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当代最具收藏价值书画家:姜柯夫

 泊木沐 2021-08-05

姜柯夫,1942年生,山东海阳人,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现为中国画艺委会会员、陕西美协会员、、全国后勤书画研究会华勤书画院指导(隶属国务院行管局)、谷泉画院常务理事(隶属于中纪委)、陕西秦岭画院副院长。

从事书画数十年,作品曾多次参加省、市全国重要展览,并多次获奖,亦有不少作品被国内外博物馆、画廊和友人收藏,其中《轩辕柏》《有林鸟自归》、《巍巍始皇陵》、《急流勇进》等作品先后被毛主席纪念堂、中国历史博物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民族文化宫收藏。二00四年应邀为解放军总参玉宛楼作《华岳西峰》巨幅(丈二匹)被收藏,并长期悬挂于华山厅。《文化艺术报》、《陕西日报》、《西安日报》,陕西、西安电视台、《中国书画藏典》、《中国画研究》、《中国国画家》、《美术研究》、《荣宝斋》等报刊、电视台多次刊登、报道专家评介文章和作品,二00三年被陕西省人民政府授予著名画家网上行,并收入《陕西通》网站、入编由中国书画家收藏协会主编《中国书画收藏大典》及二00四年海峡文化交流著名画家专集。二00五年新年伊始作品《云横终南》、《秋色赋》先后被评为全国亚太杯金奖、全国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金奖。二00六年赴深圳,海口举办个展,二00七年八月赴韩国举办交流展,十月赴香港举办联展。

人生生平

15年前,老姜从陕北黄龙拖家带口来到临潼,不声不响地居住在了骊山脚下。老姜叫姜柯夫,是60年代西安美院的毕业生。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是他们那批人艺术创作的准备阶段。在老姜的“准备阶段”,先后受到了黄宾鸿、赵望云、石鲁等先辈的巨大影响,并得到了罗铭、陈瑶生、赵步唐、杨建兮等先生的悉心施教,奠定了他走山水画创作的道路,并养成了艺术思考和艺术表现的习惯。进入七十年代,老姜投身黄龙林海,切身体味大自然的万种风姿,进入了个人绘画的“创作阶段”;从临摹和理会自然的秩序和自然的风景,到逐步继承、摸索创新,进而形成自己的艺术风貌。我发现他的创作有一个鲜明的艺术特点,这就是他强调“师法造化”,他的笔墨技法考究而不拘泥,恣性纵意而不张扬跋扈,具有很高的审美意蕴和审美趣味。老姜的笔墨技法都是从研究自然、提炼和升华自然当中得来的,所以,他的笔墨技法老辣圆润、厚实工稳,是独特鲜明的,是难能可贵的。另一方面,老姜是忠于现实的,老姜的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尤其钟情于北方山水、秦岭巴山、渭北河套的自然景观;他曾徒步穿越陕北“三边”以生动的笔触感慨人生和山水。

可以说,老姜的艺术发展,体现的是正宗正派的“长安画派”的艺术创作思想,熔传统与生活为一炉,煅铸的是气韵与个性凝成的“金钢不坏”之艺术品格和艺术人格。在老姜的山水画创作里,就皴法而言,董、巨的披麻皴,范宽的雨点皴以及李唐的大斧劈皴,均达到了极其熟练的程度;就笔墨言,则干笔、湿笔、破墨、积墨以及泼墨,诸法皆备,同时体现出了他对诸家的“破构”与“拆解”,体现出了自己对水和墨的智性理解和把玩;以布局言,则“全景”、“边景”都有但“景”居多,边角小景居次。老姜的“危崖”、“裂谷”以及“荒甸”、“野村”画得尤为出色。老姜的山水画创作,有“山顶喜作密林”、“水边常置巨石”等临潼自然山水景观的特点特质,这种典型的地方自然景观表现于画卷具有一种特质特异的性质;它不但是美的,而且是有力量的;在画卷上往往起到华滋挺拔、深秀圆浑的艺术效果,徒增了画中山水的朝揖和笔墨的奇峭。可以说,老姜的山水是苍润的,他表现的是自然秩序里山水自然天成的品格,重大地区别了“黑山白水”、“穷山恶水”的“自然灾害”景象,使自然更接近特征,而无丝毫画家人为地对自然秩序、自然景观的篡改。所以说,老姜的山水完全是自然本来的面貌和本来的情趣。现在老姜面对着的是个人艺术道路的第三个阶段。这个阶段在古代画论里被称作“衰年变法”。愿老姜守住清净!

