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4岁,测血糖“HIGH”,高渗高血糖综合征!

 纳洛酮护理天地 2021-08-16

患者血糖值高的血糖仪测不出,竟然还说之前没什么病?高渗高血糖综合征!

病例

2021年8月11日10:06分,急诊室突然进来一个女病人,体型肥胖,是同伴搀扶进来的,摇摇欲坠,已经虚弱的走不成路了。

患者吴某,女,34岁,Ⅱ型糖尿病,高渗高血糖综合征。

主诉:心悸、腹胀、口干不适。

现病史:患者2天前,因食过凉食物后出现腹胀,腹痛不适,呕吐后稍好转,自服药物后仍不缓解,现仍腹痛、腹胀,口干、心悸、心慌不适,大汗,遂来院。

体温正常,脉搏145次/分,血压145/102mmHg,律齐,腹膨隆,左下腹压痛,鼓音,肠鸣音亢进。

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腹部平片显示不完全性肠梗阻,血糖示值H值,考虑血糖过高。

治疗经过

这个患者年龄不大,但情况却很糟糕,来的时候,几乎就要昏倒,走都走不动了,是她的一个好友搀扶进来的。值班医生根据患者的情况,床边急查心电图、血糖,轮椅推到放射科做了腹平片,综合考虑为患者还是糖尿病惹的祸。

立即给患者建立静脉通道,快速输入生理盐水,转往内分泌科住院治疗。

临床感悟

患者已经出现乏力、嗜睡症状,综合患者的症状,再救治不及时,患者的转归将是——糖尿病高渗性昏迷,也有专业书籍说是高渗高血糖综合征,这是糖尿病急性代谢紊乱的一种临床表现,救治不及时,将会危及患者生命!

听患者同伴说,患者血糖高,可是,患者却不注意控制自己的饮食,患者昨天因吃冰激凌腹痛发病,今早患者喝的是八宝粥,这些都是糖尿病患者不宜食用或控制的饮食,患者不好好吃药,饮食又不控制,真没想到,患者这么年轻,身体就糟糕到了这个地步。

相关延伸

高渗高血糖综合征相关知识了解一下:

高渗高血糖综合征是糖尿病急性代谢紊乱的一种临床类型。以严重高血糖、高血浆渗透压、脱水为特点。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或昏迷,临床特点为无明显酮症与酸中毒,血糖明显增高,严重脱水甚至休克,血浆渗透压增高,以进行性意识障碍等,应引起临床上的高度警惕。

诱发因素

1、应激状态:急性感染、急性胃肠炎、外伤、手术等。

2、进水不足:尤其在夏季人体出汗较多,进水量不足,导致血液浓缩。

3、失水过多:如高热、严重呕吐、腹泻等。

4、摄糖过多:病人糖尿病症状多不典型,病人摄入大量糖分,致使血糖显著升高。

5、药物因素:如糖皮质激素部分利尿剂等可引起血糖升高。

病人多由以上几种诱因综合使然,就发病了。如上述患者,就是高糖饮食、夏季出汗多、急性肠胃炎等才发的病。

治疗原则

高渗高血糖综合征是高血糖、高渗透压引起脱水、电解质丢失和血容量不足,以致患者休克和肾、脑组织脱水与功能损害,而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其治疗原则是立即补液,使用胰岛素、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防治并发症。

1、严密观察和记录病人的生命体征、血糖、酮体、神志、24小时出入水量等。

2、小剂量胰岛素治疗:定时监测血糖,根据血糖变化调整胰岛素用量。

3、补液:保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补充足够的热量和维生素,注意补液速度,定时监测血糖,必要时吸氧。遵医嘱合理用药,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特别是发生呕吐、腹泻、严重感染时。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如有异常立即处理。

4、急救:一旦发生高渗性昏迷,立即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补液、给予有关治疗用药。监测血钾水平,注意有无低血钾症状,如意识障碍、虚弱、出汗等,根据病人症状遵医嘱给予补钾处理。

如何预防

高渗高血糖综合征虽然凶险,但却是完全可以预防的。

1、去除诱因,积极治疗控制血糖。

2、不要限制饮水,每天保证足够的水摄入,防止脱水和血液浓缩

3、对发生于糖尿病患者的各种感染(如肺炎、尿路感染、小疖肿等)及外伤,一定要积极治疗,以防诱发本病;

4、就医常规先查血糖,排除糖尿病;

5、糖尿病人慎用可使血糖升高的药物,如速尿、糖皮质激素(强的松等)、β-受体阻滞剂(如心得安)等;

6、一旦病人糖尿病症状加重或出现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等),须立即就诊给予正规治疗。

高渗高血糖综合征患者如何跟进护理

1、主要病情观察:意识状态:有无头痛、嗜睡、烦躁、呼吸深快、呼气中有烂苹果味,有糖尿病症状是否加重,有无恶心,呕吐、多尿,并注意识状态,血PH值、血糖、酮体的观察。是否有多尿、多饮及乏力等症状加重。是否有食欲下降、恶心、呕吐等症状及是否有停用降糖药物。监测血酮、尿酮、血糖、电解质、肾功能:动脉血气分析、心电图。生命体征:有无严重脱水、尿量减少、皮肤弹性差、眼球下陷、 脉细速、血压下降等休克症状。

2、加强病房巡视,严密观察和记录病人的生命体征、血糖、酮体、神志、24小时出入水量等。

3、遵医嘱给予小剂量胰岛素治疗:定时监测血糖,根据血糖变化调整胰岛素用量。

4、补液:保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补充足够的热量和维生素,注意补液速度,定时监测血糖,必要时吸氧。遵医嘱合理用药,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特别是发生呕吐、腹泻、严重感染时。

5、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根据病人症状遵医嘱给予补钾处理。

6、加强生活护理和健康教育,特别注意皮肤、口腔护理。

7、防治诱因和处理并发症:包括休克、严重感染、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

参考文献

1、急诊内科学/张文武主编.-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