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麻黄类方的临床应用

 沧海一少少少 2021-08-10

麻黄主治的疾病

首先我们看治疗中风,古代治疗中风经常用到麻黄。古人和我们对中风认识不一样,以前发生中风,古人认为是以外风为主,是感受自然界外在的风邪所引起,所以像《古今录验》续命汤及《千金要方》的小续命汤,都是从外风的角度来治疗我们现在所说的缺血性中风或是出血性中风,方子里都有麻黄的,用上麻黄能够通九窍、活血脉,也可以用来治疗眩晕。虽然在金元前后对中风的“内风说”和“外风说”之间认识不一样,但是麻黄这个药都是可以用的,我们不能因为现在“内风说”为主了,就弃麻黄这个药不用。

这里有一个病例。42岁的一名男性,1年前经某市医院CT诊断为脑血管畸形,然后就做手术,手术没做好,手术后出现失语,右手指紧握,不能够屈伸,右足也不能走路,中西医治疗没有什么改善。他不是单纯的出血、或者缺血引起的,是手术造成的。他面色暗红,精神萎靡,患肢肤冷,舌质暗红,苔薄,脉沉细,当然他吃过补阳还五汤之类的药方,疗效一般,我治以温通脑络的方法,用“通脑方”,这也是我一个经验方。用麻黄10g,桂枝15g,生甘草10g,川芎15g,7剂;1周后无效。但是,有的时候我们不要因为临床上没有效果就不守方,如果辨证无误,有些病你可能要守一段时间才能够起效,我就继用前方,再服7剂。三诊的时候,他手指能够自主的屈伸,右下肢能够小幅度上提,再配合一些治疗之后,动作幅度可以逐渐加大。继续用生麻黄30g,桂枝20g,生甘草30g,川芎15g。就用这个“通脑方”两个多月,他渐渐言语清晰流利,能自行步履,肢体能温,半年后就能正常工作了。我们现在常常见到一些缺血性中风的患者,其发病机理也差不多,都是由于痰瘀阻塞脑络引起的,而麻黄这个药可以温通经脉,经过适当的配伍可以通达全身的经络,扩张血管,对长期偏瘫的患者可以起到改善血液供应的作用。另外也有这样的临床报道,以麻黄为主,配伍桂枝增强温通作用、配伍川芎行气活血,并以生甘草调和诸药,治疗中风后遗症36例,取得了比较好的疗效,其实就是麻黄汤中用川芎代替了杏仁,来加强通经的作用,用来治疗中风。

第二,麻黄也可以治疗胸痹,大部分胸痹症状是和冠心病有直接关系的,表现为胸痛彻背,背痛彻胸,当然也有一些病人不是冠心病,他们年纪比较轻,二十多岁,查心电图也没什么问题,但是总觉得胸痛、胸痹,用麻黄治疗这种胸痹也是有效的。这是1989年《上海中医药杂志》的一篇病例报道。这个病人48岁,素有冠心病史4年,常有胸闷憋气,胸痛心悸,曾经因高度的房室传导阻滞,三次住院。这次是因情绪激动后发生心悸、胸闷来就诊的,心电图有三度的房室传导阻滞。病人精神萎靡,面色苍白,畏寒肢冷,舌质淡紫见有齿痕,舌下静脉瘀滞现象明显,脉沉,摸起来也缓,心率42次/分,听诊心尖部听诊区还有些吹风样的杂音,中医辨证为心阳虚损,心血瘀阻。方用净麻黄30g,生龙骨30g,生牡30g,熟附块、肉桂、丹参各15g,郁金、红花、川芎各12g,炙甘草10g,檀香、细辛各9g,瓜蒌30g。4剂。也就是在温阳活血的基础上加麻黄,他吃完之后,心率加快到44~50次/分,其实还是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服4剂药之后,他仍然有胸闷心悸,复查心电图还是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再守原来的法,麻黄加到120g。再吃了4剂药,病情大减,窦性心律,78次/分,这个量是我见过的最大的了,病人最后痊愈出院了。可见就是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也可以得到明显的改善,她心率快起来就没有传导阻滞了。

第三个病人,是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大家也知道,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是由于窦房结的血液运行不好,导致心率特别慢,或者是心率慢、心动过速交替出现,病人也是非常难受的。这是我去年治疗的一个病人,女性,54岁,去年的9月29日前来就诊,主要症状就是胸闷、胸痛、全身没有力气,什么活也干不了,头晕气短,深以为苦。她是天津人,在天津的南开医院诊断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24小时动态心电图观察,晚上最慢的时候只有31次/分,平时也就44次/分。西医呢,就是让她安起搏器维持基本的心率,她本人说想用中药来试试。我就问她病的由来,她说她丈夫是部队当兵的,在青海高原,她在那里陪她丈夫17年落下一身病,所以那些在高原为我们守疆戍边的军人,真是挺不容易的。她在高原待了17年,经常畏寒肢冷,她常年膝冷如冰,脉细弱,既迟又微,无力,基本上摸不着,舌质淡紫,发暗,辨证是心阳大衰,经脉不通,用麻黄附子细辛汤、生脉散、瓜蒌薤白汤化裁:炙麻黄10g,炙附子10g,细辛5g,红参10g,淫羊藿10g,麦冬20g。临床用生脉饮的时候,麦冬的用量不能少,量少了效果就不好,用量超过30g的时候效果才是最好的。在同等量人参、五味子的情况下,用30g以上的麦冬,生脉饮的强心效果非常好,益心气的效果也非常好,它会很快见效。再加上全瓜蒌20g,薤白10g,丹参10g,地龙10g。开了7剂药,7剂后病人电话告知,她吃药后效果非常好,服药1剂后,心律上升到了60~70次/分,感觉非常舒适,但是有时候仍然感到胸闷、胸痛,四肢感觉同前,还是冷。效不更方,到天津照原方取7剂,效果不好,心率下降到40~50次/分。本来已经升到60~70次/分了,这下心率又下来了。原方改生麻黄10g,然后手足渐温,胸闷、胸痛逐渐减轻,但是心率仍然是42次/分左右,她再做动态心电图,没有那么慢了,最慢的时候是42次/分,多发生在夜间,且伴有睡眠不佳。表现为她先睡一小觉,到了子时的时候,就是23点这时候醒了,就不能再睡了。我加生麻黄到15g,黄芪20g,夜交藤30g,这个病人吃完药之后,舌苔、脉象、肢冷症状都有明显的好转。后来麻黄一直维持为15~20g,附子量逐渐增加,加到20g,一直到了今年夏天前后,病人一直很不错的,直到最近才用小剂量的药物来维持,心率再没有那么慢了,病情基本稳定。我并没有说治好了,起码她没有用起搏器。她现在心率在50次/分左右,一般情况下为55~60次/分,维持正常生活没什么问题,舌苔、舌质也没有那么淡暗了,不发紫了。

