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前必背知识点

 山河教育网 2021-08-12

中医基础理论

▪异病同治:指几种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变化过程中出现了大致相同的病机,大致相同的证候,故可用大致相同的治法和方药来治疗。
▪“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寒极生热,热极生寒”体现了阴阳转化。
▪①阴阳偏盛“实则泻之”即损其有余;实热证则“热者寒之”;实寒证则“寒者热之”。②阴阳偏衰虚则补之,即补其不足;阴偏衰:阴虚则热”—滋阴制阳—“阳病治阴;阳偏衰:阳虚则寒”—扶阳抑阴—“阴病治阳
▪根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的治法包括:滋水涵木法、益火补土法、培土生金法和金水相生法。对应五体:筋、脉、肉、皮、骨。对应五声:呼、笑、歌、哭、呻。对应五变:握、忧、哕、咳、栗。
▪五行相生与相克①相邻为相生: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母子关系。②相隔为相克:克我者为我的“所不胜”,我克者为我的“所胜”。
▪五行学说中相生关系的传变:“母病及子”和“子病及母”;相克关系的传变:“相乘”和“相侮”。
▪心:主血脉、藏神。肺:主气司呼吸、主行水、朝百脉,主治节。脾:主运化、主统血。肝:主疏泄、主藏血。肾:藏精、主水、主纳气。
▪脾的生理特性:①脾气主升:升清/升举内脏。②喜燥恶湿。③ 脾为孤脏。
▪体现人体精血同源、藏泄互用关系的脏腑是:肝与肾。
▪“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
▪“利小便而实大便”的理论依据是:小肠主液。
▪膀胱:“州都之官”、“津液之府”。
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又称“生殖之精”;后天之精:来源于水谷,又称“水谷之精”。
▪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肺大胃脾心小肠,膀肾包焦胆肝藏。
▪疠气特点:①发病急骤,病情危笃;②传染性强,易于流行;③ 一气一病,症状相似。
▪内生“五邪”包括:风邪内动、寒从中生、湿浊内生、津伤化燥、火热内生(不包括寒邪直中
▪阴盛格阳:阴气偏盛至极,壅闭于里,寒盛于内,逼迫阳气浮越于外(真寒假热证
阳盛格阴:阳气偏盛至极,深伏于里,热盛于内,格阴于外(真热假寒证
▪正治(逆治:逆其疾病证候性质而治,如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反治(从治:顺从病证的外在假象而治,如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

中医诊断学

▪面色青黄(苍黄,多见于肝脾不调。
▪小儿眉间、鼻柱、唇周色青者,多属惊风或惊风先兆。
▪面色黑色主肾虚、寒证、水饮、瘀血、疼痛;面色青色主寒证、气滞、血瘀、疼痛和惊风。(面色黑色和青色共同的病证为:寒、痛、瘀)
▪目的脏腑分属:目内眦及外的血络属心,称“血轮”;黑珠属肝, 称“风轮”;白睛属肺,称“气轮”;瞳仁属肾,称“水轮”;眼胞属脾,称“肉轮”(肝心脾肺肾,黑内眼白仁,风血肉气水)
▪里虚寒证:久病畏寒指病人经常怕冷,四肢寒凉,得温可缓,常兼有面色㿠白,舌淡胖嫩,脉弱。
▪里实热证:可见有满面通红、口渴饮冷、大汗出、脉洪大等症。多见于伤寒阳明经证和温病气分阶段。
▪紧脉:绷急弹指,状如牵绳转索,见于实寒证、疼痛和食积等。
▪芤脉:浮大中空,如按葱管,常见于大量失血、伤阴之际。
▪真热假寒——阳盛格阴证。其临床表现有四肢凉甚至厥冷,神识昏沉,面色紫暗,脉沉迟,身热,胸腹灼热,口鼻气灼,口臭息粗,口渴引饮,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而干。
▪真寒假热——阴盛格阳证、戴阳证者。临床表现有自觉发热,欲脱衣揭被,触之胸腹无灼热、下肢厥冷,面色浮红如妆,非满面通红,神志躁扰不宁,疲乏无力,口渴但不欲饮,咽痛而不红肿,脉浮大或数,按之无力,便秘而便质不燥,或下利清谷,小便清长,舌淡。
▪真虚假实:“至虚有盛候”,本质为虚证,临床表现可有腹部胀满,呼吸喘促,或二便闭涩,脉数等表现。
真实假虚:“大实有羸状”,本质为实证,临床表现可有神情默默,倦怠懒言,身体羸瘦,脉象沉细等表现。
▪心气虚证以心悸、胸闷兼气虚证为特征;心阳虚证是在心气虚的基础上,出现心胸闷痛、畏寒肢冷等虚寒证候为特征;心阳虚脱证是在心阳虚的基础上,突然出现冷汗、肢厥、脉微等亡阳证候为特征。
▪四饮:痰饮、悬饮、溢饮、支饮。
痰饮:饮停胃肠—脘腹痞胀,呕吐清涎,胃中振水音,肠间水声辘辘;
悬饮:饮停胸胁—胸胁饱满,胀痛,咳嗽,转侧则痛增,脉弦;支饮:饮停心肺—胸闷心悸,气短不能平卧;
溢饮:饮溢四肢—肢体沉重,酸痛,或浮肿,小便不利。
▪症见发热,神昏谵语,斑疹紫暗,出血动风,舌质深绛,脉细数,属于血分证。症见身热夜甚、心烦、舌红绛、脉细数为营分证。

