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重构学校学习空间 促进育人方式和学习方式转变

 kimkitty 2021-08-11

图片

▲竺建伟|教育部教育装备专家委员会专家、上海市教委教育技术装备中心主任

有为教育装备工作室 · 编辑整理

未经演讲者审核,如有错误,与演讲者本人无关

来源:2021年创新与创造教育论坛

竺建伟主任对国内外尤其是上海中小学学习空间重构案例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解析,概括出了新型学习空间的5个核心特征及学习空间重构的策略,总结出了学习空间重构的一般范式。

以下文字来源于竺主任在“2021年创新与创造教育论坛”上的主题演讲,有删减。

重构学校学习空间  促进育人方式和学习方式转变

2021年5月,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等十部门出台了《关于推进普通高中学校建设的实施意见》

意见主要涉及到几方面内容,校舍、装备、信息技术、教学还有师资队伍。

①到2025年,基本实现学校校舍建设从行政班教室向学习空间延伸。

②按照走班教学和学习方式变革需要,建设体现学校特色,将学习资源、教育装备等融为一体的个性化学习环境。

③提升普通高中学校教育装备配置水平,提升不同学习空间装备水平,增加并优化个性化学习空间,满足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需要,构建新时代普通高中学校育人新环境。

④根据空间布局特点,适应空间功能需求,配备相应的仪器设备、材料和应用软件,重点推进学科教室、创新实验室、微实验室、数字化学习空间、图书馆(图文中心)、公共开放空间等建设任务。

所谓的学校学习空间是学校校园内用于支持学生学习的环境载体,主要包括校园内的各类学习场所(实体空间)及网络学习空间。

在本次报告中,主要讨论的是实体的学习空间,包括:

①是学校现有的相对固定的教学场所(普通教室、实验室、各类专用教室等)

②是学校的公共场所(图书馆、剧场、体育馆等场馆,走廊、食堂、 校园户外场地等)

中小学学习空间必须适应学习方式变革

《2016年新媒体联盟中国基础教育技术展望》提出:新的教学与学习形式需要新的教学与学习空间与之相匹配。

2015到2019的五年中,《地平线报告》将“重新设计学习空间”(Redesigning Learning Spaces)作为趋势之一提出,从最初的“短期趋势”变为“中期趋势”再到2018年的“短期趋势”。

2008年开始,中共中央、国务院连续颁发了一系列文件中都强调了要促进教与学方式的变革:

图片

传统学习空间存在着空间布局固化、单一;教学方式重教不重学;学习资源不足的问题。

传统教室难以支持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因而我们需要对学习空间进行变革。

学习方式的变革要求学校学习空间设计必须关注以下因素:

学习空间要以学习者(学生、用户)为中心,注重高质量的用户体验,可根据需求灵活改变空间布局;

学习空间既要关注物理环境设计,更要关注软环境构建,如学习内容、学习方法、评价方式等,学习空间设计要充分利用现代技术,综合考虑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学习者等要素,创设出一种有利于学习者多样化和个性化学习的环境;

学习空间要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支持个性化发展,学习空间设计最终目标是促成有效学习的发生。

上海市中小学学习空间重构的案例

学习空间重构既包括物理环境的重构,如空间布局、设施设备配置、声光电环境创设、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配置的更新与重组;也包括软环境层面的重构,即:学校的文化、课程内容、学习方式、教学组织形式、评价方式、师生关系塑造等如何与学习空间有效融合与创新。

学校学习空间重构的目标:改变学校学习空间原有结构或进行重新设计,形成方便学习者获取资源、互动交流、探究体验的新型学习空间,以支持学习方式变革和育人目标的有效达成。

1.创新实验室的重构

创新实验室是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和创新实践的场所,是支持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融合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技术装备于一体的新型学习空间。

至2020年8月31日,上海全市已建成覆盖全学段的创新实验室2771个。

图片

上海市松江第二中学通过内联(学习空间的横向整合)与外接(学习空间的纵向拓展),校内校外相结合,学生学习空间从中学延伸到大学或校外研究机构,学习空间实现纵向拓展。

图片

曹杨中学在实验室的建设过程中坚持“校园即实验室”的设计建造理念,建设了与学校整体环境融为一体、打破实验室物理空间的实验室群。同时借鉴物理、社会学、心理学的“场论”,以师生自主参与作为实验室群主要的管理运行和完善优化途径,通过人与物、人与人的充分互动,形成了“知行合一”校园“实验场”,在聚合和激发校园各元素的育人功能中,让学生习得和提升可持续发展的必备素养。
2.图书馆空间的重构
从2015年起,上海实施“图书馆功能提升”项目建设,截止至2020年,共有1183所中小学完成图书馆功能提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的图书馆:空间布局全开放、技术支撑多维度、教学支持多课程

图片
蓬莱路第二小学针对低年级学生开设“魔法小书店”课程,指导学生从书籍相关的基础知识出发,了解图书制作的全过程,使学生了解图书、喜欢图书、爱上阅读。

3. 学科实验室、学科教室和微实验室的重构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修订)提出要加强“学科实验室”“学科专用教室”的建设。

学科实验室是基于学科实验教学的专用教室。其特点是:

  • 布局灵活(如可移动的实验操作台),支持学习方式多样化;
  • 信息技术支撑(实验、资源、管理、评价)

学科教室是基于学科教学的专用教室,是集课堂教学、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办公、学生阅览及学科文化展示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教学场所。特征:体现学科特色;注重实践体验;支持互动合作。

图片

▲上师大附中化学教室

微实验室(个性化学习空间)是基于学生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特长发展需求,提供学生个别学习和开展课题研究的微型学习场所。

特征:自主学习、研究的场所;先进的技术支持、个性化的仪器设备配置;便于交流互动。

图片
图片

▲ 市西中学思维广场、漫思实验室

中小学新型学习空间的特征

核心特征1:支持多类型课程实施

通过丰富的空间布局和形态,支持学校多类型课程的实施。

图片
图片
图片
上海市建青实验学校依据学科核心素养和学生个性成长的需求,学校建设了多样的学习空间,构建了科创学习空间、传媒语言空间、生灵之境空间等八大空间,开发了跨学科的“EXPLORER”探索者、“媒体人”课程等,变革学习方式,促进课程统整,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核心特征2:支持多样化学习开展

支持研究性、项目化、合作式等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问题解决等能力的培养。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市西中学漫思实验室包括了6个小班化学科教室、2个不同学习风格融合的公共学习空间、1个理化生综合实验室。

核心特征3:支持教师专业素养提升

导向跨学科、跨学段、跨行业的合作,有助于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拓展,有助于教师的信息素养、课程开发能力和跨学科素养的提升。

图片
▲吴淞中学的教师转型

核心特征4:灵活多变的空间布局

注重场景,灵活组合,实现空间的多维功能,适应个性化的学习需要。

图片
上海大宁国际小学科技探索中心通过学习区域的有效转换和设备资源的充分运用,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学习。

核心特征5:充分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

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学习常态化,打破空间、时间、知识之间的边界,使个体学习、小组协作学习、集体学习随时随地发生。

图片
同济一附中“1+3辅导员制”“全员导师制”“朋辈领跑计划”,推行长短课和大小课,解决教学组织中学习空间的安排问题

中小学学习空间重构的策略

 中小学学习空间重构的策略具体如下:

图片
图片

中小学学习空间重构的一般范式: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