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头条

 栖凤轩2013 2021-08-03
老中医解释:阳虚则外寒及阴虚则内热。

1 阳虚则外寒

在《调经论》是指外感寒邪早期的病机与证候。如说:“阳受气于上焦,以温皮肤分肉之间,今寒邪在外,则上焦不通,上焦不通,则寒邪独留于外,故寒慄。'此即寒邪侵袭,卫阳阻遏不能外达肌肤,寒邪独留于表所出现的恶寒之证。后世则专指阳气不足的虚寒证之血产本恶寒。

2 阴虚则内热
在《调经论》是指脾经气虚的发热,脾属阴,故称“脾虚为阴虚”。如说:“有所劳倦,形气衰少,谷气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胃气热,热气熏胸中,故内热。

这也就是东垣所指的“气虚发热”,当用升阳益气的甘温之品以除大热。后世医家所指的“阴虚生内热”,系指阴虚潮热的病机及证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