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紫苏香气浓郁,十分常见,为何古人会用“荏苒”称呼它?

 新用户72453587 2021-07-26

对于很多在南方长大的朋友来说,紫苏这种植物一定是不会陌生的,比如小时候家里没有那么多林林总总的调味品,在长辈制作田螺或者各种鱼类的时候,都会加入紫苏进行调味,做出来的饭菜带有一种自然的清香感,绝对是童年的美好回忆之一。

其中南方人吃烤肉也很喜欢用紫苏包着吃,主要这样吃着不腻,当然了,也不是所有的人都对紫苏“情有独钟”,不少人由于不喜欢这种味道,就认为紫苏不过是田间地头的“杂草”而已。

在很多地方,紫苏的名字并不是那么的“正规”,比如很多人会称其为“荏苒”,也就是古书中“时光荏苒”中的那个词,这么风马牛不相及的名字,为什么会和紫苏这种植物联系在一起呢?

图片:一盘紫苏资料截图

一、“荏苒”的出现和释义

1、紫苏的早期称呼

既然紫苏被称之为“荏苒”是民间由来已久的说法,那么肯定和古人的认知有很大关系,翻阅了一些资料,发现在古代的时候紫苏被人们称之为“荏”,而成语“时光荏苒”中的这个“荏苒”,其实就是指的紫苏这种香气浓郁的植物。

只不过一开始这个词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而是书写成“荏染”,什么意思呢?虽然没有找到确切的答案,但是大慧认为,应该是古人希望通过紫苏生长上的繁荣和枯槁来形容岁月时光的流逝。

想要了解真正的紫苏,还得把“紫”和“苏”分开来说,就一般传统认知来说,所谓的“苏”可以大体分为两种,其一是叶片为绿色的,叫做白苏其二是植物的叶片呈现出全紫色或者叶片正面绿,北面紫的,这些被统称为紫苏。

关于这个分类,最早可以追溯到五代十国时期南唐人所著的《说文系传》,再往前说,就要到著名的《尔雅》了,这其中就对“荏”进行了详细说明,但这里面说的是白苏。

其本意出现明显变化,至少要到了宋代,两宋之后,白苏和紫苏开始不再区分你我,有融为一体的意思,这在《农桑辑要》等典籍中可以寻找到线索。

图片:生长的紫苏资料截图

2、含义上的转变

看到这里,估计有很多小伙伴心中要有疑问了,既然古人对这些植物都有自己的称呼,为什么后来还要改呢?这不是多此一举吗?其实不然,虽然古人一直把苏称之为“荏”,但称呼不管怎么变,意思都是同一个意思,只不过名字挺起来比较高大上罢了,并没有本质意义上的改变。

举个比较通俗点的例子吧,就像我们现代社会,土豆有时候会说成马铃薯,西红柿有时候会说成番茄,地瓜有时候会说成番薯等等,苏和荏其实也是这个意思。

“荏”这个字除了在某些特定环境下使用之外,其他时候古人使用的频率很低,至于最早是如何衍生出来的,原本又是指代什么,有什么样的含义等等这些问题,很抱歉,大慧都没有在古籍中找到确切答案。

唯一一点意外的是,在先秦时代豆类被称之为“菽”,有时候也称之为“荏菽”,算是除了苏之外,“荏”字再次被应用在了其他种类的植物上。偶尔古人写作会用到“荏”字,释义我看了下,基本是作为形容词来使用的,意思类似于软弱,不是什么太积极向上的含义。

图片:其他种类的植物剧照

二、植物上的“智慧”

1、转变有理可依

至于说“荏”和“苏”之间的转变关系,在汉代学者杨雄的《方言》和晋代学者郭璞的大作《尔雅注解》中都有讲到,他们的意见大体是一致的,认为这种转变并非是文化的变化和转移,也没有受到官方正式的肯定,都是源自于各地民间不同的方言影响,久而久之形成的变化。

换言之,这种转变最初就是因为不同方言的发音不同而造成的,所以,我们可以理解为“荏”就是“苏”,“苏”就是“荏”,咱们中国地大物博,语言种类更是丰富多变,各地的叫法不同也就让这种植物的名称出现了差异性。

值得注意的是,上文我们提到古人最早写作“荏染”,其实也不是写错了或者故意为之,可以理解为这也是紫苏的另一种“正式”称呼,甚至还流行过一段时间。

图片:紫苏用水泡着资料截图

比如在《诗经》中就有关于“荏染”的描述,其内容是用紫苏生长时的样子来形容一种状态,有点借物拟人的意思,这在先秦诗歌体系中也是比较常见的,内容就出现在《小雅》和《大雅》中,均不是指代紫苏这种植物本身,有兴趣的朋友也可以自己查阅了解一下。

苏这种植物属于古今都很常见的植物,成熟之后落落大方,十分美观,因此人们开始使用“荏染”代指苏叶,后来逐渐演变为了“荏苒”。

图片:苏这种植物成熟之后剧照

2、搭配的恰到好处

“苒”这个字就比较好解释了,本意就是指代花草树木生长茂盛的样子,所以和“荏”搭配起来,也就正好符合了《诗经》中关于“荏染”的描述,可见古人对于某些字词的修改都是有据可循的,并非一时兴起胡编乱造。

大慧也认为,以紫苏这种植物本身的生命力和成熟后的状态,用“苒”这个字再合适不过了,茂盛却又不乏植物共有的“脆弱”,这就是紫苏最好的自然写照。

南方的朋友都知道,大部分苏类都是一年生植物,一年的时间过去后,它们的生命也就走到了尽头,古人自然也发现了这个现象,因此借用紫苏的生长周期来形容宝贵时光的匆匆而逝,是典型借草木的枯荣兴衰来寄托内心中的真实感情。

另外我还要补充一下,不管是什么类型的苏类植物,用途都十分的广发,从古代到现代,人们除了使用它们的叶片,还使用它们的种子,也就是古书中记载的“荏子”。

图片:苏类植物干枯后剧照

种子既可以食用,也可以用来榨油,根据科学分析,苏子含油量近半成,成油后香气浓郁十足,是烹制粥食的最佳选择,还能起到美白的效果,因此在古代颇受女性群体的青睐。

文章作者:大慧

整篇图文由大咖说史工作室团队制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