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字探微(286):高文大册——释“册”(冊)

 秋琰 2021-08-16

图片

本文约2660字,阅读约需要5分钟

(本号逢双日更新,敬请关注)


汉字探微

(286)

高文大册——释“册”(冊)

朱英贵

一、“册”字小引

    早期的文字刻在甲骨上或者铸在青铜器物上,由于成字材料的局限,难以广泛传播,所以直至殷商时期,掌握文字的仍只有上层社会的极少数人,这极大地限制了文化和思想的传播,这一切直到竹简的出现才得以改变。“册”便是随着简牍的使用而出现的常用字。

据徐铉进《说文表》云:“高文大册,则宜以篆籀著之金石。至於常行简牍,则草隶足矣。”(《四库总目提要·说文解字》)这里说的“高文大册”是指重要的文献典籍,因为“宜以篆籀著之金石”,而并非实在意义上的“简册”,而这里说的“常行简牍”才是真正的“简册”。

图片

简册是造纸术发明之前以及纸张普及之前的主要书写材料,是华夏祖先经过反复的比较和艰难的选择之后,确定的文化保存和传播媒体,这在传播媒介史上是一次重要的革命。简册也是我国历史上使用时间相当长的书籍形式,它第一次把文字从社会最上层的小圈子里解放出来,对中国文化的传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正是它的出现,才得以形成百家争鸣的文化盛况,同时也使孔子、老子等名家名流的思想和文化能流传至今。以至于直到今天,我们还将一本书叫做“一册”。这一篇就来探讨“册”字的字形与字义之间的联系。

二、“册”字的字形解读及造字本义

图片

 “册”字的字形演变与字源演变

“册”字的甲骨文为独体象形字,象编简之形,所谓“编简”即编(串连)起来的竹简或木简,被串连的竹简或木简长短不一定相等,数量也多少不等,因此甲骨文“册”字的竖线条长短不一,少则三根,多则五根,即为竹简或木简之象形,中部都有表示编串的两根线条。“册”字的金文、小篆的构字原理与甲骨文一脉相承,有的金文字形表示被串连的竹简或木简可以多达七八根,小篆字形规范为五根,且长短排列匀称。

图片

“册”的造字本义是表示编串起来的竹简或木简,即“简册”或“书简”。“简册”也叫“简策”,即竹简形式的竹书。竹书和纸书的装订方法完全不同,这在甲骨文和金文的字形上大致能看得出来:几根长短不一多少不等的竹片,用绳子或皮条串在一起,就是被称为“册”的竹书了。

《说文解字》卷二册部:“冊,符命也。諸矦進受於王也。象其札一長一短,中有二編之形。凡册之屬皆从册。”许慎解释的大致意思是:“册”,是用来书写天子的符命的。诸侯进见天子时接受册封的命令。“册”是一个象形字,它的字形就象长短不一的竹简用两根绳子编串在一起的样子。大凡跟“册”的意思相关的字,都可以用“册”作为表意偏旁。

另据《释名·释书契》记载:“汉制,约敕诸侯曰册。”即诸侯进见天子时接受册封的命令。但实际上“册”的书写内容要广泛得多,并不局限于天子的符命,比如《战国策》就是当时用“册”编串而成的一部史书。“册”与“策”同,可见《战国策》就是记载战国历史的简册——“战国册”。

图片

 山东银雀山出土的汉代《孙子兵法》竹简

三、“册”字的字义演变源流

“册”的本义是指书简古代文字书于简,编连诸简谓之。常以之称文献、典籍。例如:“公归,乃纳册于金滕之匮中。”(《书·金滕》)再如:“王命作册,逸祝册。”(《书·洛诰》)孔颖达疏:“王命有司作策书,乃使史官名'逸’者祝读此策。”后因称帝王祭祀用的文书为“祝册”。又如:“善恶书于史册,毁誉流于千载。”(三国·魏·李康《运命论》)