中药学

▪酒炒则升,姜汁炒则散,醋炒则收敛,盐水炒则下行。
▪羌活善治太阳经头痛,葛根、白芷善治阳明经头痛,柴胡善治少阳经头痛,吴茱萸善治厥阴经头痛,细辛善治少阴经头痛。
▪①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乌:川乌、草乌、附子;参:人参、西洋参、党
参、沙参、丹参、玄参、苦参、细辛、芍药。②十九畏:硫磺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 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赤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妊娠禁忌药:①禁用药物指毒性较强或药性猛烈的药物,如巴豆、牵牛子、大戟、商陆、麝香、三棱、莪术、水蛭、斑蝥、雄黄、砒霜等。②妊娠慎用药指包括通经祛瘀、行气破滞及辛热滑
利之品,如桃仁、红花、牛膝、大黄、枳实、附子、肉桂、干姜、木通、冬葵子、瞿麦等。
▪具有透疹功效的药:荆芥、薄荷、牛蒡子、蝉蜕、升麻、葛根、紫草。
▪黄芩善清上焦热,黄连善清心经热和中焦热,黄柏善清下焦热
▪甘遂功效泻水逐饮,消肿散结。用法用量-入丸、散服,每次0.5~1g。内服醋制用,以减低毒性。
▪秦艽祛风湿,通络止痛,退虚热,清湿热(风药中之润剂
▪特殊功效描述:竹沥-豁痰;狗脊-强腰膝;牛膝-引血(火)下行;人参-大补元气;益智仁-摄唾;白芍-柔肝。
▪既能疏肝又能理脾的药物:香附、佛手。
▪大蓟与小蓟:二药均能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可用治血热出血以及热毒痈肿,常相须为用。但大蓟解毒散瘀消肿作用较强,多用于治疗吐血、咯血及崩漏;小蓟解毒散瘀消肿作用弱于大 蓟,但兼能利尿,故治疗尿血、血淋为优。
▪延胡索:“行血中之气滞,气中血滞,故能专治一身上下诸痛。”
▪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血中之气药”、“下调经水,中开郁结”。
▪钩藤与天麻鉴别:二药均能息风止痉、平肝潜阳。但钩藤能清热,尤宜于热极动风与肝经阳热病证;天麻性平,无论寒热虚实皆可应用,并能祛风湿、止痹痛,可用治风湿痹痛及肢体麻木、手足不遂等证。
▪麝香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消肿止痛,用于闭证神昏。0.030.1g。不入煎剂。孕妇禁用

▪黄芪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托疮生肌。为补中益气要药;治气虚水肿要药,为“补药之长”。
硫磺外用解毒杀虫止痒;内服补火壮阳通便。内服1.5~3g,治疥疮之要药;砒石外用:攻毒杀虫,蚀疮去腐。内服:祛痰平喘,截疟。有大毒,内服一次 0.002~0.004g,入丸、散。

方剂学

▪方剂的变化形式:①药味的增损:君药不变,加减方中药物:即
“随症加减。②药量的加减:组成方剂的药物不变,增加或减少方中药物的用量。③剂型的变化:组成方剂的药物及其配伍用量比例不变;这种差异往往只是表现在药力大小和峻缓的区别上。
▪桂枝汤——解肌发表,调和营卫——外感风寒表虚证。药后配合
“啜热稀粥”;桂枝芍药用量比1∶1。
▪银翘散——辛凉透表,清热解毒——温病初起(辛凉平剂。用法强调“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煮”体现了吴氏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的用药原则。荆芥穗和淡豆豉的应用体现“去性存用”之 法。银翘散与桑菊饮中共同含有的药物:薄荷、生甘草、芦根、桔梗、连翘。
▪大承气汤——峻下热结——阳明腑实;热结旁流;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发狂。大承气汤煎服法:先煎枳实、厚朴,后下大黄,再溶服芒硝。大承气汤属“通因通用”之法。热厥治以大承气汤,属“寒因寒用”之法。
▪清营汤——清营解毒,透热养阴——热入营分证。为治疗热邪初入营分证的常用方。温邪初入营分,故用银花、连翘、竹叶清热解毒,轻清透泄,使营分邪热有外达之机,促其透出气分而解,为“透热转气”的代表药物。
▪黄连解毒汤——泻火解毒——三焦火毒热盛证。“苦寒直折”法的代表方。黄芩清上焦火热,黄连清中焦火热,黄柏清下焦火热。
▪左金丸——清泻肝火,降逆止呕——肝火犯胃证。方中黄连:吴茱萸=6:1。
▪芍药汤主治湿热痢疾;体现了“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和“通因通用”;为治疗湿热痢疾的常用方。
▪小建中汤——温中补虚,和里缓急——中焦虚寒,肝脾失调,阴
阳不和证。本方为桂枝汤倍芍药加饴糖组成,其中饴糖配桂枝,化阳,温中焦而补脾虚;芍药配甘草,酸甘化阴,缓肝急而止腹痛。桂枝∶芍药=1∶2。君药:饴糖。
▪六味地黄丸——填精滋阴补肾——肾阴精不足证。方中寓意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三补”“三泻”。熟地黄滋阴补肾;山萸肉补养肝肾;山药补益脾阴;泽泻利湿而泄肾浊;牡丹皮清泻相 火,并制约山萸肉之温涩;茯苓淡渗脾湿,与泽泻相伍又助泄肾浊。
▪肾气丸主治肾阳气不足证。方中配伍特点:重用“三补三泻”,以益精泻浊;少佐温热助阳,以“少火生气”。“阴中求阳,少火生气”。或久泻不愈,腹痛喜温,腰酸肢冷,神疲乏力,舌淡,苔薄白,脉沉迟无力。君药:补骨脂。
▪血府逐瘀汤——活血化瘀,行气止痛——胸中血瘀证。其中桔梗的意义:载药上行;与枳壳一升一降,调理气机,宽胸理气。
▪百合固金汤——滋润肺肾,止咳化痰——肺肾阴亏,虚火上炎证。方中当归、白芍当归治咳逆上气,白芍养血和血,既补阴血之虚耗,又寓“抑木保肺”之义;桔梗宣肺利咽,化痰散结,并可载药上行;生甘草清热泻火,并调和诸药。
▪二陈汤——燥湿化痰,理气和中——湿痰证。方中体现治痰先理气,气顺则痰消之意;半夏、橘红皆以陈久者良,而无过燥之 弊,故方名“二陈”
▪乌梅丸——温脏安蛔——蛔厥证。能治“久泻久痢”;方中蛔得酸则静,得辛则伏,得苦则下,酸苦辛并进,使蛔虫静伏而下;寒热佐甘温,则和肠胃扶正。

