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分钟掌握逻辑思考

 修得胡言 2021-08-09

有没有认为自己时间不够用?

会不会觉得自己成长不够快?

可能原因是你没有掌握最基础的逻辑思考能力,逻辑其实不复杂,只是logic的音译词,指思维的规律和规则。拥有基础的逻辑思考能力,可以有效帮你提升看待事物的洞察力,先给小白普及一下最基础的逻辑思考工具5W2H,以及其他几个常用的工具,并最终能在工作生活场景中实际应用。

(5W2H分析法) 

5W2H也叫七问分析法,诞生于二战时期,是美国陆军兵器修理部创造的概念,所以战争不光推动科技的进步,同时也提升思维效率的进步,其实用起来非常容易,包含what、why、who、when、where、how、how much这七个维度:

What:是什么?要干什么?什么目标?

Why:为什么?原因?可不可以不做或者选择替代方案?

Who:是谁?谁来负责?

When:什么时间?什么时机?

Where:在哪?去哪?

How:怎么办?怎么落地?怎么做得更有效?

How much:多少钱?多少成本?多少费用?值多少钱?卖多少钱?

作者之前还曾利用东北文化背景改编了一个东北话版本的5W2H,放在这里方便大家一箭双雕,顺便学习东北话:

What:咋地啦?

Why:拥护啥?

Who:sei啊?

When:啥前儿啊?

Where:哪旮沓?

How:咋整?

How much:夺钱?

接下来我们言归正传,在了解完5W2H之后,作者觉得自己学到了普世真理,任何事情,都想拿这个方法套一套,也就是手里拿着个锤子,看什么都像钉子的状态,结果确实是屡试不爽,下面从不同维度给大家举例说明:

一.黄金思维圈:

“黄金思维圈”是一个英国作家西蒙·斯涅克提出的,他把人类认知世界的方式分成了三层,最外圈的表象是what,中间一层是how。最核心的本质是why。理解停留在表层,行动当然也只能停留在表层。

场景1:接收指令

职场中领导下达了某个指令:

初级员工往往纠结我要干什么(what)

老员工会纠结怎么干(how)

只有核心员工才会去思考问题的本质,指令背后的意图是什么(why)

也就是我们说的干活不由衷,累死也无功,战术上的勤奋永远无法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场景2:自我反省:

我现在是什么熊样?(what)

我做了什么变成这个熊样?(how)

我为什么会变成这个熊样?(why)

可谓是灵魂三问了,大家都学过《扁鹊见蔡桓公》,治病的第一步是承认自己有病,所以小步试错、快速迭代可以造就优秀的产品,及时反省并且做出改变也可以打造更好的自己。

 (黄金思维圈)

二.PDCA:

也叫戴明环,不是戴明本人发明,但是他宣传普及的,所以叫戴明环,因为戴明就是一个质量管理专家,所以戴明环最早应用在质量管理领域,后来发现可以任何工作都可以用这个工具来指导。也就是一次又一次地重复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 和 Action(处理)这四个步骤,和上一段的结尾是同样的思路。对应起来也就是:

Plan:我们要怎么干?做好计划(How)

Do:我们做了什么?(What)

Check:为什么出现了这样的结果?(Why)

Action:我们要做出怎样的改变?(How)

过程中间出现了两个How,反映出这个工具侧重计划准备和总结方法论的思考,虽然这是工业时代的产物,但是进入信息革命以后,这个逻辑又被放在了一本畅销书中被大家奉为圭臬,这本书就是《精益创业》。

 (PDCA/戴明环)

三.五个为什么:

刚提到了5W2H中的某个元素可以重复出现,这里说一个更极端的案例,也就是丰田生产方式的核心-五个为什么,比如如下场景:

机器为什么停摆了?因为其中电线短路了。

为什么电线会短路?因为电压不稳定。

为什么电压会不稳定?因为发电机老化了。

为什么发电机会老化?因为没来人采购新的。

为什么没人采购新发电机?采购负责人离职了。

好吧,这一段是作者编的,如果有纰漏,工科朋友别介意,其实本质是为了摸清问题,了解根本原因。连用了5个Why?也并不是终止在第5个问句,而是遇到问题我们要刨根问底,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到底是什么。

