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韵不入诗

 杏坛归客 2021-07-21
诗词界常说的诗病之一的“韵字入诗”,也称“挤韵”,最早出于沈约的“四声”“八病”说。其“八病”中的“犯大韵”就是指“除韵脚外,在诗中其他处最好不用与韵脚同韵部的字”,即“韵不入诗”。

这里的“韵”是指韵部来说的,而不是单指一些人理解的“韵脚的那个字”。并且,沈约的“四声”“八病”是从诗的音律方面来说的,因当时的主要诗歌形式是五言,一联中,除韵脚外只有九字,如再用与韵脚同韵部的字,势必在音律上影响作品的美。因此,沈约将此种情况视为“一病”。

但此说提出后,并未得到诗家和学术界的认可。后随着七言诗的出现和盛行,人们更加感觉“犯大韵”似乎对一首诗歌的优劣影响不大。唐朝元兢就说:“此病不足累,文如能避者弥佳;若五字要切,于文调畅,不可移者,不须避之。”可见,“韵不入诗”只是诗律理论上对最佳效果的一个理想追求,而不是一个必须遵守的必然要求。
虽说“八病”是沈约提出来的,但沈约自己的创作多犯“八病”,沈约的诗作,绳之以八病,几乎“篇篇有之”(胡应麟《诗藪》),这就很奇怪了。

下面仅将“八病”之一“犯大韵”(韵字入诗)的古人诗作举例如下:
《游钟山诗应西阳王教》
灵山纪地德。地险资岳灵。
终南表秦观。少室迩王城。
翠凤翔淮海。衿带遶神垧。
北阜何其峻。林薄杳葱青。
这首诗按《平水韵》来论,“城”字属于下平八庚韵部,“灵、垧、青”三字,属于下平九青韵部,“串韵”了。而诗的第一字就用了“灵”字,也是下平九青韵部,属于“韵字入诗”,应当避而不用的。
还有:
紫翮拂花树,黄鹂闲绿枝。
思君一叹息,啼泪应言垂。
此诗韵字:“枝、垂”属于平水韵上平四支韵部,但诗中“黄鹂”的“鹂”也在四支韵部,当属“韵字入诗”。
再有:
游鱼牵细藻,鸣禽哢好音。
谁知迟暮节,悲吟伤寸心。
此诗韵字:“音、心”下平十二侵,而诗中“禽、吟”也在下平十二侵韵部,也属“韵字入诗”。

其实古人“韵字入诗”的还有很多,举例如下:
《五律·生春二十首之一》
唐·元稹
何处生春早,春生云色中。
笼葱闲著水,晻淡欲随风。
度晓分霞态,馀光庇雪融。
晚来低漠漠,浑欲泥幽丛。
此诗押《平水韵》上平一东,而“笼葱”就属于“韵字入诗”。

《五律·生春二十首之四》
唐·元稹
何处生春早,春生曙火中。
星围分暗陌,烟气满晴风。
宫树栖鸦乱,城楼带雪融。
竞排阊阖侧,珂伞自相丛。
此诗押《平水韵》上平一东,而“宫”就属于“韵字入诗”。
我认为其实所谓不能韵字入诗也只是一种笼统的说法,下面的几种情况就不能简单的称之为“韵字入诗”:

第一、一句之中,不避重字,哪怕这个字是韵字。
如:
李商隐七律·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此诗押《平水韵》上平十四寒,第一句中“相见时难别亦难”的第一个“难”字就不能简单的称之为“韵字入诗”,这种是可以的。
第二、句中单字重复出现在一句中的前后两个分句,也不用避讳韵字。
如:
杜甫七律·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此诗押《平水韵》下平七阳,尾联“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因为偶句(对仗)的需要,下分句第一个“阳”字也不能简单的称之为“韵字入诗”,这种也是可以的。
第三、以下这种也是常见的。
如:
唐朝元稹五律·生春二十首之三
何处生春早,春生霁色中。
远林横返照,高树亚东风。
水冻霜威庇,泥新地气融。
渐知残雪薄,杪近最怜丛。
此诗押《平水韵》上平一东,第四句“高树亚东风”的“东”字怎么论呢?“东风”在古典诗词中,多指春风,它是春天的象征。很多描写春景的诗词,“东风”一词被普遍使用,古诗中比比皆是,就不再累述,这种情况也不能简单的称之为“韵字入诗”。

第四、使用双声叠韵连绵词,出现韵字入诗是可以的。
1、叠字抒情,叠字节奏荡漾,最宜抒发诗人的内心深处之情。
如:
柳宗元七律·登柳州城楼寄漳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粤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此诗押《平水韵》下平七阳,“茫茫”属于双声叠韵连绵词。
2、叠韵连绵词:
如:
五律·岁夜咏怀(唐·刘禹锡)
弥年不得意,新岁又如何。
念昔同游者,而今有几多。
以闲为自在,将寿补蹉跎。
春色无情故,幽居亦见过。
此诗押《平水韵》下平五歌,“蹉跎”的“蹉”也在五歌韵部,属于叠韵连绵词。
以上为我个人浅见,如有不当,请诗友指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