第三,就是退目翳,这不是我用的方子,是别人的经验。有一个老年女性,她眼睛长目翳,目翳其实就是角膜的炎症,她到门诊治疗。她20年前在四川曾经患过角膜溃疡,经过某个医院大剂麻黄的治疗,服后迅速好转,她就觉得麻黄退翳应该好,然后她到医院就说:“眼睛又犯病了,你给我开麻黄。”眼科大夫不敢开,因为她角膜溃疡,属于热证,所以大夫拒绝了。但是这个患者斩钉截铁地说吃过麻黄,效果好,再加上查她的眼底翳色深沉,白睛暗赤紫胀,并且这个病人畏寒、头痛、身痛、脉沉,大夫就觉得应该还可以对证,就用了麻黄,选用四味大发散。四味大发散是古代的一个名方,是治疗眼病的方子,用四味大发散加上当归、赤芍、蝉蜕、木贼,投以常量,给了9g麻黄。吃了3剂没什么效果,也没有什么不良的反应;然后医生就把麻黄增至15g,仍然没有反应;继续加麻黄,投到24g,这时候患者头昏,胸中不舒服,但是畏寒、头痛、身痛消除,目翳逐渐缩小,白睛的暗赤也基本上消退。然后医生就将麻黄减为常量,后来角膜溃疡基本上长好了,但是眼睛出了一层薄薄的云翳;再后来诸症都消除了。

这四味大发散组方有麻黄、藁本、荆芥、细辛和老姜,很多扶阳派及搞温热病的人都有这样一种观点,就是治眼睛的药千万不可太凉。我1981年考研,上研究生,那时我很幸运,1981级北京中医药大学的硕士研究生算我就俩人,当时两百多人就招两个人,我们那一届研究生最少,我们也是第一届硕士研究生。所以当时学校对我们俩特别重视,有一帮老大夫给我们讲课,赵绍琴老师也亲自给我们授课。赵绍琴老师是三代祖传御医的后代,太爷、爷爷、爸爸都是御医。当时赵绍琴老师也讲过,治疗眼病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发散,不能用凉药。凉药过用之后,它会凉遏冰伏,反而发不出来。包括治疗麦粒肿(睑腺炎),就是长了一个针眼,你如果用凉药过多,它往往就会形成瘢痕一样的疙瘩。四味大发散就能够完全把病邪透出来,脓出来就好了,这个方子出自于清末的《眼科奇书》,据记载说可以治疗一切寒性眼病、外障眼病,原方记载麻黄用到30g,30g的麻黄就是一两,初起服1剂或2剂,将陈寒散净,即可痊愈,永不再发。若服凉药补药,眼珠上必起青膜、白云遮睛,此时宜服大发散四五剂,继服补中益气汤一二剂,以固正气。这个方子请大家记住,如果遇到这种病的时候,可以一试。

第四,它可以治疗胃痛。按常法治疗虚寒胃痛,我们都是用小建中汤或者黄芪建中汤,这也是我经常用的方子,因为麻黄汤可以治疗“上好唾”,就是老有口水。患者遇寒辄重,加入炙麻黄6g,没想到疼痛大减,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以后我发现治疗一些虚寒的胃痛,在温补药当中,像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加入一些麻黄,用量不要多,它确实有解除胃痉挛的作用,麻黄不仅可以解除支气管痉挛以平喘,而且可以解除胃平滑肌的痉挛,达到止疼的目的。这也是一个经验,希望大家可以一试。

第五就是通便,麻黄可常用在一些老年性的便秘中,因为它可以通达气血、振奋阳气,对于一些阳虚的病人,可以用麻黄通便,它也不怎么发汗,当然治疗的时候也要看病人的体质。比如有一个病例,男性,80岁,主要是大便秘结,他经常要吃果导片才能缓解,食欲不好,脉大,但是没有力气,舌红,苔薄白水滑。用炙麻黄25g,白术20g,杏仁15g,甘草5g。我其实是想看看宣肺气怎么样,结果它却能通大便,吃完3剂之后,大便通畅。这病人每次便秘投此方都有效果。其实这几味药都可以治便秘,比如生白术用到30g,它也有通便的作用;杏仁也是我们常用来通便的药物,但是对于这个病人,单纯用这味药效果不好,加上麻黄就好了,哪怕加上6g,他也就好了,所以这里面也见证了疗效,麻黄可以通经,可以通畅气血,加强杏仁、白术这些药通便的作用。

第六,麻黄可以治遗尿。麻黄治疗小孩的遗尿,早有经验,好多人有这样的报道,小孩尿床用缩泉丸效果是不好的。用益智仁、乌药、桑螵蛸疗效不好的时候,可以考虑用麻黄。前年的时候,我治了一个小孩,15岁,2010年5月初诊,这个孩子睡中遗尿多年,久治无效,她就是尿床,一累了就尿床,她学习非常好,15岁的时候已经上高二了,今年她已经考大学了,她住校,在学校封闭式学习。患者伴有纳谷不香,疲乏无力,下肢冷,常患感冒,一活动就易出汗,舌胖苔白脉弱,她是在什么时候容易犯遗尿呢?在受凉或者劳累之后,她就容易尿床。这个孩子的母亲和外祖父都是乡村中医,她外祖父在那一带还挺有名气的。我看了看吃的方子,也是辨证脾气虚弱,膀胱失约,用补中益气、缩泉丸等:生黄芪、白术、陈皮、山药、党参、生龙骨、生牡、升麻、柴胡、当归、乌药、益智仁。孩子吃这个方子一段时间就见好,但是不能根除。有一次我回家的时候,她外祖父就把这个孩子领来了,说你给我们看看,我治不了她了。我一看这方子开得挺不错,那就加上1剂麻黄附子细辛汤吧!原方加了1剂麻黄附子细辛汤,开了15剂。从那以后她就不再遗尿了,今年顺利考上了北京中医药大学的一个民办学院,叫东方学院,在廊坊,考了那里学中医,她家也就祖传三代了,她也很有韧劲,就是励志学中医!有一次我回去后,问她怎么样,她说真的已经好了。

