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意守丹田,一念破万念——谈太极拳的正确呼吸方式

 一叶美百味 2021-08-03

在初学太极拳的时候,老师通常不会特别地讲呼吸,是呼吸不重要吗?在练习太极拳的时候结合呼吸是不是会进步更快?各家的看法不一,有人说是学会太极了,但从没有考虑呼吸,一切顺意自然,这样对吗?

实际上这个问题也大可不必纠结,所谓太极就是修行,正确的修行方法自然会加速修行的过程,中途有波折的方式也是能练成的,还会有更多的体验,差别只在于过程。

意守丹田,一念破万念——谈太极拳的正确呼吸方式

开始学太极拳的时候,是否正确的呼吸,这样看来也不是那么重要,只要认真去学习,去感悟,最终都会成正果。下面介绍的是关于呼吸的养成方法,以呼吸去理解太极的要义,去感受太极的力量,去践道拳式呼吸的科学。

一、站桩与行拳的呼吸训练方式不一样。太极拳的呼吸,严格来讲要分为站桩时的呼吸,和行拳的呼吸两种,虽然都要用拳式呼吸,就是逆腹式呼吸,关于呼吸的种类,参看“逆腹式呼吸的科学依据”。因目的不同,使用的方式其实是迥然不同的。科学的方式是,站桩时呼吸按逆腹式,而行拳在初练时要自然呼吸,在拳架熟练后再逆腹式呼吸,才会有顺遂之悦。我们这里的重点是站桩,详细说一下站桩的呼吸方法。

专栏
易站桩,轻松站好养生无极桩
作者:易站桩
¥9.9
13人已购
查看

二、为什么要站桩呢?常言到“练拳不练桩,到老一场空”,“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讲的都是站桩练气的重要性,也明确了站桩的意义,不是简单地加强腿部力量,更重要的是练“真气”,是经脉的通顺,这也是站桩有养生意义的原因。而且,内练气也可以改变形骸,达到脱胎换骨。这和“小周天”的修练本质是一样的,而且站桩成功的特征之一,就是通小周天。这种意义上讲,太极是养生,也是修行,是更贴切一些的。

三、站桩的核心是“意守丹田”!站桩是静,是松、沉的感受,是“养”气,养丹田之力。大家常说“意守丹田”,“气沉丹田”,有认真地去想其中的意义和区别吗?意守丹田里面实际有三层意思,第一是说太极做为内家拳的典范,最重是“意”,站桩与行拳的“意”其实完全不同,站桩的时候哪儿都不要想,就想丹田,意在“养气”,在蓄,在修练。第二讲“守”,想的时候不要太强烈,要似有非有,顺其自然,但始终关注在丹田。小火慢炖,力量延绵不绝,意强则易折,没有后手那结果只能是挨打。同时,那些说站桩时,手非常沉的也要注意把意守在丹田了。第三丹田是太极之本,丹田在人体的中心部位,能够使用丹田之力,才能做到“一动无不动”。行拳时,要“用”,要“气沉丹田”,要意到气到,这时候当然要意在末梢,在手,在脚,在头,在肘……,到极致才能意聚任何一点,任何一点都能发力。意守、气沉,完全不同,又核心一致,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是矛盾的统一。

意守丹田,一念破万念——谈太极拳的正确呼吸方式

四、呼吸的要领。站桩时的逆腹式呼吸,要深、长、细、匀。深、长同义,一吸一呼,达到一分钟5~6息为好。细、匀,说的是呼和吸,要清清楚楚,而且呼要略长于吸,这样吸的时候就不仅仅是鼻子在吸,你的毛孔、皮肤也都会吸,久而久之,就是“胎息”了。通小周天的特点之一,就是“胎息”,由此看也是后天练习达到先天功能了,因为人们确实在娘胎里可不是用鼻子呼吸的呵。吸时效率高,呼才能绵长,所以太极高手不一定要胖,腹部隆起,只要呼吸有力,自然劲道不可小觑。

五、要注意“吸短呼长”。呼吸守意的方法之一是,在吸气时感受到命门向后撑,呼气时丹田鼓起,时刻关注着这个起伏,从而“一念破万念”,所以意守丹田,特别是想着这个“呼”,慢慢地呼,让气息缓缓自然而入丹田。吸也不要特别快,仅比呼时间稍短,一口气吸到督脉之末,然后慢慢呼出。这样自然就专注,自然就一念破万念。站桩时眼睛可以微闭,凝神静气,也可以略微睁开,眼帘自然低垂,内视丹田,体察鼓荡,意守纯一,静中悟动。

六、呼吸自然,身形自调。关注呼吸之后,自然会感觉到尾闾内卷,含胸拨背,虚领顶劲的意义,这些都是为了配合呼吸的顺畅,气通则心通,心通则无痛。站桩通顺以后,身体就通透了,“沟通表里,运行气血”,血液循环效率更高,自然就达到养生的目的。这不仅仅是一种意念力,科学实验数据也证明了这个结果,有好几组大学生太极拳逆腹式呼吸测试表明,逆腹式呼吸摄取血氧的能力较一般呼吸强大,能加深和加大肺活量,在呼吸过程中血液回心量大、输出量大,血液循环的速度更快 ,单位时间内向组织输送的氧量就更多。

由此,也可以推断,太极拳行拳中使用逆腹式呼吸 ,随着身体的动作和呼吸节奏的配合,运动过程中下肢肌肉的“处处有虚实”的交替收缩和放松 ,使流经下肢静脉中的血液加速回流,经过长期训练 ,从呼吸中枢到肌纤维都可以发生适应性变化,会达到更好的养生健身效果,本文主讲站桩的呼吸,先不细述。

行拳当然是要技击,是“用”气,是把站桩中的松、沉化为劲力。内家拳云,“气沉丹田,意到气到”,太极拳是阴劲儿,柔劲儿,看似无力,实已至身,而且“一动无不动”,正是丹田之力,传到身体末梢,在意到的瞬间,形成爆发的力量。

仔细体会“意守丹田,一念破万念”,相信不用多久,你会感觉到太极拳“吸为合为蓄,呼为开为发”之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