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化研究】一位古稀老人30年义务修谱的心得体会

 昵称2433919 2021-08-09
天下文氏一家亲  ID wsyjq8

宗亲,无论您身在世界哪个位置,您只要点击上面蓝色字体“天下文氏一家亲”,再点关注,即能加入咱们文家人大家庭,恳亲问祖,联谊交流,与全球文家人在一起,获取最新资讯,让我们一起传播文氏文化、弘扬爱国精神,联结宗族根脉、传递家国情怀!

一位义务修谱者的心得

编者按:文清要,1943年生,四川长宁人,中学高级教师。从教41年,教过小学、初中、高中;当过20年民办教师。喜欢旅游,游了20多个国家,写了20多本游记。

30年来他跑遍数省,寻找祖先的足迹,独自义务先后三次修辑,从1988年起直到今年才将《文氏宗谱》完善。他常说:“宗族活动是无偿的,更需要不计报酬、不怕吃亏,不怕吃苦、不怕闲话、甘愿无私奉献的人来干。”

他一直笃信:前人不修谱,后嗣寻根苦;我辈不修谱,子孙不知古!


1988年我在当地族内倡导编修《文氏宗谱》。30年中前后独自义务三修,直到2017年3月,才将《文氏宗谱》完善。其间甘苦备尝,感触多多。或许全国的文氏宗亲中也有愿意分享我修谱点滴心得的人。

文姓在全国总人口排序中仅排100位,散居全国各地。像我们这支四川长宁文氏,人数不多,聚居偏辟,族谱遗失,不知自己来历的现象,在全国来说,一定不少。尤其是解放后几十年数不清的政治运动,让许多人的宗族观念荡然无存,同宗同族不相认、不相亲,甚至恶斗的事情屡有发生,既不利于家族的团结,也不利于社会的发展。现在还有许多人对是否同宗同族仍很冷漠,对祖上的事,不了解也不关心,对有没有宗谱无所谓。他们不知道,这样下去,一日复一日,一年复一年,小的新生,老的死去,能说得清楚近几代人的关系的知情老人去世了,信息链就会断裂,宗族关系就永远都接不起来了,族人想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来龙去脉,就不可能了!

因此,我们首先得抢救信息。族内精英必须马上发动群众,组织人手了解、记载自己这个支系家族成员的个人信息,为修谱做好准备;而族内宗亲一定要全力支持,尤其是知情的老人们更要据实提供信息才能做好。

如果老谱失传,不知源头,就必须去寻祖觅宗,将宗族关系续接起来,把自己支系的宗谱修好。我们经过30年的努力,穷源返本,终于把文氏得姓始祖文祁公至今,一共121代的信息,一代一代都清楚地续接起来了,让我们支系族人都能明白“姓氏之所由来,并知其所由衍”。

如果既无老谱,近代的信息链又断裂了的,更要马上抢救现有信息,制成谱牒,流传下去。如果因信息不完整而不做,子孙就更难知晓现在先人情况,丢失信息的代数就会更多。我们当地这样的族群很多;也有文氏其他支系因信息链断裂,数次去江浙湖广,都没有理清源流和代际关系的现象。

天下文氏一家亲。我认为,应该把自己这一支系首先搞清楚,把内容完整的族谱修出来。不要忙于去搞数县联宗、数省合谱。那看起来很热闹,其实没法搞好。如果每一支都搞清楚了,都有族谱了,那搞一个省,乃至全国的文氏总谱,就更快捷、更不成问题了。

1994年出版的《文氏宗谱》

修谱,说来很容易,做来却很困难。当事者一定要知道这是担负着承上启下的历史重任,必须认真坚持,要想尽办法克服困难,兢兢业业,才会做好的。

在修谱中,我曾经遇到一些趣事和笑话:

传说我们祖上系“湖广填四川”,始迁祖大贵公来自湖南,落脚大足县。大足宗亲解放前和我们长宁县杨柳坝文氏有所联系。1989年8月族上派我和小学教师的兄弟去千里之外的大足寻根。其时我们只掌握“文家村”、名叫“文成x”、“ 当过保甲长”的三条简单线索。