 (5个为什么)

四.时间管理:

时间管理矩阵和PDCA是我最经常给小伙伴分享的概念,其实就是按照事情的紧急程度和重要程度把事务分成了四个象限:重要紧急、重要不紧急、紧急不重要、不紧急也不重要。这是一个非常好用的工具,可以审视自己是否陷入了紧急不重要事务的陷阱,也就是越忙越平庸这种境遇,而重要不紧急的事务往往是可以提高未来生产效率应该更优先处理的事务,同时又因为此类事务无法带来短期激励,人类的生理机制会本能地排斥此类事务。背一天单词的喜悦感不如刷一会抖音其实是你身体决定的,和自己身体对抗就要给自己制定一些合理的短期激励。同样拆开来看时间管理:

我要做什么事?(What)

什么时候做?(When)

为什么这件事要在这个时间做?(Why)

美国的思想家史蒂芬·柯维博士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提出了新的观点,还要在叠加一个维度:

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Who)

比如你想成为数据分析专家,那你应该每周抽出时间去了解SQL和Python;

比如你想成为一个自媒体博主,你应该每周拿一定时间来维护自己的自媒体;

通过我的目标来合理的规划我的事务,再给自己的目标分解并设定一些短期奖励机制,你就更容易走上正反馈循环。

(时间管理矩阵) 

五.团队协作:

人类是社会动物,从原始社会就出现了分工协作,所以我们也一定会面临团队协作,不论是工作中的团队配合,还是生活中亲友的某个请求,核心如下就是我需要谁在什么时机做什么?

谁来做?(Who)

什么时间做?什么时间完成?(When)

做什么?(What)

如果是对方不熟悉的事务,往往还要加上具体指导:

怎么做?(How)

(Team Work) 

六.KPI&OKR:

这两个概念对于职场中的小伙伴应该并不陌生,前者侧重业绩达标,后者照顾个人达标,如果对OKR不够了解可以去知乎、百度搜索一下。

KPI是关键绩效指标,现在互联网公司爱提北极星指标,可以说就是关键指标中的关键指标,而且巨实在,不虚荣,通过北极星指标去拆解各个团队的KPI可以保证大家统一思想、统一行动。KPI都会与奖励机制捆绑在一起,所以解构后就是:

我们要干什么?(What)

我们打算怎么干?(How)

达标后给什么样的奖励?(How much)

以上就是KPI的核心逻辑,SMART原则是操作逻辑,配合上文提到的PDCA进化逻辑,就可以制定出完善合理的KPI。

OKR是目标与关键成果法,由英特尔的创始人之一安迪·葛洛夫发明,引入Google后发扬光大,深受中美一线大厂欢迎。核心是把公司愿景和个人发展深度捆绑到了一起,其实也就是我们主流媒体经常提到的把个人发展融入到祖国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中。拆解后核心是:

我和企业的共同目标是什么?我的团队和兄弟团队的目标是什么?(What)

我要做什么?(What)

我要怎么做?(How)

我为什么选择这几个KR?(Why)

然后是落地执行和回顾打分,接下来又是一个PDCA循环。KPI和OKR同样可以应用到生活中,前者就是量化分解给予奖励,用来对抗人类身体热爱短期激励的本能,后者可以用在学习和生活中培养业余的兴趣技能,毕竟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人类的寿命也是有限的,你只能选择几个有限的KR来发展,承认自己时间精力的局限也是成长的一部分。

以上就是几个常见工具的5W2H拆解,其中工具并未作出详细说明,如果对某个工具不足够清楚或者想了解更多,网上已经有相当丰富的材料可以查阅了。下次作者会尝试从更加细分的领域给大家分享,继续深化一下5W2H的拆解运用。了解概念并不复杂,更有挑战的是时刻提醒自己把这些概念运用到工作和生活中,在实践中加深对概念的认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