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存了3、5年的岩茶,喝出酸味是正常表现吗?还能继续喝吗?

 小陈茶事 2021-08-19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昨天有茶友留言问:“为啥陈茶会出现酸味?”

这个问题很基础,也很复杂。

说它基础是因为,十个喝岩茶的人里,会有七、八人遇到过这种情况。

跟伤风感冒那样,是岩茶里的常见病症。

但认真解释起来,这个问题很复杂。

很多时候,遇到类似的提问,麻花很想快答一句。

陈茶出现酸感,十有八九就是跑气受潮变味!

但转念一想,这样太不严谨。

治学,是个枯燥的过程。

需要你从无数个可能性里逐一排除,才能得出最接近客观真理的答案!

《2》

为什么我的岩茶喝起来口感发酸?

这些年来,麻花听过N+1个五花八门的答案。

一者曰,新茶吐酸。

曾经在茶农家里试新茶时,我们连喝了三款刚下焙的肉桂,都觉得茶汤喝起来隐隐有酸味。

那位学理工科出身的茶农告说,这是新茶在吐酸!

岩茶在焙火后,需要吐火褪火,这点很多茶客都知道。但很多人有所不知,新茶还要经历一个吐酸期。

那一次,麻花是第一次听到“吐酸”这个概念。

据茶农的讲解,茶叶在加工制作过程中,内在茶味物质波动明显。

如同吹绉一池春水,需要时间来恢复平静。

所以,耐心等待新茶逐渐恢复,才能迎来风味巅峰期。

要是刚加工完毕不久就着急试喝,没褪火的岩茶除了火气明显外,还会喝起来带有燥意和酸感。

通常过了吐酸期后,这一问题便可自然解决,无需人工干预。

一者曰,做青不当。

据说,岩茶原料采太老,夹带不少老梗。

因茶梗粗老的缘故,难以彻底“做熟”,内里容易藏有不少多余水汽。

在静置一段时间后,这些藏在老梗内的水汽,又会影响到条索内,导致成品茶出现酸味的几率大。

另外,当青叶刚采下来时,含水量较高,此时的做茶思路是“少摇多吹风”。

尽量快点吹干茶叶表面水分,使其“蔫吧”,再开展下一步制茶。

要是青叶采下来后没有及时摊晾,萎凋不当,也会导致水汽难以彻底发散,后期留下发酸隐患。

最后,在做青发酵环境,如果湿度过高,温度过高,揉捻过渡等。

也会造成岩茶内部水汽的频频波动。

总之,但凡是没有妥善处理“走水”,任意细节出了错,都会导致岩茶成品发酸变味!

一者曰,冲泡不当。

冲泡岩茶时,水质会影响茶味。

比如说,采用部分矿化物含量丰富的水泡岩茶,容易导致汤水变浑浊不说,还会出现茶味变涩、变燥等问题,喝起来不爽口。

而部分地区的山泉,因水质特殊,用于泡茶时会加重茶汤酸感。

为排除水质对茶味的影响,用纯净水泡茶更稳妥。

另外,茶汤没沥干/闷泡时间过长/将茶汤泡开后,隔一段时间再继续泡茶等,都会造成岩茶喝起来发酸。

泡茶时,底部的茶水要是没沥干,那么这部分“底汤”会在后几冲泡茶时,反复被稀释。等到最终,就容易闷出酸味。

而在夏天或早秋时,气温尚高,用沸水泡茶时,要是没有及时倒出,而是长时间闷泡,容易让泡出来的茶汤变得不新鲜,喝起来不爽口,隐隐带有酸味。

最后,品茶讲究连贯性。

当你刚泡过两冲茶,手头要接个半小时的电话,处理急事。

等到再坐下来泡茶时,明明同一款茶,喝起来却总感觉变了味。

不是茶香变淡,就是尝起来带酸感。

一者曰,存茶不当。

开篇已经提过了,在岩茶的老茶、陈茶里喝出酸味,十有八九是茶叶存坏变味。

有时是茶叶包装没密封,泡袋封口没封紧,导致外界的水汽被茶叶吸附。

有时是存茶环境太潮湿,就随手放在泡茶台边上。

有时是罐装岩茶在拆封后,隔三差五打开取茶,剩在最底下的茶叶全跑气了。

有时只是单纯因为岩茶放太久,再加上在私人手里头存放茶叶,也难以妥当关照,导致茶叶变味。

有时是因前期做青没做透,焙火没焙透,茶叶内部存在少量水汽。

在天长地久的影响下,哪怕仅有少量多余水汽,也会不断影响岩茶品质。

量变引起质变,在蝴蝶效应下,最终结果就是岩茶发酸变味,甚至发出霉味!

