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痰热盛,人就爱出汗。历经10余年,对于多...

 老梧桐 2021-07-26
痰热盛,人就爱出汗。历经10余年,对于多汗,我的经验是:健脾胃,清痰热,汗自止。

对于多汗,我们之前已经聊过好几种病因了,主要有肝郁型多汗,湿气型多汗。昨天呢,我们又聊了头汗。那么今天呢,我们就接着再来看看多汗的另一种病因,痰热引发的多汗。

前阵子,我接诊了一位31岁的患者。他朋友的甲状腺结节,之前是在我这治好的,所以他在朋友的建议下,过来找我看看他的多汗。

问诊中,除了爱出汗,我发现患者口干口苦,脉象弦滑,舌红胖,苔黄厚腻,而且还有小便黄,胃,食欲不佳,心悸多梦等现象。

于是拟方:白术、茯苓、黄芪、佛手、清半夏、竹茹、连翘、远志、夜交藤

用药七剂,患者出汗的次数以及汗量就出现了减少。但还是睡不踏实,胃口也不太好,于是

为什么要为患者开这样一个方子呢?我们一起捋捋思路:从患者的脉象以及舌象我们可以看出,他这明显是痰热内蒸的表现。痰湿内蕴日久,于是化热,所以患者舌红苔黄。痰火蕴积,津液的布输就会失常,所以患者口苦口干,小便黄。

那患者体内的痰湿是怎么来的呢?脾为生痰之源。脾虚,运化失常,湿热蕴阻中焦,患者的食欲就会降低。

同时脾又是气血生活的源头,脾虚,患者就会出现气不足的现象。气有固摄作用,气不足,肌表营卫之气的固摄作用就会减弱。

体内有痰热存在,好比火烧水一样,就会破汗外出。再加之,营卫之气的固摄作用减弱,汗液就很容易流出来。汗为心液,心液外泄过多,心阴就会受损,所以患者就会出现心悸。

总之患者一切不适的源头,在脾虚痰热盛。明白了这些,我们再来看看方子:

一、白术、茯苓、黄芪——健脾益气

脾虚是痰湿内蕴的根源,所以我先用这三味药健脾补气。其中白术、茯苓能健脾、燥湿、利水。黄芪不仅能补中气,还能补全身之气。

二、佛手、清半夏、竹茹、连翘——清痰热

佛手用在这里,不仅能健脾理气,还能祛湿化痰。

这里为什么用清半夏,而不用姜半夏,或者法半夏呢。因为姜半夏更擅长止呕,法半夏擅长健脾燥湿,清半夏擅长燥湿化痰。

前面我们已经为健脾胃做足了功夫,所以这里呢,我们主打燥湿化痰即可,遂用了清半夏。除此,方中竹茹能清热化痰,连翘能清热解毒。

三、远志、夜交藤——宁心安神

这两味我主要用它们来宁心安神,治疗患者的心悸睡眠。

上面这些,就是我在为患者治疗痰热型多汗方面的一些简单思路。写出来,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新思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