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学文研】坎坷一生志高远,横渠四句语绝伦,治世立心不负生民往圣!

 CHAWEIRENSHENG 2021-08-12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四句话相信很多都耳熟能详。最早读到这四句话时,还是一个懵懂的少年,不懂其内在涵义,只觉得其中蕴含的家国责任,让人不觉心生折服。

近代以来冯友兰先生将其总结为横渠四句,这二十二个字也成为了张载思想中最核心的所在。虽然横渠四句可谓家喻户晓,但是对于作此煌煌之言的张载,很多人却知之甚少。

张载,字子厚,取自《周易-坤卦》:“地载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其晚年隐居于关西横渠镇,因此又被称之为“横渠先生”。与程颐、程颢、周敦颐、邵雍并称“北宋五子,是北宋时期最著名的儒学大家之一。
张载继承了孟子的“民本”思想,在道德礼仪上提出了“六有”“十戒”的主张,在世界观上提出了“太虚即气”的唯物宇宙观,论述了“一物两体”的辩证思想,并依此提出了以"气"为核心的宇宙结构说,也就是后世所称的“气学”(亦被称之为“关学”)。与“濂学”(周敦颐)、“洛学”(二程)、“闽学”(朱熹),并称为宋代理学的四大学派。
北宋真宗年间,张载出生于陕西眉县,其幼年坎坷,父亲张迪英年早逝,年仅十五岁的张载尊父亲遗命,和母亲幼弟扶灵回乡,《宋史》盛赞称其“志气不群,知虚奉父命”。

正逢仁宗初年,李元昊带领党项族在西北叛乱,又于宝元元年(1038)立国西夏,进犯边境。之后数年好水川,三川口,定川寨三站皆败,大将葛怀敏,任福以身殉国,西军精锐几乎被一扫而空。
家乡靠近边境的张载,深受战争的影响,特别是“庆历和议”后,北宋朝廷靠岁赐维护和平的作为,更是让张载大受刺激。时仁宗委任范仲淹知永兴军、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负责抵御西夏。
年仅二十一岁的张载愤然写作《边议九条》上书范仲淹,力陈收复洮西之地的方略。范仲淹对于这位年轻后生大加赏识,认为其”天资卓异,必成大器”。但又担心张载拗于兵事,而耽误修身进学,因此规劝张载“儒者自有名教,何事于兵?”,让张载潜心读书,以期将来有更大的作为。

张载听取范仲淹的意见后,从《中庸》读起,开始研习儒家经典,从庆历二年(1042年)至嘉祐二年(1057年)十五年间,张载几乎通读了儒家的所有的典籍,而后又触类旁通,开始涉猎道释经典。并将三家思想融会贯通,形成“气学”的雏形。他《易说》这部其学说的大成之作,就是在这个时期完成的。
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时隔两年的科举考试再次举行,这次被称之为千年进士第一榜,汇聚了唐宋八大家中的苏轼,苏辙,曾巩,理学大家二程,张载,新法主将吕惠卿,曾布,章惇等杰出人物,群星荟萃可谓千古罕见。三十八岁的张载也在这次科举中脱颖而出,登科授官,在数年间转任司马参军,云岩县令等职均有不俗的成绩。
与传统的儒家士人不同,张载不但精修儒学,还晓通军事,早年就曾作《边议九条》,虽然其中不乏书生之见,但是其军事素养已经不凡。在被范仲淹劝学后,张载也没有荒废军事才能。

任经略司后曾作《经原路经略司论边事状》和《经略司边事划》两疏,又辅助蔡挺在环庆路设立“将兵法”,以此救济军民。张载的弟子也是如此,不仅有吕大防等文事出众的英才,更有游师雄,种师道等文武全才。尤其是种师道更是北宋徽宗年间的擎天支柱,有弟子如此,张载的军事水平可见一般。
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受吕公著的推荐,张载入朝为官,时王安石变法伊始,新旧两方斗争愈演愈烈。和王安石一样,张载同样主张变法,但是两者在对待变法的方式上,两个人的态度却截然不同。张载主张行"井田"、复"周礼"。

而王安石则是以理财为先,除旧布新,全力推行新法。因为对待新法的态度不同,张载与王安石差异极大,之后其弟张戬又因反对王安石,被贬职外放,张载不愿卷入党争也自请辞官回到横渠镇。
从熙宁二年至熙宁十年的八年时间里,张载开办了横渠书院,带领众弟子致力于恢复古礼和井田制。并写下了后世著名的《东铭》和《西铭》。熙宁十年张载被弟子吕大防推荐,再次归朝,受任为太常主管礼仪,但不久就因为急病缠身,溘然长逝。

张载的一生两度入朝,三历外仕,进则协理地方,教化民众,退则修学授课,著书立说。直至身死,家无一点余财。而所居之民却深感其恩惠,直至千百年后依然铭记。正如范文正公所言:“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张载一生可以说实实在在的践行了"为往圣继绝学"作为自己的使命,也无愧真正儒者之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