近山远水皆有情

——姜柯夫的山水世界

文/英戈

中国画有着自身特立独行的品格和韵致,中国画家把哀乐、痛苦、愤懑、自得、喜庆、庄严、缜密等等人类的性情和态度,通过画笔尽可能顽强而坚决地表现出来,所谓“精、气、神”即这一部分的外化体现。这种特性,可以寄意山水、花鸟、人物,在水与墨的融融泄泄中传递出人生的参悟和哲学,渗透了释、道、儒的形而上的精神建构。这种况味在范宽、石涛、八大等人的作品中得到印证,当然,名单可以列举很多,我们在欣赏一幅幅画作时,分明在水墨的痕迹中阅读画者的心迹,于无声处听惊雷,聆听他灵魂深处的脉动。

画家姜柯夫先生的画室就在我们办公室的隔壁,我们经常过去闲谈,和画家夫人谈些人物掌故,吃茶饮酒的琐事,画家就在画案上偶尔搭两句话,手里依然捏着笔,点点画画,从早到晚,绝少停歇。后面的墙上,隔几天挂一张是八尺的画作,隔两周是丈二,满屋子山山水水。

寂寞和清苦,或许是一种外象,能让画家摆脱世事纷扰,陷于物我两忘境地的动力恐怕只有丹青翰墨本身吧。苦也罢,乐也罢,他那样深深浅浅的勾画,让那些颜色和生命结伴,来自于绘画本身的苦乐,也有了不寻常的意义。

上世纪60年代画家从西安美院毕业后分配到黄龙林区,这里地处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居陕西省北段东部,但又别于黄土高原黄土飞扬的自然环境,境内群山绵亘,铺青叠翠。这块不富饶却多情秀美的土地接纳了命运多舛的画家,朴实诚挚的人群也接纳了他孤独漂泊的灵魂,他爱上了这块土地的自然风物。朝晖夕阴,鸟鸣嘀啾,四时风光都熟稔于胸,他拿起了画笔,几千张素描出手了,也先后对董源、巨然、范宽、李成、郭熙、二米、马远、夏圭、黄公望等先贤做了长期临摹,把握了对传统山水的认识,在笔和颜色的流转间找到了情感的出口,灵魂的寄托,也完成了一位艺术家从师古人到师造化的技术和精神准备。

上世纪80年代后期,姜柯夫调回西安附近的临潼,离都市的繁华只有一箭之地却还能保留些寂静。在沉静的气氛中,画家亦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笔墨语言。他的关于渭北早春、深秋的一些作品,画面厚密,浓重的渍墨使画面严丝合缝,但又于浓重之间富于跳跃和变化,显得空灵,所以画中树木山石在杂陈中竟有棱嶒之势,凌厉中见婉约,宏阔中透细腻,生动地传递了关中渭河两岸的的旖旎的风光和人文地理。

又遍览名山,尤其对华山、黄山,泰山的多次造访,使这各种地貌成因的山川在他心中又形成了别样的审美意趣。

进入花甲之年的画家,仿佛甩开了脚下粘着的泥巴,健步如飞,进入了一个自由之境,他的笔法更恣肆狂放,更信马由缰,墨色厚重又不失细腻工谨,但无沉疴、压抑之感,显现出温润厚朴、沉稳的气质。画了多年的山梁土峁,笔下并无半点油滑之调;也有花红柳绿,但更无一星秀媚之态。

俗语道,观人品知艺品,画家博闻强记,学识与学养超拨不俗,具有深厚的文学、诗词、书法等方面的修养,有为人憨直,性情耿介,气质脱俗,故所画山水,花鸟、人物都具有高格和韵致。

我常常观看他立在案前作画,有时也在倏忽间了解“我写我心”的那种情感,他的终日象个农夫在自己的田地里操劳,挥汗如雨,并非因为期待自己作品“货与帝王家”的理想驱使,实在是像某个老外所言——一个人,一生不唱歌、不写作、不画画,怎么能排遣心中的疯狂?

天气很好的时候,我们有时在楼道晒太阳,姜先生偶尔评介一些作品,语言切中肯綦,常有惊人之语,不免又想,这么多年,这个“老实人”,整日立在画案,用一只笔闪展腾挪、呼风唤雨,让那些不老实的颜色在纸上流泻,分明一直在抒写着自己内心的狷狂。

名家点评

师法高古本天真,笔酣墨畅无俗尘,偶得范宽胸中气,山自清清水自新。

——雷珍民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刘文西

墨足、气足、韵味也足。

——陈忠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