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早读 | 骨科最让人头痛的伤口感染,言简意赅轻松搞定!

 张朝驹 2021-08-01

手术必然会带来手术部位皮肤和组织的损伤,当手术切口的微生物污染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发生手术部位的感染。手术部位的感染包括切口感染和手术涉及的器官或腔隙的感染。当发生切口感染时该怎么处理?有哪些措施?今天早读将全面讲解伤口感染,值得学习借鉴!

手术切口的分类

图片

(一)国内

Ⅰ类(清洁)切口:缝合的无菌切口。

Ⅱ类(可能污染)切口:手术时可能带有污染的缝合切口。

Ⅲ类(污染)切口:邻近感染区或组织直接暴露于感染处的切口。

图片

(二)美国Altemier4类区分法

Ⅰ类(清洁)切口:手术进入感染炎症区,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

Ⅱ类(清洁-污染)切口:手术进入呼吸、消化或泌尿生殖道但无明显污染。

Ⅲ类(污染)切口: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开放性创伤胃肠道,尿路胆道内容物及体液有大量溢出污染;术中有明显污染。

Ⅳ类(感染)切口:是指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手术切口通常可以达到一期愈合,但也有些伤口通过二期愈合方式愈合。

图片

伤口感染的诊断

图片

(一)传统的诊断标准

局部

全身
诊断学标准
体征
诊断学标准
脓肿
红肿加重
白细胞计数
渗出
分泌物增多
发热
脂肪团
疼痛

              菌血症

坏疽
局部温度高
c-反应蛋白(CRP)

(二)扩展的诊断标准

局部

全身
诊断学标准
体征
诊断学标准
脓肿
组织塌陷
白细胞计数
渗出
红肿加重
发热
脂肪团
分泌物增多
菌血症
坏疽
渗出液颜色改变
c-反应蛋白(CRP)

肉芽脆弱


腐肉


气味改变


疼痛

特别注意:糖尿病足溃疡的伤口,其感染的体征和症状(发热、白细胞计数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可能是不典型的。

(三)依据2016年国际伤口感染研究所( International Wound Infection Institute,IWII) 更新的“伤口感染临床实践最佳原则”。

(1)慢性伤口感染的7条临床诊断标准:

1)肉芽组织过度增长;

2)组织脆性增加,容易出血;

3)肉芽组织中 有上皮桥或囊袋;

4)伤口破溃、扩大;

5)超出预期 时间尚未愈合;

6)疼痛增加或新出现的疼痛;

7)异味增加。

(2)IWII 同时更新了伤口细菌生物膜感染的临床判断标准:

1)抗生素、抗菌剂治疗无效;

2)反复感染或恶化;

3)伤口愈合延迟;

4)大量渗液;

5)轻度慢性炎症及红肿;

6)脆弱的肉芽组织。

伤口与感染程度的评估

图片

感染严重程度

(1)浅层细菌污染或定植评估及处理原则

NERDS准则:

1)N:难愈合性伤口;

2)E:渗液增多;

3)R:红色易脆性组织;

4)D:碎屑;

5)S:臭味。

评定:当满足NERDS准则中的任意3项时,则认为伤口存在细菌污染或定植,推荐使用局部抗菌药物。

(2)深部感染评估及处理原则

STONES准则:

1)S:创面扩大;

2)T:皮温升高;

3)O:探查存在腔道;

4)N:新发的皮损;

5)E:渗液增加,红肿加剧(蜂窝织炎);

6)S:臭味。

评定:当满足STONES准则中的任意3项时,则认为伤口存在深部感染,建议使用全身性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术后切口愈合的方式

图片

(1)一期愈合:没有感染的清洁伤口,经粘合或缝合方式愈合。

(2)二期愈合:以非缝合方式,提供伤口最佳愈合环境,让伤口自然愈合。

(3)三期愈合:先让伤口长好肉芽,再进行粘合或缝合方式愈合。

手术切口的愈合分级

图片

(1)甲级愈合(甲):愈合优良,没有不良反应的一期愈合。

(2)乙级愈合(乙):愈合处有炎症,如红肿、硬结、血肿、积液等,但未化脓。

(3)丙级愈合(丙):切口化脓,需切开引流者。

伤口愈合过程中的临床表现

图片

(一)自然愈合

伤口边缘对合整齐,无明显的红肿反应,伤口愈合良好。

(二)伤口红肿

(1)伤口出现红肿、甚至形成血肿、积液,但尚未形成脓肿;

(2)这类伤口愈合欠佳,需进一步的外科处理如加强换药、湿敷、理疗等,使伤口达到自然愈合。

(三)伤口脂肪液化

(1)多见于肥胖病人或使用电力切割后;

(2)这类伤口需敞开,采取置入凡士林纱布引流措施方可达到正常愈合。

(四)伤口感染

多有丙级伤口愈合转化而来。

(1)伤口局部红、肿、热、痛明显,有波动感表现已形成脓肿。感染较深时,局部炎症表现不明显,但疼痛、触痛明显,同时伴有肿胀、肿块或硬结及全身症状等;

