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敬生作品鉴赏

 泊木沐 2021-07-24

王敬生简介,职业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广东省中国画学会理事,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青年美术家协会理事,惠州市中国画学会常务副会长,惠州市蓬莱书画研究院副院长。作品多次在全国展览中入选获奖,出版有《在浮躁的现状中独静一一王敬生作品集》、《王敬生山水画作品集》、《王敬生作品精选》等。

荔枝红了

文/王敬生

岭南的五月,雾荡雨淫,一日之内常有晴阳与骤雨拥抱。果熟粽香的季节,树荫下吱吱喳喳,一如往常,没有逝去的伤春,也没有将来的悲秋。总是淡论着春花不谢,秋叶不凋,喜欢与烈日和骤雨穿行,等待水那头的龙舟。岭南的五月,荔枝红了,那种鲜嫩,清甜,就如一条坚韧的细线,把每个往事都连在一起,一啖一个回忆,一啖一个故事。

我带着故事,用画笔去回忆。

徐悲鸿先生说:"艺术来源于生活",荔枝这一体材,离我的生活很近,也有着道不尽的情感。

画作,注重的是展现结果——画面。但是随之展现的不只是画面的内容那么简单,还应该有一个作者的灵魂、思想、感情、修养等等的因素在。一颗荔枝、一片叶子,我通过线条、着色、造型等等努力去表现我的心情、感情、思想,虽有画不达意的时候,但我一直很真诚,力求将感情宣泄得淋漓尽致。

任何作品的画面都只是作者思想的一个载体。真正的艺术不是用标语、题目来让观者知道你想什么,我希望用画面所表达的语言让人们无意间心动而产生共鸣。因此,我一直以来对自我的人本、思想、观念等等方面的深思。故,诗书不可不读;历史、人文不得不了解;身边事物乃至世界时局也得观察和感受;了解和吸收外来文化的经验投入到艺术作品的创作当中也是有必要的。这样,也许有一天我的作品不仅只是作为布置点缀,更加不是为了获奖而制作或滥做搞批发,而是有精神,有保存和欣赏价值与意义的艺术作品。我努力着……

石涛有“笔墨当随时代”的认识,大凡画画的都把这句话挂在嘴边,但这“随”,各有各感受和理解。有的以笔墨随之,或豪放、或婉约;有的以造型随之,或写实、或变形;我则喜欢以对生活的诚心随之。如画荔枝,纯是偶然,荔枝是我生活里最平凡的东西,但荔枝身上有着许许多多的情感因素,从过去到现在。苏东坡"日啖荔支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更是因荔枝感叹"人间何者非梦幻,南来万里真良图 ";白居易赞美其味"嚼疑天上味,嗅异世间香。润胜莲生水,鲜逾橘得霜";郑谷更是迷恋荔枝"南荒何所恋,为尔即忘归";黄庭坚绝赞荔枝"谁能同此胜绝味,唯有老杜东楼诗"。

孙中山、廖仲凯、彭湃、叶挺等等的革命先辈曾在荔枝树下留下许多许多的事迹,荔枝树下的抗日故事永远都讲不完,还有孩童时候的趣事…荔枝最小,可背后的故事、情感很丰富,当我们仔细观察生活的时候,会给我们的创作许多的激情与灵感…

中国画艺术发展到现在,那种山中老者行、窗前倚玉女的作品套路真的可以与这个时代的精神面貌、社会风尚贴切吗?当然,类似这样的题材也是可以入画,但这样的作品已经不能反映生活、反映当下,更无法成为代表性的艺术主流。

当下的画作,在技法上可以突破以往的技法,融汇中西,或是尝试新的材料去探索。有思想和实践的进步才可以引领潮流,承前启后!思想性的发展就可以关心当代时局、当代人所关心的话题,一些社会现象、环境意识等问题。

作品有了生活情节、思想,画面才有意思、内美。每一张作品不单单是让人们看到画者画了什么,而是应该可以让人们透过画面明白画者想到了什么,继而从中又让人们领略和感受到了什么。努力表现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世界,画面上的美无疑是理念的感性的美的显现。花开心写,清香自来。