第七,麻黄不只可以治疗遗尿,它也可以治疗尿失禁,这是别人报道的。蔡某,女性,68岁,1967年10月间就诊。那时正在“文革”期间,她是怎么得病的呢?这个人在“文革”时期被划为所谓的“四类分子”,就是家里出身不太好,是富农,所以被戴高帽游街,结果被吓着了,后来就尿失禁,每天尿失禁2~5次,面色苍白,舌淡脉虚。大夫就给麻黄、白术、当归、升麻、党参、黄芪,剂量就是6g、9g的,水煎服。吃了第一剂药之后就没有尿失禁了。不过头晕,心悸,一夜难眠,医生就去了麻黄,但是她又开始尿失禁,又加了4.5g的麻黄,2剂,症状减轻;以后再吃了5剂,就彻底好了。3年后,就是71岁的时候去世,直到去世再没有发生过尿失禁。治疗老年性的尿失禁,麻黄汤可以提高整个盆腔肌肉的兴奋性,后面我们谈到的治疗子宫脱垂,也和这个有关。

第八,就是它通精,治疗不射精,可以通精窍。这也是现代人的报道。有一个28岁的小伙子,婚后3年不育,性交不能射精,他睾丸、外阴发育都正常,性生活也可以,但就是有些时候遗精,脉弦细。这个大夫用生麻黄3g,研末敷脐,敷肚脐眼里,外贴麝香虎骨膏,每晚睡前用,连用7日,然后他就可以射精了,4个月后,老婆怀孕了。因为有这样一个报道,用此法治愈62例不射精患者。我也用过这个方法,用生麻黄敷患者肚脐,效果还是有的,因为麝香虎骨膏本身也有透皮吸收的作用,脐疗还是有效的,它主要是能提高下面盆腔神经丛的兴奋性。

第九,治阳痿。治疗阳痿,这个功效过几天黄煌老师会来给大家讲,昨天我还和他在一起,他说过两天也上广州。黄老师认为麻黄附子细辛汤是中药的“伟哥”,确实我们也经常用,它可以兴阳,治阳痿的效果是非常好的,这也是得益于他一个偶然的发现。他有一个病人,38岁,1987年患阳痿,而后四处求治,一般的方子他都吃过,服药二百多剂,兼针灸治疗,没有奏效,精神负担比较重,对治疗也基本丧失信心了。38岁,没有小孩,再加上阳痿的影响,家庭生活质量下降,感情不睦。1990年的时候,他偶然得了重感冒,恶寒、怕冷、咳嗽、痰多、喉痒,黄老师就给他投了麻黄附子细辛汤,他阳虚嘛,助阳解表,结果3剂后表证解了,他数年的阳痿之症也奇迹般的有了缓解。这是无心插柳柳成荫,本来是想治感冒的,结果却治好了这个病。就像伟哥似的,本来也不是为了治阳痿的,是针对心脏病的,病人吃了这个药,觉得对治阳痿有作用,慢慢地把它研究成“伟哥”,结果成了一个世界上销量挺大的药。这个病人也是,因为有转机,后来又按照壮阳养阴治疗,结果没有效果,回到麻黄附子细辛汤,还是有效!因此就有人报道麻黄附子细辛汤治阳虚性阳痿,成了一种经验了。大家也可以用,主要用于阳气不足,四肢冷的,尤其是膝关节冷,脚冷,这样的病人用麻黄附子细辛汤,确实有作用。

治阳痿还有个方子叫“抗痿灵”,在肝郁的时候可以用。用蜈蚣、当归、白芍、甘草,蜈蚣用到三四条,其他的各一两,治疗肝气郁结的阳痿也有效,见到阳虚的症状,加巴戟天、肉苁蓉,效果再不好的时候,可以考虑用麻黄附子细辛汤。黄煌老师认为麻黄附子细辛汤有这样一个作用,所以他也经常用。

第十,治顽痹。刚才我已经讲到了,只要是痹症,张仲景就经常用麻黄,不管是湿痹,还是历节病、中风历节。《药性论》当中这样讲:“治身上毒风顽痹,皮肉不仁。”刚才我讲的那个病人,就是大冷天走了四十多里路回家过年那个病人,川乌、草乌、乳香、没药各用3~5g,然后用十几克麻黄通经,对于这些寒湿痹症,临床疗效非常好。有一次我治疗山东来的一个病人,他是腰椎间盘突出症,他说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能治好,你给我开个方子试试。我说你腰椎间盘突出不是吃一些中药就能够好的,不过可以试试。因为腰椎间盘突出压迫脊神经,他走路间歇性跛行,走了十几米他就走不动,疼得厉害。我开了生川乌、生草乌各5g,乳香、没药各3g,麻黄附子细辛汤,加上白术。我经常用白术治疗腰疼。疗效奇迹般地出现了,他不疼了,然后又吃了十几剂药,治好了。还有一次,我母亲家里有一个保姆,保姆的爸爸也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我也是如法炮制,吃了不到十剂药就能够缓解。当然不见得吃完药之后那个膨出就回去了,但起码他症状减轻了,能够维持正常的生活了。

