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伏大暑接连至!吃一面,喝二汤,祛湿消暑防疾病,健脾和胃益健康~

 可爱的欢欢乐乐 2021-07-22
大医教你吃
943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图片

今年的中伏共有20天,从7月21日到8月9日。也就是说,今天我们就正式进入中伏了

同时,明天7月22日我们还将迎来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大暑。古书《二十四节气解》中说:“大暑,乃炎热之极也。”

中伏大暑接连至,意味着一年中最热的日子已然到来,湿、热、虚的“折磨”更甚,那这时应该吃点什么好呢?


图片

俗话说“头伏饺子二伏面”,二伏吃面的习俗由来已久,早在《魏氏春秋》中就有“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的记载。那这个时期为什么适合吃面?二伏面又有什么讲究呢?

二伏吃面好处多

首先,此时正值小麦丰收之际,吃碗新麦做的面条,既能尝鲜,又可收获小麦败心火、止烦热的功效。

再者,伏天炎热,人体新陈代谢加快,而面食富含B族维生素、蛋白质及多种矿物质,能帮助补充因出汗而流失的营养。

另外,在主食中,面条相对比较好消化,不会给肠胃带来过大负担。

图片

选面条要注意这一点

面条在生产过程中通常会加入一些氯化钠(食盐),以延长面条保存期限,同时让面条外观更为白净。但这也意味着,若长期食用含钠量高的面条高血压、骨质疏松、肾病等疾病的发生风险会大大增加

所以除了要关注生产日期、保质期,大家在购买现成面条时还要注意查看成分表中的含钠量,最好选择含钠量在500mg/100g以下的。

图片

合理搭配更健康

1.加点豆、肉、蛋

精白面中的蛋白质虽然相比精米要高50%,但所含的必需氨基酸不均衡。建议在吃面时加个鸡蛋,或是搭配一些豆类、瘦肉,来帮助弥补不足,更好的增添营养。

2.加点蔬菜

面条中搭配150~200克蔬菜,有助于补充多种维生素及膳食纤维,对健康更有益。

图片
鸡丝凉面

做法:碗中放入芝麻酱、香油、辣椒油、生抽、葱、姜、蒜、米醋、熟白芝麻、盐、糖调成凉拌汁,再加一些葱油拌匀。

将面条煮熟过凉水,沥干后装盘,依次码入鸡丝、黄瓜丝、煎葱油的洋葱丝,最后淋上料汁,拌匀即可食用。

图片
图片

古人将大暑分为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大暑节气正值中伏,不仅热,还特别闷,是非常熬人的“桑拿天”。

为了顺利度暑,古时各地都有不少风俗。比如浙江台州沿海的人会在大暑时吃姜汁调蛋,帮助去除体内湿气;而在山东一些地区则有“喝暑羊”的习俗,吃完出一身汗,畅快淋漓;在广东很多地方大暑时会“吃仙草”,消暑清热。

而今天豆苗子要给大家推荐两款汤,它们都具有不错的解暑祛湿、生津除烦作用,很适合在这个时节饮用。

酸梅汤

配方:乌梅10颗、山楂5颗、甘草6粒、金银花20根、陈皮5根、桂花适量、冰糖适量

做法:锅内倒入一斤半左右的水,烧开后将上面的药食材全部放进去,再加适量冰糖,等再次沸腾时盖上锅盖,转小火煲煮30分钟。煮好后待酸梅汤自然冷却,滤出汤汁即可饮用。

图片

酸梅汤至今已有千年历史,是最传统的饮料之一。最开始时,酸梅汤叫乌梅饮,是太医院里治疗时疫的药方,后来经一番改良才演变成了现在的“国民饮品”。

其中的乌梅能敛肺气、治咳嗽,山楂可消食化积,甘草具有补脾益气、调和诸药的功效,金银花能清热解毒,陈皮能健脾和胃,桂花则清香提神,多种药食材搭配在一起不但酸爽解渴,还能缓解夏日身体疲劳保健强身

图片

马齿苋瘦肉汤

食材:猪瘦肉200克、马齿苋50克、芡实30克、盐适量、味精适量

做法:将食材都洗净后,把猪瘦肉切片,马齿苋切段后焯水备用。在砂锅内放入猪肉、芡实、马齿苋,倒入足量的水,大火煮开后转小火慢炖2小时,出锅前加盐、味精调味即可。

图片

马齿苋是一种常见的野菜,它全身都可药用,被称作“免费的长寿菜”。针对暑热所致的汗多消渴、口腔溃疡、皮肤红肿、小便赤痛等症,常吃它能起到一定的调理作用。同时它还能帮助抑制胃肠道中的大肠杆菌、痢疾菌等细菌滋生,预防夏天常见的腹泻。

芡实则有很不错的利水渗湿、固肾补脾功效,有“水中人参”的美誉。

马齿苋、芡实再搭配上瘦猪肉,益气养血祛湿气,现在食用正合适。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