(2)此类伤口须经开放、清创、引流、换药等处理方可愈合。

感染伤口处理的原则

图片

(一)感染伤口的处理目标

(1)将创面/伤口微生物负荷控制在宿主(患者)控制的范围内(即宿主控制微生物,而不是微生物控制宿主);

(2)为修复细胞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温度、湿度、酸碱度、生长因子等)。

(二)减压固定

(1)足部伤口可以使用石膏、充气袜、减压鞋等支具,减轻伤口周围组织的压力,促进血运;

(2)压疮患者需注意防止伤口部位继续受压;

(3)下肢静脉溃疡的患者注意抬高患肢,保证患肢静脉回流;

(4)如果伤口部位脓肿,条件允许可切开引流,减轻局部张力,保持引流通畅。

(三)清创

目标:彻底清除坏死组织和失活组织,将有活性的组织暴露于创面。

(1)物理方式:

1)冲洗;

2)涡流/加压冲洗;

3)机械清创;

4)外科清创;

5)超声刀清创;

(2)化学清创;

(3)自溶性清创;

(4)生物清创。

(四)局部抗菌剂

抗菌剂是一种能杀死或者抑制微生物,包括细菌,霉菌及病毒生长的物质。

(1)天然存在的物质:抗生素(特异性)。

局部使用抗生素:

1)不推荐使用:容易出现耐药性;

2)磺胺嘧啶银:只能短时间内使用;

3)庆大霉素:庆大霉素明胶海绵缓释系统;可用于严重的糖尿病足溃疡的病人,但最长使用时间为1-2周。

(2)化学合成物质


1)消毒剂(非特异性);

伤口局部使用消毒剂:

①次氯酸盐溶液(已被证实有多种不良反应);

②氯已定(不良反应较少);

③双氧水;

④含碘溶液。

2)杀菌剂(非特异性):是一种化学合成物质,可以杀死或者抑制微生物,并对生物组织不具有显著毒性。

(3)局部治疗—敷料

1)非含药敷料:

①交互型敷料:藻酸盐、水胶体、水凝胶敷料;

②非交互型敷料:泡沫敷料。

2)含药敷料:

①抑菌:磺胺嘧啶银敷料;

②杀菌:银离子敷料、含碘敷料。

(五)全身治疗

(1)只有在出现临床感染体征时才进行全身性抗感染治疗:伤口周围红肿、蜂窝组织炎、分泌物增多、疼痛、水肿、肉芽组织颜色改变。

(2)治疗前必须进行细菌培养;

(3)出现下面这些情况必须进行全身抗感染治疗:

1)溶血性链球菌感染;

2)多种细菌协同感染。

(4)骨骼/肌腱暴露的感染伤口:建议预防性地进行全身抗菌感染治疗。

感染性伤口处理

图片

(一)早期伤口感染

缝线反应;针眼脓肿。

用70%的酒精纱布湿敷,但酒精很容易挥发,很快就失去杀菌作用。须每6h 更换一次。经2~3天处理无明显好转或针眼脓肿加重,可间断拆除缝合线,再用70%的酒精纱布湿敷,6h更换一次,直至炎症消退为止。

(二)中期伤口感染

(1)伤口局部及周皮肤明显肿胀并压痛,甚至有波动感出现;

(2)针头试穿抽脓或经B超可诊断。

一般如果创口化脓有脓液流出或可触及波动感,就要及时敞开引流,千万不要抱着侥幸的心理,期待它会吸收,引流是最好的方法。

(三)确诊为伤口化脓后的处理

(1)根据脓肿的大小将伤口敞开呈口大底小(漏斗)状,实行最低位引流;如伤口全层空虚,下方感染,则间断性拆除缝线,分解成几个小的伤口,实行对通引流;

注意:皮肤软组织在清创或切开引流时,就应注意尽可能多地保留有生机能力的皮肤组织,为维持皮肤的张力打好基础。

(2)清除伤口内脓液、坏死组织及异物(如线头等)再用PVP-1或3%的过氧化氢溶液冲洗,也可采用生理盐水等伤口灌洗;

(3)创口清洗后放置合适的引流条,覆盖无菌敷料(一把3~4层,渗液较多时适当增加敷料);

不同的引流条对伤口的作用:

1)凡士林纱布:多用于较新鲜,分泌物较少的肉芽创面或小的刚切开的化脓伤口;

2)干纱布:有吸附作用,常用于分泌较多的感染性伤口;

3)盐水纱布:常用于刚切开的切口脓肿,若加入PVP-l液就成为PVP-l纱条,可用于各种严重感染性伤口;

4)碘仿纱条:不仅具有杀菌作用,而且能够吸收创面渗液、保持创面干燥、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加速创口愈合的作用。