一者曰,武夷酸。

武夷岩茶里存在有一类特殊物质,叫“武夷酸”。

据全网通行的资料显示,武夷酸的来头不小。

据传,莱特于1847年在茶叶中发现“单宁”(儿茶素),并从武夷岩茶中分离出“武夷酸”。

哈斯惠茨在1861年终于证实武夷酸是没食子酸、草酸、单宁和槲皮黄质等的混合物。

虽然这些年,不少公号在宣传:

“因为岩茶有武夷酸,所以茶汤喝起来带有酸感是正常的。”

对这点,麻花始终持怀疑态度。

只因为,从味觉本能看,但凡一款茶里喝出来明显酸味,多半不是好事!

《3》

提到陈年岩茶与武夷酸的渊源,历来不浅。

近几年,麻花看过比较狗血的说法是:

“武夷岩茶3年出酸味,5年出陈韵。”

“正常储存的岩茶,大约在5至15年内会产生武夷酸,原因是茶叶内部的化学物质发生反应。”

从客观看,这些统统是伪科学。

前一种说法里,没法自证岩茶存放3年后一定会出酸味。

而且,更不能证明,岩茶发酸变味后,还能起死回生,发生良好转化。

事实上,不久前麻花还在朋友那喝过一次陈茶,那是一泡装进泡袋里放了4年多的水仙。

泡开一喝,没有半点陈味和酸味。除了香气减弱外,茶汤原有的质感不减!

所谓岩茶三年出酸味一说,经不起考证!

后一种说法,更是伪科学。

武夷酸到底是岩茶与生俱来的,还是后期储存过程中出现的?

如果说,武夷酸是没食子酸、草酸等物质的混合体。

那么,按程启坤前辈的论述:

“茶叶中含有多种数量较少的游离有机酸,其中主要包括有苹果酸、柠檬酸、草酸、脂肪酸、没食子酸等。有机酸与物质代谢密切相关,比如种子萌发时,会形成较多有机酸。”

“有的有机酸是在制茶过程中产生或增加的……”

“有的有机酸是香气物质……”

注:提到有机酸是茶香物质的主要组成时,陈荣冰前辈也发表过名为《茶树鲜叶中主要化学成分》的期刊论述。

可见,茶叶里藏着的化学课着实复杂。正如同大红袍不是红茶那样,有机酸并非一定是酸味物质!

我们对武夷酸的认知定位,需要再客观点才行。

综上可知,由没食子酸、草酸等物质组成的“武夷酸”,它要么是茶叶鲜叶自带的,要么是制茶过程中形成的。

唯独没有提到,岩茶在后期储存时,组成武夷酸的物质会增加!

所以,所谓岩茶在存放若干年份后会自然形成武夷酸一说,根本站不住脚。

当你买入手的岩茶一开始喝起来不酸,等存放若干年后喝起来酸感明显时,不能轻易搬出“武夷酸”来挡雷!

茶掌柜向你介绍说,陈茶因为转化出武夷酸,所以喝起来有酸味。

很显然,这番话纯属“鬼话”!

《4》

打破砂锅问到底,是种很执着的精神,值得点赞。

不过,对广大普通茶客而言,麻花更建议大家多关注“结果”。

一款茶为何会发酸?原因有千千万。

大红袍是怎么拼配的?配方有千千万。

你的岩茶是用多少度火温焙?答案也有千千万。

且,这些涉及到专业制茶领域内的问题,就算得到了答案,也难以亲自验证真假。

所以,不妨转化思路。将前面的问题转成更切实际的方向。

岩茶发酸了能不能喝?什么才是优质大红袍?焙火到位的岩茶有何特征?

站在消费者立场看,很显然这些问题更加实用。

至少以本篇的主题看,岩茶陈茶喝起来发酸,有无数个可能性。

但仅需牢记一点,喝起来酸感明显,酸味浓重,茶味淡,汤感不醇厚的岩茶。

不管它是工艺不行,还是存茶变质,都不值得再继续喝!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