四大经典

▪脾病而四支不用的机理:四支皆禀气于胃,而不得至经,必因于脾,乃得禀也。今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四支不得禀水谷气,气日以衰,脉道不利,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故不用焉。
▪外感热病的原则:其未满三日者,可汗而已;其满三日者,可泄而已。
▪治痿独取阳明:阳明者,五藏六府之海,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
▪水肿的具体治法:开鬼门、洁净府,缪刺其处,微动四极,温衣。
▪“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新产妇人的三大病证:一者病痉,二者病郁冒,三者大便难。
▪水气病的两大治疗方法:开鬼门,洁净府。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
▪温热夹风时,称“两阳相劫”,可见口鼻咽等清窍干燥症状,湿与温热相互搏结谓之“浊邪”,可见鼻塞、耳聋、头昏目胀,甚至昏聩等清窍壅塞的症状。
▪热病救阴尤易(温热病;通阳最难(湿热病
▪“太阴温病,寸脉大,清营汤去黄连主之。”
▪湿温初起的三大禁忌:禁汗、禁下、禁润。

诊断学基础

▪伤寒常见的热型:稽留热。败血症常见的热型:弛张热。
▪消化性溃疡常有慢性、周期性、节律性中上腹隐痛或灼痛。剧烈绞痛见于胆石症、泌尿道结石及肠梗阻。剑突下钻顶样疼痛见于胆道蛔虫梗阻。腹部剧烈绞痛或持续性疼痛见于肝或脾破裂、异位妊娠破裂;持续性、广泛性剧烈腹痛伴腹肌紧张或板状腹见于急性弥漫性腹膜炎。

全身性水肿:心源性水肿(下垂性水肿,肾源性水肿(早起眼睑或颜面,肝源性水肿(腹水

5mL以上可见大便隐血试验阳性;60mL以上可见黑便;胃内蓄积血量达 300mL可见呕血;一次出血量达 500mL以上可见头昏、眼花、口干乏力、皮肤苍白、心悸不安、出冷汗,甚至昏倒;一次出血量达 8001000mL以上可见周围循环衰竭。
▪溶血性黄疸尿呈酱油色或茶色,胆红素测定以非结合胆红素为主;阻塞(胆汁淤积)性黄疸粪便颜色变浅或呈白陶土色,胆红素测定以结合胆红素为主;肝细胞性黄疸多见于肝炎、肝硬化、肝癌、钩端螺旋体病、败血症、伤寒等。
▪黏液性水肿面容见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二尖瓣面容见于风湿性心瓣膜病二尖瓣狭窄。伤寒面容见于伤寒、脑脊髓膜炎、脑炎等;苦笑面容见于破伤风;满月面容见于库欣综合征及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患者。
▪醉酒步态见于小脑病变、酒精中毒等;慌张步态见于帕金森病。蹒跚步态(鸭步)见于佝偻病。剪刀步态见于脑瘫或截瘫患者。
▪方颅见于小儿佝偻病、先天性梅毒;巨颅见于脑积水(落日现象
▪甲状腺肿大伴震颤及血管杂音见于甲亢;甲状腺肿大伴声音嘶哑见于甲状腺癌。气管移向患侧,见于肺不张、肺硬化、胸膜粘连等;气管移向健侧,见于胸腔积液、气胸、肺气肿、肺实变等。
▪语颤减弱或消失:①肺泡内含气量增多;②支气管阻塞;③胸壁距肺组织距离加大;④体质衰弱。可触到摩擦感且压痛明显。脾高度肿大,且表面光滑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梨形心二尖瓣狭窄;靴形心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烧瓶心心包积液。
心尖区吹风样收缩期杂音二尖瓣关闭不全;心尖区舒张中晚期隆隆样杂音二尖瓣狭窄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叹气样舒张期杂音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胸骨左缘2肋间机器声样连续性杂音动脉导管未闭;开瓣音二尖瓣狭窄而瓣膜弹性尚好时,是二尖瓣分离术适应证的重要参考条件;大炮音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产生极响亮的第一心音。
▪匙状甲(反甲)常见于缺铁性贫血;杵状指(趾)常见于支气管扩张、支气管肺癌、慢性肺脓肿、脓胸以及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等;指关节变形以类风湿关节炎引起的梭形关节最常见。
肠鸣音亢进金属:机械性肠梗阻;肠鸣音消失或静腹:急性腹膜炎或麻痹性肠梗阻。
▪水样或粥样稀便见于各种感染性或非感染性腹泻。米泔样便见于霍乱。黏液脓样或脓血便见于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直肠癌等。冻状便见于肠易激综合征、慢性菌痢。
心肌梗死的心电图定位诊断:前间壁V1~V3;前壁:V3~V5;广泛前壁:V1~V6下壁Ⅱ、、aVF;右室 V3R~V6R。

