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阳虚与阴虚-倪海厦《黄帝内经》第六十二篇调经论(62.8)

 妙音禅韵 2022-03-27

Image

第七节 阳虚与阴虚

 498页,那黄帝说,你这个讲了半天,阴虚内热,阳虚外寒啊,这个我不懂,你再解释一下。

岐伯就说了,“阳受气于上焦”,我刚才一再跟你讲,胸腔里面呢,基本上,常人呢,是阳,“受气于上焦”,因为胸腔是阳,所以能够温皮肤分肉里面的,间隙啊,这个部分都是阳在保护着。

现在寒气在外,寒气在外的话,影响到上焦,外面太冷了,环境太冷了,“上焦不通”。上焦不通的话,寒气留在外面,那我们没有办法去,这个阳气没有办法去固外,会造成病人发寒发冷,病人会感觉到冷。

所以说阳虚生外寒,阳气不能到皮肤表面上来,阳虚了。那黄帝就问,“阴虚生内热”这怎么来的呢?阴虚的人呢,生内热。

岐伯就下定义了,“有所劳倦”。就是你,劳力的工作做了很多,做劳力的工作,除了,比如说你搬家,搬家工人会做一些工人的工作,或者是农民的工作,劳力付出就很多,这就是阳虚,当然你行房很多,也是,也会这个阴虚。所以会造成,有所劳倦呢,会造成形气,都会衰少,因为里虚了嘛。

当你“谷气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这个时候,胃气,只有我们胃气是热,因为你其他津液都耗散掉,因劳耗掉很多,那只剩下胃气是热的,这个时候热气呢,一直在熏。胃本身呢,非常的热,我们这里讲的胃呢,除了指胃以外,也泛指小肠。

这个小肠里面的火呢,跟心脏里面的火是相通的,心,要遗热于小肠。那小肠,那你本身你因劳,劳的话,你耗掉很多。

津液,这个时候里面阳,这个热气往上升,所以阴虚的人呢,会有内热的现象。那我们就讲到阴虚内热,我们看到这个阴虚内热的时候,我们就会知道,我们一些滋阴的药,一些补虚的药,还有一些把热去掉的药放在一起。

那你如果你看到他的热,你不知道他是阴虚引起的,那你就是光祛热,可是祛热只治他的标啊,他真正的本是阴虚才这样,那你没有开那个补阴的在里面,没有开这个补虚的药在里面,他内热不会祛掉的。

这个辩症的时候,到时候看临床的时候都很简单。一般来说我们看到这个久病的人都会有阴虚内热的现象。

Image

文源 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