这里也有一个例子,也是治疗风湿痹痛的,是用50g麻黄温肢厥,治雷诺病。这是我前几年冬天治的一个女性,雷诺病。这个大家都非常清楚,雷诺病常用的就是当归四逆汤。这个病人用当归四逆汤先后服了四十余剂,效果不显。当时我给她量了血压,发现仅有85∕55mmHg,她不是当归四逆汤治疗效果不好吗?血压又低,我就加了30g黄芪,5剂后效果仍不显,血压也无明显变化,仍然是肢端寒冷如冰,手凉,脚凉。我突然想起麻黄可以升压,散去大寒,我就在方中加了6g麻黄,3剂,吃完了末梢就转温了,血压渐升;又投5剂,血压回到了105∕70mmHg,病去大半。以后,每到冬天她就吃几剂这样的药,就能够平稳地过冬。古人当中有这样的经验,散大寒如冰。现在寒证也挺多的,阳虚的病人也越来越多。之所以扶阳派大行其道,确是现在人们对阳气的耗用比较多。虽然气候逐渐变暖,但是人类越来越不懂得摄生,阳气耗散太多,阴当然也耗,但是古人是重阳的,现在阳虚的病人非常多,古人有经验,散大寒如冰,如果在应用温阳药上,寒从皮毛的时候用麻黄,寒从络的时候用细辛,就是络脉不通的时候用细辛。大家有的时候怕用细辛,古人说“细辛不过钱”,说细辛过钱,会出现喘满而死,其实临床入汤剂的时候,3g细辛基本上没有多大效用,而且细辛不过钱,主要是指作为丸散剂服用。如果用汤剂的时候,细辛过钱不会引起喘满的症状,这种喘满的症状指的是细辛具有呼吸系统抑制作用,如果吃了超过30g的细辛,加之煎服法不当,就会出现喘满、呼吸衰竭。但是细辛有另外一个问题,它是有肾毒性的,长期大量服用,会造成肾损害,短期服用问题倒不是很大。从络的时候,细辛也是非常好的一种药。如果肾寒的时候,要用草乌、川乌,或是附子。寒从血分的时候,要知道用活血的药,用当归。

第十一,治疗子宫脱垂,我刚才讲过了,它可以治疗遗尿、胃痛,治疗尿失禁,这都是与它兴奋平滑肌有关的。陈沫金介绍,治疗一个三度子宫脱垂的中年妇女,因感冒后服麻黄汤,结果子宫脱垂也好了。后来有人统计,对所有子宫脱垂及遗尿者,单用麻黄汤或加党参、黄芪、当归、熟地均有效。共治疗子宫脱垂80例,66有效,无效14例,但往往劳累后容易复发,用上方依然有效。这是1992年报道的,我前些日子也治疗了这样一个病,根据这则报道治疗子宫脱垂,也是有效的,但是没有完全治好,现在仍在治疗中。她是一个大学的老师,大概三十六七岁,平素体质就是非常弱,从小娇生惯养的,长得也漂亮,个子很高,就是比较瘦,原来就经常有胃疼啊、痛经啊这些症状。她生孩子那年大出血,因为当时处理不当,满月之后就发现子宫三度下垂。也是用大剂量的补中益气汤、升陷汤,效果都不好,我当时就想起来加用麻黄,她本身舌质也比较淡,我就加用了麻黄附子细辛汤,开始治疗效果非常好,从三度能上升到二度,绝对不脱出子宫口外了。但后来效果又不是太好了。因为她吃麻黄加附子时间长了之后,舌质慢慢转红,但是容易累,站着上课讲3~4个小时,子宫就又开始往下垂,虽然不会到三度,她还是觉得沉坠。西医让她做手术,把那个韧带吊起来,她不太愿意做。只要平时不是特别累,她正常的生活基本能够保持。后来她怕吃麻黄时间太长,有时候又出汗导致她疲惫,于是让我给她开用了麻黄的坐浴,用麻黄、升麻、当归、羌活这些药给她坐浴。现在她基本上能维持,特别重的时候她就来吃几剂药。坐浴方将麻黄加到补中益气汤当中去,增强了补中益气汤的升提作用。

最后,麻黄还有下乳的作用,《本草汇言》当中讲,用麻黄一两,花粉、当归各五钱,治疗乳汁不下。如果是由于气滞络脉不通的,有效,但是在产后体虚的时候,要用当归补血汤。在下乳的方子当中,本来就有当归,加上麻黄,它具有通络的作用,效果也是非常确切的。我们的团队里有一个女同志,今年刚刚生的小孩,一开始乳汁不好,她让我开个方子,我就用了涌泉散加麻黄,小剂量的麻黄,用了5g,效果非常好。那天还把孩子抱来了,说让爷爷看看,挺胖的,奶喂的挺好!

学经方,是需要经验共享的。所以,笔者一直主张大家有经验要毫无保留地贡献出来,这样才能不断地共同提高。下面介绍一些笔者的临床相关经验,还有一些笔者收集到的资料,主题是谈一谈麻黄类方的临床应用。

大家都是临床工作者,其中不乏临床高手,在麻黄的应用方面或许都有各自独到的经验,这里只是抛砖引玉,希望引起大家对麻黄方的重视。

关于麻黄

麻黄是中国一种传统的发汗药、平喘药、利水消肿药,同时也是一种兴奋剂。大家知道,冰毒主要来源于麻黄,是从麻黄素里面提取的。在经方中,麻黄方占着非常重要的位置,《伤寒论》里面含麻黄方有14张,《金匮要略》里有13张,像其中的麻黄汤、大青龙汤、麻黄附子细辛汤等,都是经方中的重要方剂。麻黄这味药,大家确实都很害怕用,尤其我们江苏苏州这一带,用麻黄非常小心,不敢多用。

记得笔者学医的时候,老师也反复强调,麻黄不能过量,用五分、八分,用一钱。还有人不敢用麻黄,只是用麻黄水来煎煮浸泡大豆黄卷来代替麻黄使用。因为临床上确实有用麻黄以后导致虚脱的病例。

清人许仲元《三异笔谈》记载了这样一件事:一个五岁的孩子,生肺风,一开始先用麻黄三分没有效果,然后加量到五分,五分又不行,到第三诊他用七分。这个七分麻黄下去以后,这个小孩额汗如珠,脉已脱矣,结果赶快用人参、五味子、牡蛎、龙骨来救脱。后来,一查原来用的药,原来前面两诊用的麻黄都是假麻黄,第三回才是真麻黄,真麻黄七分就已经过重了。这个医话提示真麻黄发汗确实非常厉害。

清代陆定圃著的《冷庐医话》也记载当时有个医生,看了宋代许叔微的《伤寒九十论》,非常喜欢,奉为秘本。他见许叔微擅用麻黄汤,他也学着用。一个女子热病无汗,他就用麻黄汤,结果病人汗出不止,最后人死了。

在美国,麻黄是禁用的。为什么呢?