传染病学

▪传染源:患者,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
▪流行病学特征:流行性①散发,②流行,③大流行,④暴发;季节性,地方性,外来性。
▪急性传染病通常分为四个期: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复发与再燃,后遗症。
▪抗流感病毒药物治疗:离子通道M2阻滞剂--金刚烷胺和甲基金刚烷胺;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奥司他韦。
▪艾滋病:HIV侵犯+实验室检查 HIV抗体阳性+发热、头痛、恶心、呕吐、腹泻、关节痛、淋巴结肿大。
▪艾滋病的并发症:呼吸系统--肺孢子菌肺炎,中枢神经系统--结核性脑膜炎,消化系统--念珠菌食道炎,口腔--鹅口疮,皮肤--带状疱疹,眼部--眼底絮状白斑,肿瘤--卡波西肉瘤。
▪流行性出血热传播途径有:①接触传播。②呼吸道传播。③消化道传播。④虫媒传播。⑤垂直传播。
▪狂犬病:人多因被病兽咬伤而感染。临床表现为恐水、怕风、狂躁、恐惧不安、流涎和咽肌痉挛,最终发生瘫痪而危及生命。
▪狂犬病的麻痹期:痉挛减少或停止,患者逐渐安静,出现弛缓性瘫痪,尤以肢体软瘫为多见。呼吸变慢及不整,心搏微弱,神志不清,最终因呼吸麻痹和循环衰竭而死亡。
▪乙脑极期:高热,意识障碍,惊厥或抽搐,呼吸衰竭,颅内高压及脑膜刺激征,其他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普通型流脑的治疗:一般治疗:早诊断、早隔离,保证液体量、热量及电解质供应。病原治疗:青霉素—首选药。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经消化道传播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临床特征为持续发热、表情淡漠、相对缓脉、玫瑰皮疹、肝脾肿大和白细胞少等。
▪细菌培养是确诊伤寒的主要手段。
▪母婴传播的疾病: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艾滋病。
▪疫源地消毒:①随时消毒:指在传染源仍然存在的疫源地内,对传染源的排泄物、分泌物及其污染过的物品进行的及时性消毒处理。②终末消毒:指传染源离开疫源地,对其曾经产生的含有病原体的排泄物、分泌物以及排泄物、分泌物所污染的物品及场所进行的最后一次彻底消毒,以期完全杀灭和清除患者播散遗留的病原体,应在患者离开后立即进行。
▪灭菌法:杀灭包括细菌芽孢的一切微生物。

