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减糖能让人变瘦?

 吳偲 2021-08-14

很多减肥的人都知道在饮食上要少油、少盐、少糖。

而其中“糖”被认为是最为复杂。除了减肥常常要控制甚至要戒掉的“糖油混合物”,包括油条、蛋炒饼、蛋炒饭、酸奶大麻花等等,“添加糖”,包括白砂糖、红糖、黄糖、黑糖、果糖、葡萄糖(浆)等肉眼可见的糖之外,还有一种极其隐蔽,往往总是被忽略的一种糖——“碳水化合物”。

没错,就是碳水化合物,也就是我们常吃的白米饭、包子、面条、土豆、南瓜、红薯、玉米、水果、蔬菜(在减肥的时候土豆、南瓜等被认为是主食,而非蔬菜)等。

这里可能又会有人有疑问,减肥不是要少吃碳水吗?不是要多吃蔬菜吗?那又说蔬菜是碳水是怎么回事?

其实,准确地来说,减肥与其说是要控碳,不如说是控糖!

网络图片

糖+膳食纤维=碳水化合物。

控制碳水的主要意义在于——控糖,白米饭、面条等所含的膳食纤维比较少,而含糖量比较高。

而蔬菜与白米饭等的最大区别就在于,蔬菜膳食纤维含量多,而含糖量很少。

水果和蔬菜的区别也在于此,含糖量比蔬菜高。所以水果在减肥期也是需要控制的。


那为什么减糖到底为什么能瘦呢?

了解其中的奥秘,首先需要了解葡萄糖、血糖值和胰岛素三个概念。

葡萄糖,碳水化合物被分解后的最终形态。

米饭、面包、糕点这些碳水化合物会被人体内的消化酶分解至最小单位。一部分用于供能,剩余的则会转化为脂肪囤积起来。

血糖值,顾名思义就是血液中葡萄糖的浓度。

健康人的空腹血糖值为80—100mg/dl。如果长期以碳水化合物的饮食为中心,就会和糖尿病人一样,餐后血糖陡升。

胰岛素,胰腺分泌的激素之一,也是唯一能够降低血糖值的激素,也被称为“肥胖激素”。

胰岛素将葡萄糖运至全身几乎所有的细胞,血糖值就会随之下降。

我们要减肥,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要想成功减肥就要明确知道是怎么胖起来的,即发胖的原理。

碳水化合物在体内被分解为葡糖糖,进入血液。血糖值上升,刺激胰腺分泌胰岛素。胰岛素会回收葡萄糖,运往全身细胞,从而降低血糖值。部分葡萄糖被用于提供人体所必需的能量,剩下的则被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脂肪的堆积最终导致肥胖。

饮食中含糖越多,餐后血糖值就会上升越快,从而促使人体分泌大量的胰岛素,这又导致血糖值急剧下降。

当血糖下降到一定程度,人就会感到饥饿,所以就会导致人吃得多。从而形成了吃得多——饿的快——吃得多——饿的快的恶性循环。

如果饮食减糖,血糖值就会平缓上升或下降,人体就只会分泌必要的胰岛素,不会囤积多余的脂肪。

而且,重要的是,当血糖不足时,人体就会转为主要靠分解脂肪来功能,如此形成传说中的“易瘦体质”。

为什么减糖能让人变瘦?

减糖要控制的三大类食物:含糖饮料、油炸食品、糕点。

含糖饮料,很好理解,市面上咖啡饮品(商超罐装或瓶装的咖啡饮料)、运动饮料、果汁、可乐等。

如果实在想喝饮料可以喝苏打水、黑咖啡(现磨、挂耳、速溶黑咖啡都可以)、无糖可乐、无糖脉动、无糖冰红茶等。

为什么减糖能让人变瘦?
为什么减糖能让人变瘦?

油炸食品&糕点 =糖+淀粉,含糖量惊人,他们虽然吃起来可能没有甜味,但他们的主要原料为小麦粉、大米、土豆淀粉等碳水化合物,这种东西吃一两口不是问题,问题在于太过好吃,容易停不下来。

一包60g的薯片含糖量为30.3g

两大片仙贝(40g),原料是大米,烤制时加入了酱油和糖浆,含糖量为35.2g。

1个大福(77g),含糖量38.3g

一碗米饭的含糖量在50g左右。

也就是说吃一小包零食,就几乎相当于一顿饭的主食了,更别提大包装或者散装的零食了,更是停不下来。

除此之外,很多调味料也是需要特别注意的。

1勺沙拉酱,含糖量3g。

1勺番茄酱,含糖量4.6g。

如果实在嘴馋想吃东西的话,可选择无糖或者低糖的食品。

毛豆(140g)含糖量才3g,而且富含膳食纤维和蛋白质。

核桃(5颗),含糖量1.2g。

纯黑巧克力(可可含量95%),含糖量才0.6g

奶酪,6片也才0.2g的糖。

而且毛豆、核桃、黑巧、奶酪都是比较抗饿的。


最后说明一下,减糖,只是减少糖的摄入,并不是一点都不可以吃。而且糖分无处不在,一点不吃也是不现实的。

碳水(主食)也是一样,是身体必备的营养元素之一,绝对不能不吃。

至于吃多少合适,身材管理或者减肥的人,吃够每公斤的克数为宜,如50kg,每餐可以吃50g的主食(生重)。

为什么减糖能让人变瘦?

在家自制午餐:酱牛肉+素炒包菜+蒸南瓜

为什么减糖能让人变瘦?

外出午餐:板烧鸡腿堡+拿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