20个世纪80、90年代的美国,麻黄是作为减肥药被广泛使用的。美国的胖子非常多,减肥在美国是一大行业,他们用麻黄减肥,但是没有按照中医使用麻黄的指征来使用,结果出了问题。

1994年美国的一次网球赛上有一个妇女死亡,后来一查,发现与服用一种含有麻黄的减肥药有关。后来美国FDA通报,一律禁止使用麻黄。不仅美国,在澳大利亚、英国,麻黄都是禁用的。但是很多医生搞到麻黄以后照用,因为麻黄确实是好药,不会用麻黄的医生不是好医生。附子是可爱的,麻黄也是很有魅力的。

如何安全有效地使用麻黄?

要安全地使用麻黄,首先要对适用于麻黄的体质进行甄别。麻黄是什么样的人用的?必须看张仲景的原文。张仲景很多的条文表面上看上去是个症状,其实他是指一种疾病或者一类疾病,甚至有的是指一种体质状态。

黄肿

张仲景用麻黄是用来治疗黄肿。黄肿,这是麻黄的主治,这是安全、有效使用麻黄的重要指征。张仲景用麻黄,最简单的配方是甘草麻黄汤。只两味药,甘草二两、麻黄四两,两味药用来治疗什么病?里水!

里水是什么病?是一身面目黄肿,是小便不利、脉沉。脉怎么会沉的?胖的人、水肿的人,当然脉不容易摸到,是沉的。小便不利,所以水肿。全身性的水肿是使用麻黄的一个重要指征,这非常重要。

还可以看张仲景使用麻黄最大量的方子——越婢汤。麻黄用多少?六两。这么大剂量的麻黄用来治什么?用来治疗风水,恶风,一身悉肿。也是用来治肿的。这种情况下用大剂量的麻黄。

无汗

除了黄肿以外还有一条——无汗。甘草麻黄汤服了以后,张仲景强调一定要“重覆汗出,不汗再服。”说明甘草麻黄汤有发汗的作用,而适合使用麻黄的,应该是无汗的。

问题是什么叫无汗?初学中医的人往往去问病人,你有没有汗啊?病人说我现在没有汗!病人的主诉不能算。无汗,要看出来的,要“观其脉证”,要“观”、要“看”。

无汗的人,皮肤往往是干燥的,而且粗糙,摸一下的话,好像有刺,或者其至是像鱼鳞,看上去脸色要发黄发暗,没有光泽,这种人就是无汗。

“一身面目黄肿”是一种体质,把这种体质叫做麻黄体质。这种人服用麻黄是比较安全的。麻黄体质,首先从体型体貌上来看,体型要壮实,肌肉要发达,当然也有一些比较胖壮,胖或水肿,皮肤要干燥、粗糙,没有光泽,发暗,“一身面目黄肿”,就是对这种体型体貌所做的一个最简单扼要的表述。

其次,还要看看这种人的肚子,他的肚子往往腹壁脂肪比较厚,腹肌要有弹性。还有就是人要显得困倦,他的感觉、反应要比较迟钝一些。如果这个人消瘦、心下痞硬,麻黄是不能用的。

脉浮紧

张仲景用麻黄非常重视脉搏,脉搏一定要有力。张仲景用大青龙汤,特别强调脉象要浮紧。什么是紧呢?就是有力,就是这个病人的心肺功能良好。因为如果心功能差,麻黄用上去是要出问题的。

所以张仲景当时非常谨慎,大青龙汤方后,对多汗以后如何救护,就讲得非常清楚,要温粉扑,一服汗出的,不能过剂,中病即止等。安全使用麻黄的关键,脉搏要有力。形象地说,麻黄体质就是鲁智深,就是李逵。

还可以从好发症状上来判断这个人能不能用麻黄。一般来说,这些人容易受凉,感觉比较迟钝,等到有症状了,寒气巳经进去了,会出现身体疼痛、鼻塞、咳喘等症状。

麻黄体质的女性,容易出现月经问题,如月经周期长,或者闭经。很多人喜欢出汗,汗出以后,症状能够缓解,全身感到舒适。这个往往都可以看做是麻黄体质。

关于麻黄汤

麻黄汤这张方,学得最早,用的最少。学生到医院实习,提出用麻黄汤,往往被老师臭骂一顿:这哪有什么麻黄汤证?哪有什么真伤寒?很多人不会用麻黄汤。

其实麻黄汤是张好方。麻黄汤是古代伤寒病的主方,是一个经典的辛温解表方,它适合于无汗而喘,无汗而身痛者。此处讲一讲麻黄汤的拓展使用:

减肥

麻黄汤的减肥作用非常好。张仲景当年用麻黄甘草汤治里水,里水的表现是什么?是一身面目黄肿,服用麻黄甘草汤以后,汗出了,小便多了,人自然就瘦下来了,所以甘草麻黄汤其实就是一个最典型的减肥方。而麻黄汤里面,就有这个组合。

六朝的陶弘景也说过,麻黄“令人虚”,这个“虚”不是后世所讲的八纲中的“虚”,这里的虚是“瘦”,是“消瘦”的代名词。

笔者前不久治一个三十多岁的男性,他是个经方爱好者,因为感冒,开了麻黄汤,他把两剂的麻黄汤并作一剂煎,麻黄15g,两剂并作一剂,一次就吃了30g。结果当天夜里大汗淋漓,几日不止,体重一周内下降四公斤!而且心慌非常厉害。笔者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来救逆,用了以后,心率下来了,然而感觉人还很虚,再合生脉散——人参、麦冬、五味子,加上山茱萸等等,调治了半个月,他的心悸、自汗才慢慢消失了,体重才止跌回升。