兄弟的祖父曾在解放前去过大足文家村,收缴过我们杨柳坝始祖贤任公为大足文氏办清明会而买的叫“玉带丘”的田块的红契,据说当地族人私下给了他不少钱,他才交还田契。

我们果真在大足县找到了文家村,也找到文成x的家,其人早已去世,他的后人说他曾当过保甲长。三点相合,我们大喜。听说我们是来寻根认祖的,主人一家热情接待。

他们的宗谱上叙说是从贵州迁来四川的,且字辈与我们的完全不同。我私下告诉兄弟找错了。兄弟很诧异,根本不相信,坚持说没有错。还对我说,天下哪有这么巧的事——地名、姓名和职务都丝毫不差!致于字辈不同,那是各地改乱了才不一样的。他坚信不疑;我则坚信找错了。

2010年清明大足长宁宗亲拜谒祖宗坟茔后合影 

2012年清明大足长宁宗亲拜谒祖宗坟茔

晚上与主人闲聊,知道几年前不远有一支文姓与他们联过宗。第二天主人还派一个小兄弟陪我们前往,小兄弟还到我们家乡去玩了好多天,并在附近找到了交通便利、好做生意的巡场镇,后来就在那里落脚做生意。

当我们走过了万古场镇,不远的河边上有一家店子,路人告知是文清明开的药铺。我对兄弟说,看来这回才对了,“文清明”,连字辈都与我们相同!

果然,现在叫石碑村也有个曾当过保甲长的文成x,虽然也早去世了,他的后人才是我们要找的宗亲!

当天主人正打谷子,听说我们的来意,马上一边派人上街买肉,一边派人去水塘捞鱼,热情款待我们。还派人指引我们去拜谒祖宗坟茔。从湖南来的大贵公等祖先都葬在一个矮矮的山包上,可惜碑记风化,字迹斑驳,没法辨认。

2012年3月出版的《大足长宁文氏宗谱》

在长宁文氏发祥地——杨柳坝大坂上

的两县文氏清明会上,免费发放给两县宗亲

石碑村虽为文氏聚居地,但文姓人数不多。这家婆婆和几个长辈说你们杨柳坝文姓才发得好,人很多,传言“文半县”。先前两县文姓都有联系,互有来往,解放后才断了往来的。后来,一位叔叔送来了手抄本《文氏宗谱》孤本,让我喜出望外。这是光绪五年(1880年),大足万盛公和万衡公首修的《文氏宗谱》,距大贵公入川,已有二百多年。虽然没有湖南老谱为依据,算是“道听途说”,但我却如获至宝,连忙抄录好亟需的序言,告辞走人。主人一家竭力挽留,尤其是婆婆,热泪满面,拉着我们不让走,浓浓的族情,真挚的亲情,感人至深,真是血浓于水让人难忘啦。2010年杨柳坝文氏代表30人前往大足参加清明会,婆婆早已作古,当年流泪挽留我们的情景历历在目,让人不胜唏嘘。

文家村三点巧合的深刻教训,一直让我记忆犹新。如果当时没有我参与,没有我坚持,只是兄弟一人去办此事,谁会怀疑他寻得的根和认得的祖是错的?!这张冠李戴会辱没先人,贻误子孙,后果多严重啊! 

传说祖先来自“麻城孝感乡”,经多方了解,始知有误。后来两次赴湖南寻根访祖,我夫妇不敢有丝毫懈怠,兢兢业业,小心谨慎,唯恐上错坟头烧错香而有辱先人,贻误子孙!在有限的时间里、恶劣的天气中、泥泞的小道上,走访了几十个乡镇村落,访老人,查族谱;钻荆棘,找墓碑,连续奔波,苦不堪言,妻子病倒。

2012年3月走访邵阳文家村文望生兄弟

程德琴在湖南邵阳文家村荆棘中找寻祖宗墓碑

2012.年走访邵阳80多高龄的贤会宗亲,并与全家人合影

2012.3月的湖南连天阴雨,道路泥泞,

永刚宗亲驱车20公里送别,其情感人至深。

2012.3与湖南隆回宗亲文诒彪合影

终于在湖南宗亲贤达的帮助下,对照图谱,比对研究了湖南各个时期、各个地方不同版本的《文氏宗谱》,查找到大贵公之父所在的支系,把得姓始祖文祁公至今共121代的关系清楚地续接上了,2017年3月出版发行了较为完善的第三修《文氏宗谱》。