内科学

▪COPD确诊标准:肺功能检查结果是判断气流受限的主要客观指标,主要指标为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减少,且FEV1/FVC<70%是判断气流受限的主要客观依据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发病机制是肺动脉高压的形成和右心功能的改变。
▪慢性肺心病治疗:控制感染是急性加重期的关键措施。
▪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β2受体激动剂是缓解哮喘症状的首选药物。
▪吸烟是导致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最重要的原因。
▪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①突发严重呼吸困难,呼吸频率常达每分钟 30~40次。②强迫坐位,面色灰白,发绀,大汗,烦躁。③频繁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状痰。④听诊两肺满布湿啰音和哮鸣音。⑤危重患者可因脑缺氧而致神志模糊甚至昏迷。
▪右心衰竭体征:水肿,颈静脉征,肝脏肿大,可出现三尖瓣关闭不全的反流性杂音。
心房颤动心电图诊断:一度房室传导阻滞PR间期延长 0.20s, 每个 P波后均有 QRS波。
▪心绞痛疼痛性质:常为压迫感、紧缩感、压榨感,多伴有濒死感。
▪心绞痛根据加拿大心血管病学会(CCS)分级分为四级:一级:一般体力活动不受限,仅在强、快或持续用力时发生心绞痛。二级:一般体力活动轻度受限。快步、饭后、寒冷或刮风中、精神应激或醒后数小时内发作心绞痛。三级:一般体力活动明显受限,一般情况下平地步行 200m,或登楼一层引起心绞痛。四级:轻微活动或休息时即可发生心痛。
▪胃癌诊断主要依赖于胃镜及活组织检查。
溃疡性结肠炎 X线的主要征象:①黏膜粗乱或颗粒样改变;② 多发性浅溃疡见小龛影,亦可有炎症性息肉而表现为多个小的圆形或卵圆形充盈缺损;③肠管缩短,结肠袋消失,肠壁变硬,可呈铅管状。
▪确诊急性胰腺炎:淀粉酶测定。
▪尿路感染的易感因素:尿路梗阻,膀胱输尿管反流,机体免疫力低下,妊娠,医源性因素。
▪慢性肾盂肾炎诊断要点:①反复发作的尿路感染病史;②影像学显示肾外形凹凸不平,且双肾大小不等,或静脉肾盂造影见肾盂肾盏变形、缩窄;③合并持续性肾小管功能损害。
▪区分上下尿路感染:上尿路感染的判断依据:有全身(发热、寒战甚至毒血症状、局部[明显腰痛、输尿管点和(或)肋脊点压痛、肾区叩击痛]症状和体征,伴有以下表现即可诊断:①膀胱冲洗后尿培养阳性;②尿沉渣镜检见白细胞管型,除外间质性肾炎、狼疮性肾炎等;③尿 N-乙酰-B-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 β2-MG升高;④尿渗透压降低。
▪甲亢的诊断:①高代谢症状和体征;②甲状腺肿大;③血清TT3、FT3、TT4、FT4 增高,SH 减低。具备以上三项诊断即可成立。
▪甲状腺肿大分为三度:①I度肿大:视诊未见肿大,触诊能触及;②Ⅱ度肿大:视诊、触诊均发现肿大,但外缘在胸锁乳突肌以内;③Ⅲ度肿大:肿大的甲状腺外缘超过胸锁乳突肌外缘。
▪尿糖测定:是诊断糖尿病的重要线索。
▪胰岛素治疗:适应证①1型糖尿病。②2型糖尿病经饮食、运动和口服降糖药治疗未获得良好控制。③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和乳酸性酸中毒伴高血糖时。④各种严重的糖尿病急性或慢性并发症。⑤手术、妊娠和分娩。⑥2型糖尿病 β细胞功能明显减退者。⑦某些特殊类型糖尿病。目前主张 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使用胰岛素,以保护 β细胞功能。
▪由高尿酸血症发展为痛风的临床过程:①无症状期;②急性发作期;③痛风石;肾脏病变;眼部病变。
▪痛风的诊断:在高尿酸血症基础上,出现特征性关节炎表现,尿路结石,或肾绞痛发作,即应考虑痛风。
▪抗癫痫药物:1.传统抗癫痫药:①苯妥英钠;②卡马西平;③苯巴比妥。2.新型抗癫痫药:①托吡酯;②拉莫三嗪。
▪壳核出血--可出现典型的“三偏”征,即对侧偏瘫、对侧偏身感觉障碍和对侧同向偏盲。丘脑出血--出现“三偏”征,以感觉障碍明显。
▪脑出血的诊断要点:1.50岁以上,有长期高血压病史,尤其有血压控制不良的病史,在活动或情绪激动时突然发病。2.突然出现剧烈头痛、呕吐,快速出现意识障碍和偏瘫、失语等局灶性神经缺失症状,病程发展迅速。3.颅脑 CT检查可见脑内高密度区。
▪休克进入失代偿期的表现:①全身皮肤苍白与青紫交织、发凉, 口渴明显;②表情淡漠,反应迟钝;③体温正常或降低;④脉搏细弱,浅静脉萎陷,收缩压进行性下降至 60~80mmHg,心音低钝;⑤可出现呼吸衰竭;⑥出现少尿甚至无尿。
休克指数正常为 0.5。≥1.0提示发生休克,1.0~1.5提示为轻度休克,1.5~2.0提示为中度休克,≥2.0提示为重度休克。
▪热(日)射病(中暑高热三联征:高热(体温超过 41℃、无汗和意识障碍。