这个案例说明麻黄的减肥作用非常明显。现在减肥光靠什么荷叶、山楂,能减到何时为止?要减肥来得快,可用麻黄,但是这个一定要看体质,弄得不好会伤身体,而且对心脏可能有损害。

催生

麻黄汤还能催生,这是清代伤寒家舒驰远的案例。说有一个产妇发动已经六天,头已经向下了,就是产不下来,没有宫缩。医生用了催生的很多方子,催生的灵符、炉丹什么也用过了,都没有效。这个时候舒驰远到了,一看,这个人壮热无汗、头项腰背强痛。说这个是麻黄汤证,为寒伤营、太阳伤寒。一剂麻黄汤后,热退身安,知饥索食,豁然而生。

日本的浅田宗伯也有个这样的案例,浅田宗伯是日本明治维新之前的一个非常著名的医生,他的医案叫《橘窗书影》。里面也记载了一个他用麻黄汤催生的案例。

有个妇人临产破浆以后,振寒腰痛如折,不能分娩,前医给她破血剂。结果先生跑来以后怎么看呢?脉浮数、肌热,是外感!给予麻黄汤加附子。吃了以后让她出汗,须臾腰痛稍宽,新发阵缩,宫缩开始了。然后让她坐上床,结果生产一个女孩。

以上两个医案提示麻黄汤可以催生,麻黄汤作用于盆腔,它能够兴奋盆腔内的器官以及肌肉。1992年《中医杂志》有个报道,介绍用麻黄汤来治疗子宫脱垂。这个经验来源于个案。

有一个中年妇女,恶寒发热,用麻黄汤以后,感冒好了,子宫脱垂居然也好了。这个医生他后来用麻黄汤加味,加党参、黄芪、熟地黄、当归,用了以后都有效。但是,他说劳累以后容易复发,不过再用麻黄汤加味,依然有效。这个医生应用麻黄治疗子宫脱垂的经验值得重视。

发汗利尿

麻黄汤不仅对子宫起作用,对膀胱、肾脏也有作用,这就是所说麻黄汤能够发汗利尿。这个案例是笔者的“经方沙龙”上的案例:

有一个老太太,患有焦虑、坐卧不安,一直在服阿普唑仑。有一天牙痛,吃了阿莫西林以后,全身大肿如泥,原来很瘦弱的人,一下就变成了一个南极仙翁,头肿的非常厉害,医生用了十多天的药,激素、脱水剂都用了,都没有效果,当时血压130/90mmHg。

后来这个医生他给她用了什么药?麻黄汤加防己、生姜、大枣。其中麻黄30g。一剂药,煎三次均分三次,每八小时服次。吃完药以后一定要喝粥,他用的是黄米粥,是学张仲景用桂枝汤的方法。结果一服以后,汗出如洗,大汗淋漓,小便通利,肿消大半,很有意思的是,血压还有下降,本来130/90mm Hg,变成120/85mmHg。

这个老太太的老公说这个中医药真是神奇!确实,中药有这个效果。笔者在《中医十大类方》里也介绍过,赵守真先生在《治验回忆录》的医案,也是全身水肿,也用麻黄汤取效。

醒脑开窍

麻黄汤对大脑也有作用。麻黄汤可以用来治疗煤气中毒,这是《新中医》的报道。

有一个男子煤气中毒,虽然经过抢救后苏醒,但是醒了以后还是十分难受,头晕、头痛、胸闷、烦躁、记忆力减退、精神恍惚。用了麻黄汤:麻黄、甘草各15g,桂枝、杏仁各10g,只用一剂药,服后一身汗出,精神清爽如常。

服麻黄后脑子清爽,这个笔者经常试的。得了感冒的话,有时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有时用葛根汤,服用以后一般半夜里汗一出,第二天早晨起来脑子非常清爽。所以说,麻黄有兴奋作用,能够醒脑。

治中风

值得现在关注的,是麻黄类方能否治疗中风这个问题。现在治疗中风,总是说肝阳上亢,不敢用麻黄类方。其实中风是可以考虑使用麻黄及其类方的。

《金匮要略》里面的“还魂汤”,麻黄、杏仁、甘草,治疗什么呢?卒厥暴死,也就是突然倒地死亡,这里面就包括中风。《古今录验》续命汤,能治疗中风痱:身体不能自收持、口不能言。

黄仕沛先生对这个问题很有研究,他用续命汤用得非常好,多用来治疗多发性硬化、帕金森病、急性神经炎、脊髓膜瘤等,这个方他用得好。

小续命汤《千金方》里面有记载,就是用来治疗中风的。徐灵胎先生在《洄溪医案》也讲过,他治疗中风就是小续命汤加大黄,但是现在都不敢用。

笔者上次看到一个资料,上海许士骠先生,他重用麻黄来治疗中风,无论是出血性的、梗死性的,或者混合性的,他都用他的一张自拟方,叫通脑方。什么组成?

麻黄、桂枝、甘草、细辛、川芎等。他观察用了这张方以后,没有出现血压升高,也没有出现心跳加快。他说只要配伍得当,不会出现不良反应。下面所举的这个案例是赵士骠先生的。

1991年,有个大学教授突患中风,CT诊断是脑内水肿。他给予通脑方,重用麻黄20g,经过半个月的治疗,中风偏瘫明显改善,治疗一个月以后,偏瘫恢复正常。CT复查,脑内水肿已经消失。看了这个医案很振奋。

下面是笔者的案例。前不久,来了一个不能走路的病人,一个中年妇女,检査下来提示说脊髓里面占位,是肿瘤,没法治。给她用了麻黄附子细辛汤,加上黄芪桂枝五物汤和怀牛膝。她不能走路,硬拖着过来的。

就这一剂药吃了以后,腰就慢慢能够动了,后来就能下地走路,再去复查,说没有占位了,说不是肿瘤了。这个病属于中医的风痱。因此,麻黄类方治疗风病值得重视。

治银屑病

银屑病有个特点,夏天病轻,秋冬病重,出汗了,它的病就好,不出汗了,病就重。笔者用一张方子治疗的效果是不错的,方是桂枝茯苓丸合桃核承气汤,再加上生麻黄,方中有麻黄、桂枝、甘草,其实是麻黄汤加味方。

这个方子,既开又泻,还加活血。全方没有哪一味药不是通的,治疗银屑病,效果很好。彻底根治不敢说,至少能迅速控制病情。看到网上的一个反馈消息,一个姑娘,非常严重的玫瑰糠疹,老是治不好,就用这个方子,解决了。

麻黄汤其实是个温和的发汗剂,为什么这么说呢?原因就是里面有桂枝、甘草,桂枝、甘草是桂枝甘草汤,张仲景用来治疗“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怎么会发汗过多呢?