宗族活动多半是无偿的,只有不计报酬、不怕吃亏,不怕吃苦、不怕闲话、甘愿无私奉献的人才能干好。当事人不但要出力,还要出钱,事事还得带头。

其间我遇到的笑话真让我欲说还羞——羞于启口:各房有专人负责收集资料送我处汇总,我都要尽力酒肉招待。其中一个,次数多了,以为刚经过考试转为公办教师的我夫妇是富翁,竟然想敲诈我!他哪里知道我们二人每月一共96元工资要供养6口人,其中还有3个是学生,办这样的招待已是勉为其难了。他对我说解放前你父亲借15石谷子还没有还我呢!言下之意父债子还。我知他底,就说减租退押时为何不叫父亲还你?地主的东西都没收了几十年了,我拿什么来还你?!听说你还该付很多年的饭钱呢!

他家很穷。其母要去帮佣,带着七八岁的他来我家,对我祖母和母亲说主家不会请带着孩子的佣人,把他寄放在您这里,几天后就来接他走。从此一道金光,杳无音讯。后来其母又生了一个男孩,以100个铜元(理论上一枚银元换100枚铜元,但有时通胀了,能兑换130多枚,是不固定的,按照市价来的。资料载1枚银元大概折合现在人民币60-70元。)卖给龙头铺黄姓。他呢就在我家长大成人,家乡的人都知道这事。解放初他当过土匪,后来参军去了朝鲜,因是军属,还分到没收了的我家最好的正堂屋。他与我同辈,年纪比我大得多,知道许多家族中的事情,所以有些事得向他了解。他恬不知耻,忘恩负义,被我揭破,从此不好意思再来我家。

修谱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要发扬文氏忠孝节烈的好族风好家风好传统,因此,族谱要有启蒙、教育、宣传的作用。编撰者一定要胸怀全族各个层次各种水平的人,特别是文化水平低的宗亲,让他们都能读懂并接受,尤其序言切忌高深,一定要通俗易懂,一层一层地道来,让那些最低水平、最需要了解、最需要懂得的人,看了都有感触,都有长益——他们都看懂了,全族的人也就懂了,修谱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2014.5月走访湖南武冈兴国宗亲

2014.5月罗岚桥与德元、兴国、世富宗亲合影 

与文诒彪夫妇合影

2017年出版的《文氏宗谱》

我是这样写的:

树高千丈,必有其根,根深则叶茂;水流千里,必有其源,源远则流长。

宗族和个人,也像树木和水流,有根本和源头的。要想清楚知道宗族和自己的来历,必须查看族谱。

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史所以记一国之事迹,谱所以叙世代之源流。族谱,乃人类家族之史书,它翔实地记载了同宗共祖的血缘世系,以及人物和事迹等方面的情况,是一姓之文史典籍,是国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人文历史之载体。家谱有其独特的文化魅力,是穿越时空的平民记忆。一部完备的家谱也是一部家族发展史、生命史、生育史、婚姻史、教育史。

对家族文化、祖先认识的缺乏,即使你生活得再富裕,家庭成员再充实,也无异于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终究是残缺不齐的文化贫困儿;没有对祖先的敬仰、亲族的情谊,忧不吊,喜不庆,泯然无知若蒙昧之人,若干年后,与草木同朽,没有任何痕迹,枉来人世一趟。

    古往今来,我们中国人都很讲究孝道。孔子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强调血统传承的重要性。但却长期被一般的人理解为“没有男丁,就是无后”!这个认识,无论从科学的原理来看,还是从伦理血缘关系来看,都是极其错误的!谁说女的就不是后人?没有“老孺人”哪来的我们父辈、哪来的我们、哪来的儿孙?没有女人,哪来的家庭、哪来的家族、哪来的姓氏?这是封建时代“男尊女卑”的遗毒。其实,女的也是家族后人,也是家族传人!这是绝不能否认的!

    中国人对祖先、对长辈最有孝心。长辈在生之日,都要竭尽其心力奉养,让他们安享晚年;去世后都要用各种形式纪念,以不忘养育之恩。

    中国人对子孙极有爱心。可以自己不吃不穿,也不能让子孙缺吃少穿!中国人可吃尽一切苦头,全力以赴让子孙接受好的教育,希望他们事业有成,光宗耀祖。

    中国人这种孝心、爱心,其实都是孝道的体现。

    正因为有孝道的传承,才有家庭、家族、姓氏的传承!

    每个人都很在乎自己的孝道、孝心,没有人愿意当不肖子孙!