中医内科学

▪感冒暑湿伤表证——肢体酸重,头昏重+脉濡数——新加香薷饮。
▪咳嗽的病位在肺,涉及肝、脾、肾;内伤咳嗽,病理因素主要为
“痰”与“火”。
▪咳嗽肝火犯肺证——上气咳逆阵作,咳时面赤——黛蛤散合泻白散。
▪(发作期)冷哮证——喉中哮鸣如水鸡声,形寒怕冷——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虚哮证——喉中哮鸣如鼾,气短息促,动则喘甚——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
▪喘证风寒壅肺证胸部胀闷,痰多稀薄而带泡沫——麻黄汤合华盖
散。
▪喘证正虚喘脱证——端坐不能平卧,面青唇紫,汗出如珠——参附汤送服黑锡丹,配合蛤蚧粉。
▪肺痨肺阴亏损证——干咳,痰中带有血丝,胸部隐隐闷痛——月华丸。
▪惊悸痰火扰心证——失眠多梦,口苦——黄连温胆汤。
▪胸痹心肾阴虚证——心悸盗汗,虚烦不寐——天王补心丹合炙甘草汤。
▪心衰喘脱危证——烦躁不安,或额汗如油,脉微细欲绝或疾数无力——参附龙骨牡蛎汤。
▪不寐痰热扰心证——心烦不寐,胸闷脘痞,泛恶嗳气——黄连温胆汤。
▪血虚头痛——头痛隐隐,时时昏晕——加味四物汤。
▪眩晕的病位在头脑,与肝、脾、肾密切相关;病理因素为风、火、痰、瘀;治疗原则为补虚泻实,调整阴阳。
▪眩晕肝阳上亢证——眩晕,耳鸣,头目胀痛,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天麻钩藤饮。
▪(急性期,中经络)风痰瘀阻证——突发口舌歪斜+舌紫暗,脉弦涩或小滑——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桃仁红花煎。
▪脱证(恢复期和后遗症期)风痰瘀阻证——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苔滑腻,舌暗紫——解语丹。
▪痫病风痰闭阻证——舌红苔白腻,脉弦滑——定痫丸。
▪痴呆髓海不足证——齿枯发焦,腰酸骨软——七福饮。
▪胃痛——寒邪客胃证——胃痛暴作,恶寒喜暖——香苏散合良附丸。
▪呕吐痰饮中阻证——呕吐清水痰涎——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
▪胃痞肝胃不和证——善太息,脉弦——越鞠丸合枳术丸。
▪噎膈——吞咽食物哽噎不顺,饮食困难,或纳而复出。
▪呃逆脾胃阳虚证——喜温喜按,泛吐清水——理中丸。
▪腹痛瘀血内停证——腹痛较剧,痛如针刺——少腹逐瘀汤。
▪泄泻寒湿内盛证——泄泻清稀,甚则如水样——藿香正气散。
▪痢疾的病理因素以湿热疫毒为主;赤多重用血药,白多重用气药。
▪便秘——基本病机为大肠传导失常。阴虚秘——大便干结,如羊屎状,加阴虚表现——增液汤。
▪(阴黄)——身目俱黄,黄色晦暗,或如烟熏。寒湿阻遏证——
舌淡苔腻,脉濡数或沉迟——茵陈术附汤。
▪鼓胀气滞湿阻证——腹胀按之不坚,胁下胀满疼痛——柴胡疏肝散合胃苓汤。
▪疟疾——以祛邪截疟为基本治则。劳疟——疟疾迁延日久,每遇劳累辄易发作——何人饮。
▪热淋——灼热刺痛,溺色黄赤——八正散;劳淋——溺痛不甚, 但淋沥不已,时作时止,遇劳即发——补脾益肾——无比山药 丸。
▪癃闭肺热壅盛证——烦渴欲饮,呼吸急促——清肺饮。
▪阳痿命门火衰证——阳事不举,精薄清冷,神疲倦怠——赞育丸。
▪郁证肝气郁结证——精神抑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苔薄腻,脉弦——柴胡疏肝散。
▪便血——肠道湿热证——便血色红黏稠,大便不畅或稀溏——地榆散合槐角丸;脾胃虚寒证——脘腹隐痛,喜热饮,面色不华——黄土汤。
▪痰饮病的基本病机为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三焦气化失宣,津液停积机体某部位而成。
▪(上消)肺热津伤证——口渴多饮+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洪数——消渴方。
▪阳虚发热证——发热而欲近衣,形寒怯冷,四肢不温——金匮肾气丸。
▪气厥——实证,突然昏倒,不知人事,呼吸气粗——通关散合五
磨饮子;虚证——发病前有明显诱发因素,面色苍白,呼吸微弱
——生脉注射液、参附注射液、四味回阳饮。
▪着痹——关节酸痛、重着、漫肿者——除湿通络,祛风散寒——
薏苡仁汤。
▪痿证脾胃虚弱证——肢体软弱无力逐渐加重,神疲肢倦,肌肉萎缩——参苓白术散合补中益气汤。
▪颤证风阳内动证——眩晕耳鸣,面赤烦躁+舌红苔黄,脉弦——
天麻钩藤饮合镇肝熄风汤。
▪寒湿腰痛——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甘姜苓术汤。

中医外科学

▪阳证:急、短、肿胀形势高肿突起、肿胀范围根脚收束、坚硬如石、易消、易溃、易敛、预后多顺。
▪足太阳经引经药:羌活;足阳明经引经药:升麻、石膏、白芷;足少阳经引经药:柴胡、青皮。
▪湿肿:皮肉重垂胀急,深按凹陷,如烂棉不起,浅则光亮如水疱,破流黄水,浸淫皮肤,见于股肿、湿疮。
▪痰肿:肿势软如棉,或硬如馒,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无处不生,不红不热,皮色不变,见于瘰疬、脂瘤。
▪确认成脓的方法主要包括:按触法、透光法、点压法、穿刺法和B 超。
▪半阴半阳证的首选外用药物是冲和膏。
外科内治法:消、托、补三大法。(初起、成脓、溃后
▪乳房部应以乳头为中心,放射状切开,免伤乳络。
疖的病变范围多在 3cm左右;疔的肿势范围约为 3~6cm。
▪发与痈的鉴别:痈包括:颈痈、腋痈;发包括:锁喉痈、臀痈。两者的区别在于范围大小。痈的病变范围在 6~9cm,发(相当于西医的蜂窝织炎)的病变范围更大。
▪有头疽初起皮肤上即有粟粒样脓头,焮热红肿胀痛,迅速向深部及周围扩散,溃烂后状如莲蓬、蜂窝。好发于项后、背部等皮肤厚韧之处,多见于中老年人及消渴病患者,易发生内陷。
▪流注好发部位是四肢躯干的肌肉丰厚处深部,发病急骤,局部漫肿疼痛,皮色如常,容易走窜。
▪丹毒:在躯干部位的,称内发丹毒:生在头面部,称抱头火丹;生在小腿足部,称流火:发生在新生儿臀部的称赤游丹毒。
▪乳房肿块检查顺序:内上→外上→外下→内下象限肝郁痰凝证
——逍遥蒌贝散,冲任失调证——二仙汤合四物汤加减。
内痔的好发部位是:膀胱截石位 3、7、11点,以便血、坠胀、肿块脱出为主要临床表现。
▪内痔:湿热下注症候为便血色鲜,量较多,肛内肿物外脱,可自行回缩,肛门灼热,舌质红,苔黄腻。方药为脏连丸。
Ⅱ期内痔:痔核较大,大便时可脱出肛外,便后自行回纳,便血或多或少。Ⅲ期内痔:痔核更大,大便时痔核脱出肛外,甚至行走、咳嗽、喷嚏、站立时也会脱出,不能自行回纳,须用手推回。Ⅳ期内痔即嵌顿性内痔:痔核脱出,不能及时回纳,嵌顿于外,因充血、水肿和血栓形成,以致肿痛、糜烂和坏死。
冻疮的复温方法:用 38℃~42℃的恒热温水浸泡,局部 20分钟,全身 30分钟,体温迅速提高至接近正常,以指(趾)甲床出现潮红有温热感为度;可给予姜汤﹑糖水﹑茶水等温热饮料;严禁雪搓、用火烤和冷水浴。
▪肠痈初期:右下腹部疼痛呈持续性、进行性加重,一般可伴有轻度发热,恶心纳减,舌苔白腻,脉弦滑或弦紧等。

