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粹艺术名家——李保成

 泊木沐 2021-08-09

艺术简历

李保成(李宝成)玄云斋主。生于1948年11月。

中国画学会会员。

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

上海浦东新区美术家协会会员。

上海奉贤区美术家协会会员。

上海翰墨丹青书画社付会长。

上海浦东老年书画会理事。

作品曾多次参加国内及上海市书画展,并获奖多次。并在美术博览期刊和上海老年书画期刊发表论文数篇。上世纪九十年代作品曾赴日本和法国展出。

作者少年时拜温州籍画家李成勋为师,后又受教于岭南画家吴乾惠。并得到上海诸多名家指教。九十年代初经浙江行知艺校授教两年。有5年国画教学的经历。出版画册两本。在上海举办个人画展3次。

李保成绘画体会;要画自己熟悉的题材和内容,绘画水平的提高有赖于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和审美观。学习之路要认识传统,要有悟性,懂得写生。神韵是绘画的灵魂。作品视如作者的生命。

他的艺术之旅,伴随其始终的便是那山水主题,为此,他倾尽了四十多年心血,不趋时尚,不求闻达,一以贯之,持之以恒,其艺术因而日渐精进,技艺俱佳,令人刮目相看。

他在自己的山水画中融入了自己的人生理想与艺术理想,在深知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物质与精神、形而下与形而上之中,发现天人合一之大美,发现自我胸襟与情怀,用以表现一种高山流水、远天远地的郁勃之气和生生不息的感性生动的生命形式与活力。

北宋哲学家邵雍曰:“画笔善状物,长于运丹青;丹青入巧思,万物无遁形。诗笔善状物,长于运丹诚;丹诚入秀句,万物无遁情。”北宋另一位哲人韩拙如是说:“夫画者笔也,斯乃心运也。索之于未状之前,得之于仪则之后,默契造化,与道同机。握管而潜万象,挥毫而扫千里,故笔以立其形质,墨以分其阴阳,山水悉从笔墨而成。”“笔墨”是中国画的独特语汇。

如果说中国画是独特的视觉艺术,那么“笔墨”赋予了中国画独特的精神内涵,承载了意味深长的文化信息,传达了中华民族历史演变过程中的民族情感。

重要的是,我们在画家的步履与足迹中,看到了他在艺术创造中转变与提升的过程—由描绘具体的物像上升到以描绘中突出对山川河域的气势和感知为主要创作方向。

他是一位中国画画家,是上海大地上成长起来的艺术家,家乡厚重的文化滋养使少年一入画道便深谙“笔墨”是中国画的灵魂。

中国画自诞生的那天起,便因为“笔墨”的特殊魅力而有了特殊审美趣味。他基于对“笔墨”的正确认知,体会到要画好中国画须认真地临摹前辈先贤的优秀作品。

对传统经典作品的临摹,体会先辈对笔墨的运用和如何达到笔精墨妙的效果,进而使创作主题更加生动,使画面意境得到升华。

“笔”通常指勾、勒、皴、擦、点等笔法以及下笔轻重、疾徐、偏正、曲直等变化。“墨”通常指烘、染、破、积、泼等墨法及干湿浓淡等变化。

他今天成长成一个优秀的山水画家,首先得益于他对中国画笔墨的深厚情感和为掌握笔墨技巧所下的功力。他的用笔是有力和富于变化的,中锋、侧锋顺逆转折,运用自如。

得益于对艺术的挚爱、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这浓浓的情意每当注入笔端,“用情笔墨之中”所创作出来的山水画自然显得格外生机盎然,充满灵性和诗意。

“学习须从规矩入,神化亦从规矩出”,清代画家蒋和如是说。而现代大师李可染则强调学习中国画,继承传统方面要花百分百的力气打进去,而体现时代精神和个人风格则亦需要花百分百的力气打出来。

“笔墨当随时代”,现代画家应该是要写出我们对新生活的切身感受,写出我们对现实山川的真切情感,并对此作出评价,向读者提供新的美感享受。为山河立传,就是描景状物。但中国画中的描景与状物讲究“凡状物者,得其形,不若得其势,得其势,不若得其韵,得其韵,不若得其性”。要得山水之性,必须遍访名山大川,并与山川对话,将自己融进自然之中。

他是位水平较高的画家,他对中华艺术很了解,积累了多年对祖国的河山以及生活的观察、实践。

他选择了脚踏实地、不尚空谈的艺术之路,唯其如此,他的艺术才能“豪情远致”,才能骨气内在,才能了无挂碍,而大气磅礴,大美撼人。

今天的他,正构筑一种艺术理想:“心穷万物之源,目尽山川之势。”达到“迁想妙得”;达到“物我两忘”,达到“予与山川神遇而迹化”,进而使自己创作的山水画被大家乐于挂在厅堂并常现身于国家殿堂,从私人空间真正走向公共空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