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周邢国是邢台城市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值

 点滴斋书房 2021-07-28

01

西

因为商代“祖乙迁于邢”邢墟目前还没有被发现,无法对其论述,但从考古资料和文献材料中可以证实,邢台自有了人类活动以来,从先商到商祖乙发展到西周时期的邢国建立,邢台的城市发展达到了一个高峰值。

西周邢国的都城是一个经过占卜规划的都城。

1991年省市文物部门对遗址进行发掘工作,发现了一片西周甲骨文,学术界叫刻辞卜骨,卜骨系用牛肩胛骨制成,修制光滑,在骨背面规整的圆钻,直壁平底,底部三分之一处有一刻槽有灼。正面存有两组刻辞。一组残缺现存有一字,另一组是完整,卜辞共十字,自左向右刻制而成,内容是:“(召卜)曰:'巳;四白牝驻陟其吏 (使)”邢台所出刻辞卜骨,与周原等地出土的西周甲骨文刻辞风格一致。在H101灰坑中也发现一片卜骨,虽然无字,但卜骨修制规整,亦可反映出邢国甲骨的整制方法。H75和H101灰坑均为开口于西周层下的灰坑,出土了许多西周时期的典型器物,卜骨的时代应为西周是无疑的。

“占”意为观察,“卜”是以火灼龟壳,认为就其出现的裂纹形状,可以预测吉凶福祸。它通过研究观察各种征兆所得到的不完全的依据来判断未知事物或预测将来。卜骨,是先秦人们用于占卜用一个骨头,其方法是先将牛骨或羊骨或龟甲等用刀整治好,再钻孔施灼,骨头在火烧后裂出许多纹路,卜古人根据这个纹路来判断吉凶,其结果写成卜辞刻写在甲骨上,这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甲骨文。

02

邢台西周甲骨文就是占卜后的写成的。著名的考古学家曹定云先生在研究邢台西周甲骨后,写了一篇很长的文章,这篇文章发表在《考古》2003年第一期,文章的篇名叫《河北邢台市出土西周卜辞与邢国受封选址》。③

曹先生将这片西周的甲骨概括为四个内涵:“西周早期卜骨,四驻进献王使,召公占卜决断,邢国受封选址”。首先肯定了邢台西周甲骨应为西周早期之物;再者就是“四白牝驻陟其使”,就是将四匹(一乘)最漂亮、最高贵的“牝驻”进献给王使,“牝驻”就是是一种黄白相间的花马,是一种很漂亮的马。四为数字,这是里是高贵的数字,在《诗经·小雅·车攻》中有记载:“四黄既驾,两骖不猗。”疏:“正义曰:王既会诸侯乃与之田,言王乘四黄之马既驾矣,两骖之马不相依猗。”“黄”、“皇”互通。《尔雅·释鸟》载:“皇,黄鸟。”故“四黄”就是“四驻”。此“四黄(驻)”之车为周天子乘坐,可见其等级之高。

邢台西周甲骨文涉及到一个重要的人物,这个人就是召公,召公与周公都是周室中的重要大臣。

召公姬姓。与周公、毕公、太公一起辅佐周武王完成灭商大业。周武王灭商以后,召公被封于燕,是燕国的始祖。召公对占卜之事肯定十分内行。周初许多重大事情,由他占卜决定。《书.洛诰.序》说:“召公既相宅,周公往营成周,使来卜告。”传:“召公先相宅卜之,周公自后至经营作之,遣使以所卜吉兆通告成王。”

曹定云说“召公爽乃周初重臣,其地位仅次于成王和周公,参与朝政,处理军国大事。他参政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通过占卜。一方面他是顾命大臣,说话代表“天子”;另一方面他会占卜,说话又代表“上天”、“神灵”。这种双重“权威”,无疑增加了召公爽说话的份量,就连周公有时也要请教于他,以作决定。为了显示召公爽的特殊身份与地位,以及他占卜的权威性,故卜辞中用“(召卜)曰”的称呼,

西周建立后,周王把周的同姓和异姓诸侯分封到各地,这也就是周初的分封。周公在灭商时有大功,就把他的儿子分封到邢台,《左传》说“凡、蒋、邢、茅、胙、祭,周公之胤也” 邢国第一代国君应是周公之子。邢国受封后,第一件大事应该是选址、建城和立宗庙。

曹定云说:“邢国受封选址卜骨出土于南小汪遗址决非偶然。它说明邢台南小汪一带可能是邢国初封建城之地。南小汪遗址,南与曹演庄、南大郭等殷商遗址相连,那里曾是殷人聚居之地。在紧靠殷人聚居之地的北边(南小汪)建一座新城(或居民点),目的是监视殷人。为什么要选择在殷人聚居地的北边建造新城?因为周人灭殷之后,殷贵族有北逃的倾向,禄父北奔、箕子入朝均是其证。如今邢国受封,修建新城于殷人聚居地的北边,有明显阻止殷人北逃的目的”。

邢国受封选址,是由召公爽亲自决定的,是因邢台的地理位置和邢国重要性,这次选址是召公亲自进行的,当时,邢国受封后,为了给邢国选择城址,周王让召公与王使一道代表成王传旨下达,最后由召公占卜选定邢国城址,并遣使回告成王。

既然是邢国都城是由召公亲自选定的,从理论上说邢国城内的建筑就要按照周礼进行。

032

邢台西周时期的城址在什么地方?