中医妇科学

▪并月(两个月来潮一次;居经或季经(三个月一潮;避年(一年一行;暗经(终生不潮而却能受孕;激经又称盛胎或垢胎
(受孕初期仍能按月经周期有少量出血
▪预产期的现代推算的公式是:从末次月经的第一天算起,月数加
9(或减3,日数加7(阴历则加14)。
▪女性生殖轴: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
▪妇产科疾病关系最密切的是肾、肝、脾三脏。
▪月经先期阴虚血热证——色红、质稠、两颧潮红、手足心热、咽干口燥——两地汤。
▪月经过少痰湿证——苍附导痰丸或二陈加芎归汤。
▪经期延长血瘀证——桃红四物汤合失笑散加味。
闭经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闭经是指女性年逾16岁,虽有第二性征发育但无月经来潮,或年逾 14岁,尚无第二性征发育及月经。继发性闭经是指月经来潮后停止3个周期或 6个月以上。
▪经行乳房胀痛肝气郁结——柴胡疏肝散。
▪经行头痛痰湿中阻证——燥湿化痰,通络止痛——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妇女在绝经期前后,围绕月经紊乱或绝经出现明显不适证候,称为绝经前后诸证,亦称“经断前后诸证”。
自然绝经 2年以上经水复来,色深红、质稠、带下增多、色黄有臭味、舌红、苔黄、脉弦滑,为血热证(一阴煎加减
▪凡孕卵在子宫体腔以外着床发育,称为“异位妊娠”。以输卵管妊娠为最常见,占 90%~95%,可造成急性腹腔内出血。
▪妊娠4~5个月后,孕妇腹形与宫体增大明显小于正常妊娠月
份,胎儿存活而生长迟缓者,称为“胎萎不长”,亦可称为“妊娠胎萎燥”、“妊娠胎不长”。
▪子肿又称“妊娠肿胀”,其主症是妊娠中晚期,孕妇出现肢体面目肿胀者称“子肿”。
▪子晕阴虚肝旺证——育阴潜阳——杞菊地黄丸。
▪子痫又称“子冒”“妊娠痫证”,是妊娠晚期或临产前及新产后,突然发生眩晕倒仆、昏不知人、两目上视、牙关紧闭、四肢抽搐、全身强直、须臾醒、醒复发甚至昏迷不醒。
▪三病:病痉、病郁冒、大便难。三急:呕吐、盗汗、泄泻。三冲:冲心、冲胃、冲肺。三审:小腹痛与不痛、大便通与不通、乳汁的行与不行。
▪产后腹痛的病机:产后营血亏虚,经脉失养或风寒湿邪乘虚而入,稽留关节、经络。常见病因有血虚、风寒、血瘀、肾虚。
▪诊断性刮宫的适应症:
①子宫异常出血,需证实或排除子宫内膜癌、宫颈癌者。
②月经失调需了解子宫内膜变化及其对性激素反应者。
③不孕症,了解有无排卵。
④疑有子宫内膜结核者。
⑤因宫腔残留组织或子宫内膜脱落不完全导致长时间多量出血者。

中医儿科学

▪小儿体重:≤6个月体重(kg)=出生时体重+0.7×月龄;7~12个月体重(kg)=6+0.25×月龄;1岁以上体重(kg=8+2x年龄。
▪小儿的生理特点: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黄疸湿热熏蒸证——清热利湿退黄——茵陈蒿汤
▪乳蛾的病因为外感风热,或平素过食辛辣炙煿之品,肺胃蕴热所致。乳蛾与感冒的鉴别:感冒以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喷嚏、咳嗽为主要表现,也可出现咽喉红赤。若以咽红、喉核红肿疼痛,甚至溃烂化脓等局部表现为主者,则诊断为乳蛾。
▪乳蛾风热搏结证——疏风清热,利咽消肿——银翘马勃散
▪乳蛾热毒炽盛证——清热解毒,利咽消肿——牛蒡甘桔汤
▪肺炎喘嗽痰热闭肺证——清热涤痰,开肺定喘——麻杏石甘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内因是禀赋虚弱,肺脾肾三脏功能不足,卫外不固。外因是喂养不当,精微摄取不足;调护失宜,外邪乘虚侵袭;用药不当,损伤正气;疾病所伤,正气未复。
泄泻风寒泻证——疏风散寒,化湿和中——藿香正气散
▪疳证病位:脾胃。
疳积证——消积理脾——肥儿丸
干疳证——补益气血——八珍汤
▪夜啼心经积热证——清心导赤,泻火安神——导赤散
▪夜啼惊恐伤神证——定惊安神,补气养心——远志丸
▪病毒性心肌炎气阴亏虚证——益气养阴,宁心复脉——炙甘草汤合生脉散
▪病毒性心肌炎痰瘀阻络证——豁痰化瘀,宁心通络——瓜蒌薤白半夏汤合失笑散
▪水肿湿热内侵证——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五味消毒饮合小蓟饮子
▪水肿脾肾阳虚证——温肾健脾,利水消肿——真武汤
▪顺证:邪犯肺卫证——辛凉透表,清宣肺卫——宣毒发表汤;邪入肺胃——清凉解毒,透疹达邪——清解透表汤。
蛔虫病 1.肠虫证——驱蛔杀虫,调理脾胃——使君子散;2.蛔厥证——安蛔定痛,继则驱虫——乌梅丸;虫瘕证——行气通腑, 散蛔驱虫——驱蛔承气汤