大量的汗出、心悸、失眠,这个是麻黄服用过量后出现的一个不良反应,桂枝、甘草能够抑制和解除这种不良反应,这是古人的经验和智慧,大大地提高了麻黄汤的安全性。所以,在使用麻黄时一般最好要配上桂枝和甘草。

用麻黄方,必须使用一种思维,叫方证思维

冯世纶教授强调的就是这种思维方式,就是方证对应,即“有是证,用是方”。

恽铁樵怎么会学医的?就是因为两个儿子都是伤寒证夭折,然后他开始研究《伤寒论》。结果第四个儿子也发病了,发热、无汗、喘,请了很多的医家,都是用豆豉、栀子、桑叶、菊花、杏仁、贝母啊,那时的上海滩上,很多医生都喜欢这么用。笔者估计是小儿肺炎。结果吃了以后,症状越来越重。

恽铁樵先生焦急不安,彻夜绕室踌躇,在屋子里边踱来踱去,一直到天微亮的时候,他说“与其坐而待毙,不如含药而亡”!这个病,这个无汗而喘,不就是《伤寒论》上讲的那个麻黄汤证吗?

于是处方了麻黄汤:麻黄七分,桂枝七分,杏仁三钱,炙甘草五分。服下去以后,汗出喘平,好了。从此,先生笃信经方。他用的什么思维?就是方证思维!

这次在南阳开会的时候,娄绍昆先生专门就中医的这个方证思维作了阐述。方证思维是一种野性思维,是一种原始思维,是宏观的、整体的思维方式,比现在的理性思维好得多。

现在的中医学给人的都是什么?什么“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什么“补脾不如补肾”,什么“久病多虚,久病多瘀”,什么“无痰不作眩,无虚不作眩,无瘀不作眩”等等。这些理论思维框住了你以后,你的眼睛什么都看不见了。

用经方,就是用眼睛去观、去看,靠直觉

用经方,就是用眼睛去观、去看,靠直觉。用经方,精神一定要好,睡眠要充足,这个时候你才能,你辨认出来该用什么方子。

如果你没有睡好觉,昏昏沉沉,或喝了酒,你要看病是不行的,这就是要这种直觉的思维方式。

记得在日本京都看坂口弘先生诊病,他诊病之前,要搓搓脸,挺挺胸,“嘿、嘿”叫几下,待精神振作,就是这个道理。眼目要清亮,这样看病才能看得清楚。

麻黄汤这张方,学得最早,用的最少。学生到医院实习,提出用麻黄汤,往往被老师臭骂一顿:这哪有什么麻黄汤证?哪有什么真伤寒?很多人不会用麻黄汤。

其实麻黄汤是张好方。麻黄汤是古代伤寒病的主方,是一个经典的辛温解表方,它适合于无汗而喘,无汗而身痛者。此处讲一讲麻黄汤的拓展使用:

减肥

麻黄汤的减肥作用非常好。张仲景当年用麻黄甘草汤治里水,里水的表现是什么?是一身面目黄肿,服用麻黄甘草汤以后,汗出了,小便多了,人自然就瘦下来了,所以甘草麻黄汤其实就是一个最典型的减肥方。而麻黄汤里面,就有这个组合。

六朝的陶弘景也说过,麻黄“令人虚”,这个“虚”不是后世所讲的八纲中的“虚”,这里的虚是“瘦”,是“消瘦”的代名词。

笔者前不久治一个三十多岁的男性,他是个经方爱好者,因为感冒,开了麻黄汤,他把两剂的麻黄汤并作一剂煎,麻黄15g,两剂并作一剂,一次就吃了30g。结果当天夜里大汗淋漓,几日不止,体重一周内下降四公斤!而且心慌非常厉害。笔者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来救逆,用了以后,心率下来了,然而感觉人还很虚,再合生脉散——人参、麦冬、五味子,加上山茱萸等等,调治了半个月,他的心悸、自汗才慢慢消失了,体重才止跌回升。(培根按:心阳不足的人如果误用了麻黄汤,可以造成心阳耗散,此时要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来就逆,甚者加蜀漆

这个案例说明麻黄的减肥作用非常明显。现在减肥光靠什么荷叶、山楂,能减到何时为止?要减肥来得快,可用麻黄,但是这个一定要看体质,弄得不好会伤身体,而且对心脏可能有损害。

催生

麻黄汤还能催生,这是清代伤寒家舒驰远的案例。说有一个产妇发动已经六天,头已经向下了,就是产不下来,没有宫缩。医生用了催生的很多方子,催生的灵符、炉丹什么也用过了,都没有效。这个时候舒驰远到了,一看,这个人壮热无汗、头项腰背强痛。说这个是麻黄汤证,为寒伤营、太阳伤寒。一剂麻黄汤后,热退身安,知饥索食,豁然而生。

日本的浅田宗伯也有个这样的案例,浅田宗伯是日本明治维新之前的一个非常著名的医生,他的医案叫《橘窗书影》。里面也记载了一个他用麻黄汤催生的案例。

有个妇人临产破浆以后,振寒腰痛如折,不能分娩,前医给她破血剂。结果先生跑来以后怎么看呢?脉浮数、肌热,是外感!给予麻黄汤加附子。吃了以后让她出汗,须臾腰痛稍宽,新发阵缩,宫缩开始了。然后让她坐上床,结果生产一个女孩。