(4)再次换药时,去除外层及伤口内的敷料后,先将盐水纱布填入伤口起保护作用,外用酒精消毒;

(5)后期感染伤口

1)炎症范围广:加强抗感染和理疗等措施;

2)分泌物多:可用含新生态氯的溶液(氯亚明Dakin溶液等);

3)引流不畅;扩大引流口。

(四)肉芽创面的处理

周围皮肤消毒后,用无菌生理盐水棉球沾吸创面渗液,创面覆盖凡士林纱布,加盖无菌敷料。

1)肉芽生长过度:肉芽高出创缘,上皮不易覆盖而延迟愈合。

处理:剪刀剪平或镊子刮平,压迫止血,盐水纱布湿敷。此时创面不宜用油类敷料。

2)肉芽水肿:肉芽组织表面光滑亮晶,呈淡色或淡白色分泌物较多,常高出创面,触之有浮动感。

处理:3%~5%盐水条湿敷,局部加压包扎,较小面积,可用剪刀剪除。

3)陈旧性肉芽:颜色暗红,不新鲜,高低不平。

处理:刮匙将表面肉芽组织刮除,使之出血,露出新鲜肉芽,外用去腐生肌药物。

(五)脂肪液化

术后脂肪组织发生的无菌性坏死,形成较多渗液,影响切口愈合。可能与体型肥胖、术中使用高频电刀、切口暴露时间较长、机械作用等因素有关。

图片

处理:局部理疗,充分引流加强换药,可用盐水纱布湿敷,待肉芽组织新鲜可行2期缝合或蝶形胶布拉合,以缩短愈合时间

(六)窦道、瘘管和溃疡

窦道是慢性感染的一种形式,为切口急性感染期处理不当转变而来,一些原因为切口死腔形成、异物残留、特异性感染等。

图片

对于经久不愈的窦道、瘘管和溃疡,应寻找有无引流不畅、异物存留等因素存在,并作细菌培养、组织活检。以除外特殊感染及肿瘤等疾病。同时行窦道造影,以探明该窦道的走向及是否与腹腔相通。

明确诊断后临床医师应“忍痛割肉”,必须再次敞开伤口!久治不愈窦道,病程超过3个月者,应手术切除窦道及其周围瘢痕组织并行缝合。

特殊伤口的处理和敷料的更换

图片

(一)厌氧菌感染

(1)特点:

1)多为混合性感染,约占85%;

2)分泌物有恶臭、产气;

3)迟发性,无芽孢厌氧菌生长缓慢。

(2)厌氧菌感染菌群

常见的厌氧菌:脆弱类杆菌;

少见的厌氧菌:破伤风杆菌、梭状芽孢杆菌。

(3)处理:将伤口充分敞开,彻底清创,用3%过氧化氢溶液或1:5000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再用上述溶液浸泡纱布湿敷。

(二)结核性伤口

结核杆菌感染的脓液呈淡黄色或淡茶色,内有干酪样物。

诊断明确后首先进行全身抗痨治疗,在全身及局部病情稳定后,再进行局部病灶清除。

显露脓腔底部,用生理盐水彻底冲洗后将链霉素粉撒入残腔内。如有窦道加放胶片引流,切口加压包扎。或用链霉素溶液或鱼肝油纱布填充,持续 2~3 周。如有引流条,可在 1~2 日后取出。

(三)绿脓杆菌伤口

绿脓杆菌感染的脓液呈淡绿色, 有一种特殊的甜腥臭味。

(1)宜充分敞开伤口,至炎症和健康皮肤交界处,并用凡士林纱布压迫止血;

(2)可用40~42度生理盐水浸浴清洗伤口内脓汁,以改善局部血运,促使肉芽生长。

注意事项:有感染的压疮清创要谨慎;有感染或疑惑有感染时不可用密闭敷料;银离子敷料的使用要达到一定的时间。

参考文献:

[1]临床误诊误治 2020 年 12 月 第 33 卷 第 12 期 Clinical Misdiagnosis & Mistherapy熏 Vol.33熏 No.12 December 2020

[2]创伤外科杂志 2019 年第 21 卷第 6 期 J Trauma Surg,2019,Vol. 21,No. 6

[3]临床医药文献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2017年第4卷第9 3期

[4]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 年 15 卷第 6 期

[5]广东医学 2016 年 11 月 第 37 卷第 22 期 Guangdong Medical Journal Nov. 2016,Vol. 37,No. 22

[6]医院管理论坛 | 2015 年 3 月 第 32 卷 第 3 期

[7]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3 年第 34 卷第 10 期 Journal of Qiqihar University of Medicine,2013,Vol. 34,No. 10

[8]临床探讨2010 年 2 月第 48 卷第 5 期

[9]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二〇一〇年二月·上半月刊

[10]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0 年 9 月第 16 卷第 5 期 HENAN JOURNAL OF SURGERY Sep. 2010,Vol. 16,No. 5等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