    每个人都以自己的家庭、家族、祖先为荣,不希望家庭、家族、祖先中有不光彩的人和事!

    每个人对自己的家庭很了解,但很多人对自己的家庭历史却不了解。问他爷爷的爷爷叫什么名字?他就答不上!当然他对家族、祖先的历史就更不了解了!

    过去几十年的思想禁锢,极左思潮泛滥,只要一说家族,就被安上“宗族主义”的罪名,搞得很多人都麻木了,家庭和家族的历史不了解,对家族的事也就变得很冷淡,同姓之间也不团结,对修家谱则更不以为然。有家谱和没家谱,对他们没有什么两样,没有什么影响,他们照样干事生活;也不会影响晋级加薪!他们哪里知道,无论你多么成功,无论你多么显赫,没有家谱的记载与传承,若干年后的子孙,还有谁知道你是一位光宗耀祖的先辈?你们现在含辛茹苦养育子孙,几代之后,也就没有人知道你们的功绩,甚至子孙连你们的名字也记不得!你们真的不想子孙能记住自己吗?是子孙不愿意记住你们、不想了解你们的功绩吗?绝对不是!这是因为没有家谱,子孙无从知晓呀!正如你们现在不了解先辈、不了解家庭家族历史一样。

我们长宁文氏历史源远流长,遗憾的是竟然没有家谱!

人生百年已是不短,可有几人能活过百年?我们或迟或早都要离开这个世界,如果在短短的几十年里,不能搞清楚自己从哪来?祖先是谁?岂不是人生最大的遗憾和悲哀?!

谱内插页之一

前世不修谱,后人寻根苦;今人不修谱,子孙不知古!

国家民族要有仁人志士、才俊精英传承光大,族事也要有一帮有识之士、热心之人来重视打理。尤其宗族活动是无偿的,更需要不计报酬、不怕吃亏,不怕吃苦、不怕闲话、甘愿无私奉献的人来干。

…………

修谱的目的是承前启后,除了继承发扬好的传统外,我认为还应该与时俱进,有所改进有所发扬。我就把文氏女性、夫婿、子女都上谱。因为文家的外孙、外孙女也是文氏的后人呀!

宗谱是以血缘关系编撰的,因此,一定要将养子养女、包胎等情况予以注明,以免乱伦。过去的族谱规矩多多,只给死人、名人,或有一定级别的成员立传,导致后人对先人的情况不够了解甚至根本不了解的后果。因此,我提倡后辈只要认为有值得记载的人和事,不管是否在世,就为前辈写点简历或小传之类。每一代人都坚持写,这样,后代对先人就会有所了解,不至于像今天的我们对先人的具体情况一点也不清楚。因此,要在族谱上留下足够的纸张作为书写简历传记和张贴家庭成员音像材料之用。或许有人觉得都是草根,更无轰轰烈烈的业绩,不值一提。其实,若干代后,你就是祖先,在后辈眼里,你就是伟人,你平凡言行举止的记载,就是他们梦寐以求的宝贵资料。你填写的就是你的家谱,写的是长辈的事迹,是传给你的儿孙的宝贵遗产。如果再版时,编者认为其中有启迪教育族人的好篇什,有推广意义,就可收录在新谱里,流传下去。这样不但有益于你的家庭,也有益于家族,你何乐而不为呢?

为了方便记载,让文化水平低的人,都没有困难,不妨像我一样设计一些表格,并且举出实例,让族人有例可循,轻松填写。

世系简表

在名家眼里,我胆大妄为,搞出来的族谱不伦不类,甚至错误多多。但我的族人感觉很好,说既十分完整,又清楚明白,也很实用。

遗憾的是在名字上还有许多错误,时间用语也不统一,基础信息也不完整。

名字多半是长辈给取的,有些还有特定意义,不容写错。给负责搜集资料的人反复强调这点的重要性,结果还是有不少错误——是个别搜集者不以为然的结果,他们按发音,想当然的随便用上一个同音字,编者实在无奈!

家族名册

时间有的是用阳历,有的则是用阴历;有的用天干地支,有的使用现代钟点。编者也无暇纠正。

致于搜集的信息不完整,也是编者没法补救的事。

写出这些肤浅心得的目的,希望编写族谱的宗亲,能吸取我的教训,把《文氏宗谱》修得更好。

附作者部分家人合影:

热门

文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