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阳文征】[清] 张荣泽 ‖ 周勃论

 佷山访古 2021-08-19

相关链接:

向家舟 ‖ 居溪初访张荣泽后裔

【长阳文征】[清]张荣泽  ‖  两湖书院碑

△张荣泽故里——湖北长阳大堰乡居溪村(向家舟摄)

作者简介

张荣泽(生卒年月不详):晚清湖北长阳居溪人,岁贡生,两湖书院高材生,湖广总督张之洞的得意门生,是晚清享誉荆楚的著名文人。与罗田王葆心、蕲水童树棠等为莫逆之交。文学之外,精研历史、政治及地理、堪舆学说。著有青陵山房文集》《青陵山房诗集》《张氏诗说》《青陵山房诗话》《诗学师承记》《十国变法记》《墓宅卮言》等十四种。

文章提要

这是一篇史论,作者作为一名纯儒,旨在通过本文阐明:读书才能明理,才能避免成为愚者。

周勃是汉初重臣,他以武将出身,随刘邦南征北战,累建功勋,刘邦卒后,又有平定诸吕、“再造汉室”之功,业绩固然彪炳史册。然而,他由于仅凭“木强敦厚”而“少文”,故而缺乏治国理政的大智慧与为人处世的大情商,因而在史书中留下败笔。作者张荣泽观览儒家经典与史籍,从周勃“为宋昌所屈”“披甲持兵以见河东守尉”“始谗陈平,终谗贾谊”这些史实出发,对周勃的相关作为提出质疑,认为这些行为并不符合“社稷臣”“纯臣”“古之大臣”的标准。进而追根溯源,认为周勃的失误,实乃“厚重少文”所致。这是非常有见地的。

常言道,读史使人明智。读历史,就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善于从历史中发现为人处世的道理,发掘治国理政的经验教训,以为当代人之镜鉴,从而少走弯路,避免重蹈覆辙。

总之,人只有多读书,善读书,坚持“学思践悟”,才能有文化,有作为,而不至于沦为愚者。

      原文

孔子曰:“古之愚也直,今之愚也诈而已。”[1]

周绛侯[2]木强敦厚[3],汉高帝[4]以为可属大事。迹其生平,初以织簿曲[5],依日月之末光[6],身经百战,斩将刈旗[7],克城破邑,史不绝书,功为元勋,爵至通侯[8],伟矣!吕氏之乱,附朱虚侯,尽族产、禄。奉天子玺符[9],上至文帝,可谓再造汉室矣。

然迎代王至霸桥,愿请间言[10],为宋昌所屈[11]。古之社稷臣,信如是与[12]?披甲持兵以见河东守尉[13],古之纯臣信如是与?始谗陈平,终谗贾谊[14],古之大臣荐贤同升,信如是与?

推此意也,厚重少文[15],虽谓今之愚也可矣。

注释

1.“古之愚也直,今之愚也诈而已”:出自《论语·阳货第十七》。大意为:古时候的愚昧是正直,现在的愚昧却是欺诈。这是孔子对人心不古的批判。

2. 周绛侯:即西汉开国将领、宰相周勃(?—公元前169年),因功封绛侯,故又被后世称为“周绛侯”。

3.木强(jiàng)敦厚:比喻人品纯朴忠厚,性格倔强。出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4.汉高帝:即汉朝开国皇帝刘邦,庙号太祖,谥号高皇帝。

5.薄(bó)曲(qǔ):养蚕的工具。多用竹篾或苇篾编制。薄,通“箔”。

6.日月之末光:语出《史记·萧相国世家论》:“及汉兴,依日月之末光,何谨守管籥,因民之疾(奉)秦法,顺流与之更始。”末光,本义为余晖,这里指秦代严刑峻法之余威。

7.斩将刈旗:意思是砍杀敌将,拔取敌旗。形容勇猛善战。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8.通侯:秦汉时代侯爵的最高一等,又称彻侯、列侯。

9.玺符:犹印信。天子所用。

10.间(jiàn)言:通“闲言”。意为私下谈话。此处,“间”为副词,意为秘密(隔开众人)。

11.为宋昌所屈:宋昌,秦末以家吏从高祖起山东,后为代王(即汉文帝刘恒)中尉。大臣既平诸吕,使人迎代王刘恒。代国郎中令张武等大臣,议皆以为不可信,愿称疾无往,唯中尉宋昌力劝代王往,即位为汉文帝。宋昌拜为卫将军,镇抚南北军,以功封壮武侯。周勃“为宋昌所屈”见《史记·孝文本纪》:“昌至渭桥,丞相以下皆迎。宋昌还报。代王驰至渭桥,群臣拜谒称臣。代王下车拜。太尉勃进曰:'愿请间言。’宋昌曰:'所言公,公言之。所言私,王者不受私。’太尉乃跪上天子玺符。代王谢曰:'至代邸而议之。’遂驰入代邸。”宋昌以“王者不受私”拒绝周勃与代王“间言”,从大义以及当时的形势需要来说,无疑是正确的。但由于宋昌仅为代王中尉、随车参乘的身份,官职在太尉周勃之下,对周勃来说,自然是“为宋昌所屈”,究其原因,乃是周勃不识时务,自取其辱。故作者张荣泽发出了“古之社稷臣,信如是与!”的疑问与感叹。

12.信如是与:信,不怀疑,认为可靠。如是,意为如此,这样。与,同“欤”,叹词,此处表示疑问或反问,跟“吗”或“呢”相同。信如是与,意为:真的是这样吗?

13.披甲持兵以见河东守尉:汉文帝即位后,令周勃为右丞相,周勃志得意满,认为自己的地位比陈平高。于是,陈平用计,以防备“功高镇主”为说辞,劝说周勃辞职。周勃一想也有道理,于是辞去官职。卸任后,由于担心仇家暗算,常身披盔甲,让家人手持兵器护卫其旁。“岁余,每河东守尉行县至绛,绛侯勃自畏恐诛,常被甲,令家人持兵以见之。”(《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其后,有人上书周勃欲反,“廷尉下其事长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吏稍侵辱之。……绛侯既出,曰:“吾尝将百万军,然安知狱吏之贵乎!”(同上)周勃身为致仕重臣,担心遭受仇家(如吕氏余党等)报复固然有理,但“披甲持兵”,作法不当,授人以柄,最后身困囹圄,反遭狱吏羞辱,实为自取其辱。本为纯臣,险些被误认为叛臣。作者鄙薄周勃的愚蠢行为,故又发出了“古之纯臣信如是与!”的疑问与感叹。

14.始谗陈平,终谗贾谊:“始谗陈平”,缘于周勃与陈平争权夺利,但周勃终不及陈平老谋深算,反遭陈平算计。“终谗贾谊”,指的是汉文帝本欲重用贾谊,但遭到嫉贤妒能的周勃、灌婴等人反对。周勃作为朝廷大臣,出于私利,不能荐举、成就贤能,不能与能人共掌朝政。这一点,也是为作者张荣泽所鄙视的。

15.厚重少文:厚重:敦厚稳重;文:文采。本义是形容人稳重敦厚,质朴平实。但在本文,则是固执本性、缺乏文化修养、缺乏为人处世之道的意思。


【姓氏志】长阳淡氏

【长阳碑刻】马鞍山双柳树修路碑

攀山溯源问玉观——高家堰白玉观探访记

“生为廉宪使,死作惠民坊”——长阳先贤裴承祖的故事

【胜利日特刊】孙迪光 田大夫‖ 不是亲人分外亲


佷山访古公众号

古主微信 : ycroman1983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