针灸学

▪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规律是: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
▪手足阳经为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阳经阳少太
▪手足阴经为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阴经太厥少
▪小肠经既到目内眦,也走目外眦。
▪一源三岐:任、督、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于会阴。
▪入上齿的是足阳明胃经,入下齿为手阳明大肠经。
▪滞产(孕忌:合谷、三阴交、昆仑、至阴。
▪特殊作用:天枢可治泄泻,又可治便秘。内关在心动过速时可减慢心率,心动缓时可提高心率。
▪治疗胆道蛔虫症首选迎香。
▪【助理不考】井穴多用于急救,荥穴多用于治疗热证,输穴治疗关节疼痛,合穴多用于治疗相关脏腑病证。
八脉交会穴:(与奇经八脉相通的十二经脉在四肢部的八个腧 穴)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目锐外关逢;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跷络亦通,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
▪八会穴:脏会章门腑中脘,气会膻中血膈俞,筋会阳陵脉太渊。骨会大杼髓(绝骨/悬钟
前发际正中至后发际正中 12寸;耻骨联合上缘至髌底 18寸;股骨大转子至腘横纹(平髌尖)19寸。
▪太渊(输穴、原穴、脉会:在腕前区,桡骨茎突与舟状骨之间,拇长展肌腱尺侧凹陷中→特殊主治:无脉症。
▪足少阳胆经,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锐眦后。
痹证:行痹:膈俞、血海;(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中风-中经络主穴:水沟、内关、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
(烁哥口诀:吃水三中内急
▪中风-中脏腑主穴:闭证:十二井、水沟、太冲、丰隆、劳宫。
(烁哥口诀:井水冲龙宫)
▪不寐的针灸治疗,主穴:百会、安眠、神门、三阴交、照海、申
脉。(烁哥口诀:二跷三神会安眠)
感冒的针灸治疗主穴:列缺、合谷、风池、大椎、太阳。(口诀:列谷风太大)
月经先期:关元、三阴交、血海。(烁哥口诀:三海关)
▪痛经实证的针灸治疗主穴:中极、次髎、地机、三阴交、十七椎。虚证的针灸治疗主穴:关元、足三里、三阴交、十七椎。
(烁哥口诀:痛经实中地三次+十七椎,虚三三关元+十七椎)
▪颈椎病的针灸治疗主穴:颈夹脊、天柱、风池、曲池、悬钟、阿是穴。(口诀:天风曲中是夹脊)
▪落枕的针灸治疗,主穴:外劳宫、天柱、阿是穴、后溪、悬钟。
(烁哥口诀:后天选老公)
▪晕厥的针灸治疗:水沟、百会、内关、足三里。
▪心绞痛主穴:内关、郄门、阴郄、膻中。

卫生法规

▪卫生法的基本原则:卫生保护原则,预防为主原则,公平原则,保护社会健康原则和患者自主原则。
医疗用毒性药品、第二类精神药品处方保存期限为 2年。
▪假药:成分不符,冒充药品,药品所标明的适应证或者功能主治超出规定范围,变质药品。
▪甲类、乙类传染病暴发、流行时,政府可决定并宣布本行政区域部分或全部为疫区;国务院可以决定并宣布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疫区。
突发事件监测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和有关单位应在2小时以内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2小时以内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
患者死亡,对其死因有异议,应在48小时内进行尸检;具有尸体冻存条件的,可延长至 7日。
▪经考核取得医师资格的中医医师超出注册的执业范围从事医疗活动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中医药主管部门责令暂停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执业活动并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执业证书。
▪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包括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

医学伦理

▪生命伦理学基本原则/医学道德原则:无伤原则、行善原则、公正原则、尊重原则。
▪生物医学模式转变: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①尊重病人的生命;②尊重病人的人格;③尊重病人的权利。
▪与患者沟通的原则:尊重原则、自律原则、科学原则。
▪患者的权利:①基本医疗权;②疾病认知权;③知情同意权;④ 保护隐私权;⑤社会免责权;⑥经济索赔权。
▪处理医务人员之间关系的道德原则:互相尊重、互相监督、互相支持、互相学习。
▪人体实验的道德原则:①知情同意原则;②维护病人利益原则
(受试者利益第一,医学利益第二;③医学目的原则;④科学对照原则。
▪人体实验的类型包括:天然实验、志愿实验、强迫实验、欺骗实验。
▪人体器官移植的伦理原则:知情同意原则,尊重原则,效用原则,禁止商业化原则,保密原则,伦理审查原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