首先,我们考虑南小汪遗址为邢台西周城址的可能性,从考古发现看,南小汪遗址是一个规模很大的西周遗址,在遗址内不仅出土了西周时期的邢国甲骨文,还发现了贵族铜器墓,但是在遗址的范围内或周边没有发现城墙遗迹,也没有发现大型的建筑基址,这说明南小汪遗址不是西周时期的古城址。而南小汪遗址出土的甲骨文说明城址距南小汪不远。

04

鹿

2005年8月,在邢台申报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工作中,在南小汪遗址的北部发现了一座城址,这就是鹿城岗城址。鹿城冈城址位于邢台市西沙窝村南200米、元庄村北150米处,地处太行山东麓丘陵与平原交接地带。

鹿城岗城址在历代地方志书中有记载:

明代成化年间《顺德府志》记载:“鹿城岗,在县西北二十里,俗传邢侯欲筑城于此。立标已定,夜有一鹿衔标于今城。”

清乾隆十五年《顺德府志》记载:“鹿城岗,在城西北二十里。世传邢侯欲筑城于此,立标已定,有鹿衔标于今城处。”

清乾隆六年《顺德府志》记载:“鹿城岗,世传邢侯建城于此鹿衔标今废。”

清光绪年间《邢台县志》记载:“鹿城崩,营头岗东北二里。”

清道光年间《邢台县志》记载:“鹿城岗,世传夜里建城时立标岗上,夜有鹿衔标今城处,其说怪诞。岗在城西北二十里。”

民国三十二年《邢台县志》记载:“鹿城岗,营头岗东北二里,初欲吁此建城,夜有鹿衔标徙之。”

2006年3—4月,河北省文物考古部门对邢台鹿城冈城址进行了勘探和试掘。得知:城址平面略呈不规则形,南垣最长,约805米;西垣次之,约617米;北垣再次之,约591米;东垣最短,约560米。其中南垣、北垣基本呈平直的东西走向,东垣大致呈东南—西北走向,西垣较曲折,约略呈西南—东北走向。

根据城址内外出土遗物与遗迹,研究人员初步认为,鹿城岗古城遗址是一座东周时期的中等规模城址,并不是西周邢侯的都城,更不是祖乙迁邢的都城。

05

排除以上两处遗址的可能性后,我们还需要考虑今天的邢台旧城为西周时期的古城址。

1950年代时,在邢台古城的东南角发现西周时期的文化遗址;后来在建设新世纪广场时,在此又发现西周时期的古遗址。除此在南园路修建排水工程时也发现了春秋时期的建筑构件,如瓦当、板瓦等。除虑在邢台古城内的多个建筑施工地点发现西周至春秋时期的遗物。2005年,为了进一步研究古城的历史与年代,邢台文物考古部门选择原人民公园处进行考古发掘工作,发现城墙建于战国遗址之上,认为人民公园古城墙应该为汉以后所建。这个发现并不影响我们对古城历史的研究和探讨。

关于邢台西周城址,有人提出还有一个地点值得分析和研究,这就是在邢台旧城北部的内丘与邢台市交界处,在这里保留着许多与城市相关的地名,如大都城、小都城、都城铺、城界等,但是这个分析与推测缺乏考古工作的支持,在此只能存疑。

从文献和周边的西周古国考古工作发现的城址看,诸侯国的城址营建在西周时已经形成了规制。从考古发掘所揭示的建筑史材料来看,西周的诸侯城市都是经过规划的,

《周礼》是说明周代礼制的一本经典著作,也是对前人城市建设实践的理论总结基础上形成的,《周礼》的城市规划思想就是在生态基础上建立城市。并围绕着代城市建设从资源考察、资源评估、土地改良、资源合理利用及贡赋制度等几方面进行论述,涉及一系列的方法,如土圭之法、土宜之法、土会之法、土化之法、土均之法、任土之法等;由此可见,当时的城市规划和建筑都是建立在一个科学基础之上的。

大量的考古材料也证实《周礼》中一些记载。

邢台西周邢国都城也应该如此。

1990年代在邢台葛庄发现邢国墓地,通过考古发掘后,发现这个墓地是事先经过规划的,墓地的边缘清楚,是集中在一个宽约五十米的范围内,东西窄长。墓穴是一组一组出现的,都是由一个主墓和几个小规格较小的墓葬组成,每个大墓都有随葬的车马坑,有一车两马的,还有的是随葬八匹马的,墓葬的土坑也非常讲究,横排竖直十分的规矩。

葛庄出土的先商文化遗物

邢国墓地出土的并簋

南小汪遗址出土的铜簋

南小汪出土的青铜鼎

邢国墓地出土的车马坑

微信号|ddzsfwx

新浪微博|点滴斋书房

ddzsfwx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