在当今的社會形势下,书画变得功利化了,书画家更加不应该单单就為自己有“书画家”這個头衔而沾沾自喜。古代文人墨客多是达官贵人或书香世家之人,舞文弄墨只是闲余寄趣,自然有感于作品。这点我们是值得思考的。那肯定,当今社会,要继续你的生活,钱,很重要!虽然说钱离开了人是废纸一张,但人离开了钱是废物一个。钱不能没有,但不需要太多。人就像阴生植物,钱就如阳光,有点阳光就好了,何必拼了命去拥抱太阳呢?因为钱我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评画讲究“人品”与“画品”的统一,当下许多画家却学会了“分裂人格”或“双重人格”。无论就人品的纯粹还是画品的纯粹而言,我努力去修为,向那些人品画品如玉树芝兰,令人生敬,令人畅神的老师们学习,执着地将作画与做人、将艺术与人生融合为一的人。唯其如此,让我的作品多少许的“天工与清新”,希望能将人道与天道自然地连接在一起,让我们得以心领神会地往返于世俗与深刻之间。就如那荔枝的味道……

心境宁静湛然是一种艺术魅力,中国古典绘画讲究“澄怀味象”、“澄怀观道”也是一种传统。这一传统源于中国人因对自然、对生命的尊重而重过程甚于重结果,因而中国艺术往往更能超越功利主义的目的去认真体察和细致品味生命的过程和意义,是生命信息的传达。甘于寂寞,安于清贫,做虔诚的艺术信徒。这是作为画家的首要信条。荔枝味道清甜鲜嫩绝于世,闻名中外,其皮却是粗厚,且生于南荒…

“传统——现代”、“东方——西方”、“人文精神”、“价值取向”之类;“语言”、“图式”、“风格”之类的;“运作”、“操作”、“炒作”之类的,都会在当代画家的耳旁徘徊,平凡的生活他们都瞧不起,如沐坦荡春风般的心灵自由开放感觉一点都没有,更何谈心气恬淡舒畅。种种急功近利、见利忘义行为烟消云又起。有人有时会与古人相比,觉得现实人生的匆忙浮燥是多么无知可笑,竟因此而羡慕我们的古人。都很现实,榴莲、荔枝、都是树上结的果!

绘画是艺术的,艺术是一种感觉,是愉悦,无法表述。好的笔性也是一种感觉,它来源于对传统的认知,来源于对生活的细致。坚持传统,坚持生活。任何时代都有艺术的牺牲品,他们背离传统,脱离生活,创造个派,所谓多元,不愿在优秀传统的根基上苦下功夫,终究被人遗忘。无论当今艺术如何多元化,坚持中国画的笔墨属性,终以笔墨,思想获得境界。“狂怪求理”狂不违自然之理,无法致法乃为境界,一味狂怪无法,则误入野狐禅,毫无韵味。孙过庭论草书云:“违而不犯”正所谓迹违而理不犯也。

石涛论画“借古以开今”我常常深思,借谁开今,如何借?如何开?倒不如问石鲁,“一手抓传统,一手抓生活”!神来之笔在于平时之功,先熟中熟,再熟后生,则是最高境界。所谓“无法至法”乃为妙品。有的画离艺术越来越远,有的画则离钞票越来越近。徐谓云:“从来不看梅花谱,信手拈来便是春。”我可不敢信手拈来,我画荔枝还得慢慢地仔细观察、写生,归纳、重组,荔枝结构以中国传统宋画中的双勾为重,再施以色彩,是对实物长期观察得以提炼。是的,信手拈来是厚积的产物,所谓厚积薄发,看的多,记的多,储存在大脑中有关联的多,心中有物,笔下才有形,我也在"厚积"中。

理解艺术的人,一定能理解人生。理解人生的人,一定更加理解艺术。弘一法师做到了,“悲欣交集”乃人生艺术之写照。岭南的五月,虽然狂风骤雨烈日,地卑而土薄,阴阳之气既偏而相搏,但是花常开,叶不凋,无伤悲,更何况荔枝红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