以上两个医案提示麻黄汤可以催生,麻黄汤作用于盆腔,它能够兴奋盆腔内的器官以及肌肉。(培根按:麻黄还能兴奋膀胱括约肌,所以治疗小儿遗尿,但是对于老人遗尿一定要加补肾药,否则用麻黄拔肾,适得其反)1992年《中医杂志》有个报道,介绍用麻黄汤来治疗子宫脱垂。这个经验来源于个案。

有一个中年妇女,恶寒发热,用麻黄汤以后,感冒好了,子宫脱垂居然也好了。这个医生他后来用麻黄汤加味,加党参、黄芪、熟地黄、当归,用了以后都有效。但是,他说劳累以后容易复发,不过再用麻黄汤加味,依然有效。这个医生应用麻黄治疗子宫脱垂的经验值得重视。

发汗利尿

麻黄汤不仅对子宫起作用,对膀胱、肾脏也有作用,这就是所说麻黄汤能够发汗利尿。这个案例是笔者的“经方沙龙”上的案例:

有一个老太太,患有焦虑、坐卧不安,一直在服阿普唑仑。有一天牙痛,吃了阿莫西林以后,全身大肿如泥,原来很瘦弱的人,一下就变成了一个南极仙翁,头肿的非常厉害,医生用了十多天的药,激素、脱水剂都用了,都没有效果,当时血压130/90mmHg。

后来这个医生他给她用了什么药?麻黄汤加防己、生姜、大枣。其中麻黄30g。一剂药,煎三次均分三次,每八小时服次。吃完药以后一定要喝粥,他用的是黄米粥,是学张仲景用桂枝汤的方法。结果一服以后,汗出如洗,大汗淋漓,小便通利,肿消大半,很有意思的是,血压还有下降,本来130/90mm Hg,变成120/85mmHg。

这个老太太的老公说这个中医药真是神奇!确实,中药有这个效果。笔者在《中医十大类方》里也介绍过,赵守真先生在《治验回忆录》的医案,也是全身水肿,也用麻黄汤取效。

醒脑开窍

麻黄汤对大脑也有作用。麻黄汤可以用来治疗煤气中毒,这是《新中医》的报道。

有一个男子煤气中毒,虽然经过抢救后苏醒,但是醒了以后还是十分难受,头晕、头痛、胸闷、烦躁、记忆力减退、精神恍惚。用了麻黄汤:麻黄、甘草各15g,桂枝、杏仁各10g,只用一剂药,服后一身汗出,精神清爽如常。(按:麻黄汤又叫还魂汤啊!《千金方》:卒感忤,鬼击,飞尸,诸奄忽气绝无复觉,或已死绞口噤不开,去齿下汤,汤入口不下者,分病人发,左右捉,踏肩引之,药下复增,取尽一升,须臾立苏方。

服麻黄后脑子清爽,这个笔者经常试的。得了感冒的话,有时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有时用葛根汤,服用以后一般半夜里汗一出,第二天早晨起来脑子非常清爽。所以说,麻黄有兴奋作用,能够醒脑。

治中风

值得现在关注的,是麻黄类方能否治疗中风这个问题。现在治疗中风,总是说肝阳上亢,不敢用麻黄类方。其实中风是可以考虑使用麻黄及其类方的。

《金匮要略》里面的“还魂汤”,麻黄、杏仁、甘草,治疗什么呢?卒厥暴死,也就是突然倒地死亡,这里面就包括中风。《古今录验》续命汤,能治疗中风痱:身体不能自收持、口不能言。

黄仕沛先生对这个问题很有研究,他用续命汤用得非常好,多用来治疗多发性硬化、帕金森病、急性神经炎、脊髓膜瘤等,这个方他用得好。

小续命汤《千金方》里面有记载,就是用来治疗中风的。徐灵胎先生在《洄溪医案》也讲过,他治疗中风就是小续命汤加大黄,但是现在都不敢用。

笔者上次看到一个资料,上海许士骠先生,他重用麻黄来治疗中风,无论是出血性的、梗死性的,或者混合性的,他都用他的一张自拟方,叫通脑方。什么组成?

麻黄、桂枝、甘草、细辛、川芎等。他观察用了这张方以后,没有出现血压升高,也没有出现心跳加快。他说只要配伍得当,不会出现不良反应。下面所举的这个案例是赵士骠先生的。

1991年,有个大学教授突患中风,CT诊断是脑内水肿。他给予通脑方,重用麻黄20g,经过半个月的治疗,中风偏瘫明显改善,治疗一个月以后,偏瘫恢复正常。CT复查,脑内水肿已经消失。看了这个医案很振奋。

下面是笔者的案例。前不久,来了一个不能走路的病人,一个中年妇女,检査下来提示说脊髓里面占位,是肿瘤,没法治。给她用了麻黄附子细辛汤,加上黄芪桂枝五物汤和怀牛膝。她不能走路,硬拖着过来的。

就这一剂药吃了以后,腰就慢慢能够动了,后来就能下地走路,再去复查,说没有占位了,说不是肿瘤了。这个病属于中医的风痱。因此,麻黄类方治疗风病值得重视。

治银屑病

银屑病有个特点,夏天病轻,秋冬病重,出汗了,它的病就好,不出汗了,病就重。笔者用一张方子治疗的效果是不错的,方是桂枝茯苓丸合桃核承气汤,再加上生麻黄,方中有麻黄、桂枝、甘草,其实是麻黄汤加味方。

这个方子,既开又泻,还加活血。全方没有哪一味药不是通的,治疗银屑病,效果很好。彻底根治不敢说,至少能迅速控制病情。看到网上的一个反馈消息,一个姑娘,非常严重的玫瑰糠疹,老是治不好,就用这个方子,解决了。

麻黄汤其实是个温和的发汗剂,为什么这么说呢?原因就是里面有桂枝、甘草,桂枝、甘草是桂枝甘草汤,张仲景用来治疗“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怎么会发汗过多呢?

大量的汗出、心悸、失眠,这个是麻黄服用过量后出现的一个不良反应,桂枝、甘草能够抑制和解除这种不良反应,这是古人的经验和智慧,大大地提高了麻黄汤的安全性。所以,在使用麻黄时一般最好要配上桂枝和甘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