羊型人格偏向盲从,温顺、顺从。

我自己对照归位了一下,以前我貌似应属于“狗型或者羊型人格”。

往往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老板让做什么就做什么,温顺、顺从,领头羊去哪我去哪。

一直以来自己倒很是习惯去做一只温顺的小绵羊,还胆小怕事。第一年上学的时候,同桌趴过来瞅我的字,被我手中的笔戳着了眼角。

为了不让她告诉老师,我把身上仅有的一毛钱给了她,看,从小我就是这种遇事息事宁人的态度。

没想到有一天就像忽然睡醒了,不想温顺,想独立,想做自己。

开始质疑一切值得质疑的事情,不惹事不怕事,对于自己的权利奋力以争。

变得更加关注自己内心的想法,有时听到“往右转”也会不由自主地转向左边,怀疑自己是不是也在慢慢的转成了猫型人格呢。

村上春树先生在书中有提及到,别人给他的小说提意见时,说段落太长的话,他会修改地更长。

说他的小说某段段落太短的话,他会精简地更短,就这样反而出其不意,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所以有时别人“让你向东走,你偏向西跑”说不定也会成为一件好事呢,因为别人的想法对自己适合的又能有多少呢。

无论如何,关注自己的想法都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



做个自由人

写小说时让我最为快乐的事情之一,就是'只要愿意,自己可以变成任何一个人’。

在自己喜欢的时间,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对我而言这便是自由人的定义。

与其做个不得不在乎世人的眼光穿一身不自在的礼服的艺术家,还不如做个普普通通随处可见的自由人。

不管遭受批判也好,得到赞赏也好,被人家砸来烂番茄也罢,投来美丽的鲜花也罢,总之我只会这样的写法——以及这样的活法。

我在成为作家、定期出书之后,学到一个刻骨铭心的教训:“不管你写什么、怎么写,最终都难免被人家说三道四。”


其实从二十五年前开始,我就一直被人家说到今天:“村上落后于当今的时代,他已经完蛋了。”一样样去搭理的话,身子根本吃不消。


于是自然而然地变成了“随它去吧,反正都会被人家说坏话,干脆自己想写啥就写啥、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至少就长篇小说而言,我从来没有应约稿而写的情况,也没有为截稿期疲于奔命的情形,而是在想写的时候,以想写的方式,写下想写的东西。

瑞奇·尼尔森晚年的歌曲中有一首《花园酒会》,其中有这么两句歌词:假如不能让所有的人都开心,不就只能自己一人开心了吗。

这种心情我也非常理解。就算想让所有的人都开心,在现实生活中也是不可能的,只会自己白忙活而已。

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只管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做自己最享受的、“最想去做”的事情便可。

这样一来,即使评价欠佳,书的销路不好,也可以心安理得了:“嗯,没关系,至少我自己是享受过啦。”

这几段文字再次说出了我的心声,还有点感同身受呢。

是做全职妈妈,自己带孩子,还是坚持工作找人带孩子,当时这个决定着实让我内心斗争了好久。

继续工作意味着陪伴女儿的时间少了很多,有人甚至会说“这人眼中只有工作,也不抽时间陪伴照顾孩子”。

做全职妈妈意味着没有工作,有人又会说“这人在家带孩子啊,这么高学历浪费了……”

一部小说,一篇文章,有人喜欢,有人讨厌,不管你怎么写,结果都一样

一件事,不管你做出什么样的选择,总会有人支持,有人表示不理解,甚至在背后议论一二。

所以还是只管考虑自己的内心想法就好了,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不刻意取悦任何人。

别人喜欢,皆大欢喜,别人不喜欢,至少我还有自己。

如果想让其他人开心,违心地去做别人喜欢的事,最终结果还是有人开心,有人不开心,还弄丢了自己,才得不偿失呢。

所以如果有人选择在自己喜欢的时间,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听着都让人羡慕万分。

如果把喜欢的事情再当作一份事业来经营,那种感觉想想都会觉得很棒。

前一段时间跟我先生开玩笑说,我要转行去做图书管理员,可以一边看书,一边挣钱,多么令人羡慕的职业,以前怎么就没发现呢。

或者以后干脆开个咖啡屋吧,一定要留出一角放着各种各样的书,可以边喝咖啡边看书。

做个自由人,做自己最享受、最想去做的事情,即使和别人不一样也无妨,因为这就是我啊。



写在最后

村上春树在《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中说:不管全世界所有人怎么说,我都认为自己的感受才是正确的。

无论别人怎么看,我绝不打乱自己的节奏。喜欢的事自然可以坚持,不喜欢怎么也长久不了。”

他自己从29岁开始写小说,到现在一直坚持,至少三十多年的时间了。若不是发自内心地喜欢,恐怕也不能有这么长久的坚持。

特别羡慕村上春树先生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业来做,更羡慕他那自由人的生活态度。

而我只能多向这种人生态度学习了。

读点想读的书,写点想写的东西,做点想做的事,再把某个目标当作旗号高高举起,的确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呢。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