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阳文征】[五代] 秦惠 ‖ 建立咸池书院记(曾祥科译注)

 佷山访古 2021-08-19

相关文章:

榔坪往事越千年(一):唐时明月宋时风

榔坪往事越千年(二):元明古镇话朗亭

【长阳文征】[清]张荣泽  ‖  两湖书院碑

【长阳文征】曾祥科 ‖ 《登隐龙山记》译文

△咸池书院所在地地貌图(图片来自2016年《秦氏宗谱》)

文章导读

这是一篇叙事散文,原载于1915年松友堂《秦氏宗谱》,是目前已知最早由长阳人撰写及关于长阳的文章。文章作者秦惠,字子民,五代时人,长阳榔坪秦氏三世祖。据《秦氏宗谱》记载,秦惠曾任武昌府教谕,致仕后在家乡咸池河(今属榔坪镇社坪村)创办书院,以为家学,此文即他建书院时所作。由此,咸池书院便为长阳历史上已知最早的书院。该文文风朴实,记叙流畅,字里行间充满了一位学者对后世子孙的谆谆教诲和殷切期盼。文章通过秦氏家族世代传习,从中古时期来到今天,也在告诉人们一个事实:长阳书香源远流长,千年前并非蛮荒!

原文

(秦惠撰)

原夫国学、州序而外,党有庠,家亦有塾,所以陶淑子弟也。吾祖 公以进士出身为越州刺史,后因黄巢乱起,公乃解组弃山东籍,避乱于龙城乡,旋移佷阳咸池河落业。往往以书香或坠为恐。吾父虽克体祖志,苦读不倦,卒之学将成而不幸殒命。尔时吾祖年迈,愈忧家学之失传,遂延师教惠,惠亦不忍稍背祖志,并发吾父未吐之气。洎乎得邀寸进,初经食廪,而吾祖即以寿终。越二十余年,遵贡选例,始任武昌府教谕,即身居学校重地,究难以大慰祖父之望。惠因致仕以课读子孙,又未尝不欲书香之长发其祥也。虽然不立其规,亦无以振人文而励子姓,用是不揣固陋,创立一院,名以咸池书院,亦且备立条规,俾吾后起者以不坠乃祖之家学,是则惠之所厚望也夫。

△咸池书院图(图片来自1915年《秦氏宗谱》)

译文

(曾祥科译)

除了朝廷和州府的学校,各地方也有学校,家庭还有私塾,用来陶冶德行教化子弟。我的祖珦公唐末以进士出身,任越州刺史职务,后来由于黄巢叛乱,祖父辞官,放弃山东的祖业,到秭归龙城躲避战乱,不久又移居到长阳咸池河安家落户。祖父总是担忧丧失了诗书传家的传统。(所幸)父亲秦滔能体察祖父的志向,勤奋读书,但就在学有所成时,却不幸去世。当年祖父已年迈,更加担忧家学失传,于是聘请塾师来教我,我不忍心违背祖父的愿望,决心完成父亲未能实现的夙愿。等到我取得一些进步,刚考上廪生时,祖父却离我而去了。二十多年以后,在州郡的选拔举荐下,才担任武昌府教谕,即使身处学校重地,但终究难以告慰祖父对我的期望。后来我回家,教子孙读书,又何尝不想诗书传家的传统能长远传承下去。然而,诗书传家之规定未订立,就不能振兴礼教文化、激励子孙。因此,顾不上自己见闻不广,(决意)创立一所书院,取名“咸池书院”,且筹备订立教化条规,使我族后辈不至于丧失祖宗的家学,这就是我所期望的。

注释

(曾祥科注)

1、党:古代地方基层组织。五家为邻,五邻为里,二十里为党,二十五党为乡。

2、陶淑:陶冶使之善良。

3、解组:辞官。

4、克体:能领悟、体察。

5、寸进:微小的进步。谦词。

6、食廪:即“食饩”。古代经考试取得廪生资格的生员,享受廪膳补贴。

7、贡选:古时州郡向中央举荐选拔的人才。

8、教谕:本意是元明清时县学教官。掌文庙祭祀,训诲所属生员。

9、致仕:官员辞职归家。

10、子姓:泛指子孙后辈。

11、用是:因此。出自《汉书·赵充国传》。


【长阳碑刻】明天启三年胡母史氏墓碑

来自星星的你?——长阳历史上的三次UFO事件

【探索发现】何家坪“地母神”庙

观音阁修建者李爵的家世和遗闻

【文献连载】民国重修长阳县志四区采访册(十一)


佷山访古公众号

古主微信 : ycroman1983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