“册”字由书简的造字本义可以产生如下两方面的引申义:

其一指簿册例如:“生子,则以告而书于册。”(《清会典·宗人府·宗令宗正宗人职掌》)

由此又可引申出如下几种意思:

一是指古代帝王祭告天地神祇的文书例如:“(封禅)按《开宝礼》,则燔燎毕封册。”(《宋史·礼志七》)

二是指现代意义的装订好的纸本子例如:名册,画册,纪念册,册书(史籍、史书)、册籍(名册)等。

三是用作量词,用于书籍、簿子等例如:“小道家间祖上留下一册文书,专能辨验天书,那上面自古都是蝌蚪文字。”(《水浒传》第七一回)再如:“且携所著书及诗文辞稿本数册。”(清·梁启超《谭嗣同传》)又如:这部书分上、中、下三册;这套书共印一万册等。

其二古代帝王用于册立、封赠的诏书例如:“明帝即位,立为皇后。册曰:'……是以追述先志,不替旧命,使使持节兼太尉授皇后玺绶。’”(《晋书·后妃传下·明穆庾皇后》)再如:“祝册自京师至,吏以时告,公乃斋祓视册。”(唐·韩愈《南海神庙碑》)又如:“上出宿斋宫七日,始御翰墨撰祝册。”(明·宋濂《代祀高丽国山川记》)又如:册文(古代帝王祭祀时告天地神袛的文书),册书(古时君王施于臣下的文书。有祝册、玉册、立册、封册、哀册、赠册、谥册、赠谥册、祭册、赐册、免册等十一种)。

由此又可引申出如下几种意思:

一是表示册立,册封是中国古代帝王用于封爵、册立时的仪式和制度。以册书、册命的形式颁布册立、封赠、任命等事宜,在被封赠者面前宣读,然后连同印玺等物一起交予受封者。例如:“后与陈后同时被选入宫,俱拜为妃,及升后位,又同日受册。”(《周书·皇后传·宣帝元皇后》)再如:“册太子,则授玺绶。”(《新唐书·百官志二》)又如:册立(古代帝王封立太子、皇后),册正(把妾扶为正室)等。

二是旧时谓正式确立名分例如:“吕监之女为希周得……遂卜日合族告祖备礼,册为正室。”(宋·王明清《摭青杂说》)再如:“(晁大舍)要娶珍哥为妾,许说计氏已有五六分的疾病,不久死了,即册珍哥为正。”(《醒世姻缘传》第一回)

三是通“策”:计谋,计策例如:“武帝施主父之册,下推恩之令。”(《汉书·诸侯王表序》)王先谦补注引钱大昭曰:“册与策同。”再如:“此全师保胜安边之册。”(《汉书·赵充国传》)

根据上面对“册”字的字义演变过程的梳理,现将“册”字字义的发展脉络简示如下(示意图中的横直线表示字义之间的先后演变关系):

图片

图片

四、含有“册”字文化含义的相关成语

“册”字在成语中并不多见,个别遗存的例子多为表示重要典籍的意思。例如:“高文典册”指朝廷的重要文书、诏令。语见晋·葛洪《西京杂记》第三卷:“军旅之际,戎马之间,飞书驰檄用枚皋;廊庙之下,朝廷之中,高文典册用相如。”“高文大册”原指朝廷发布的重要文书,如诏令、制诰等。引申为经典性著述。语见宋·汪藻《<苏魏公集>序》一时高文大册,悉出其手。”“鱼鳞图册”旧时为征派赋役和保护封建土地所有权编造的土地登记簿册,因所绘田亩挨次排列,状如鱼鳞,故名。宋时婺州等地即曾编造,明洪武年间命各州县分区编造,至清光绪末年仍有具册之举。“梵册贝叶”指佛经,佛经原本多用梵文写在贝多罗树叶上。

       相关链接:

       汉字探微(284):郢书燕说——释“书”(書)

       汉字探微(285):画野分疆——释“画”(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