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志·地理志下(七)

 新用户66885325 2021-08-20

      《汉书》又被称为《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断代史,具有极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中国史学“前四史”。老黄为您讲述精彩的《汉书》故事。
    当年魏文侯最先起用李悝实行变法,让吴起训练出魏国武卒,随后东征西讨,所向披靡,成为一时强国,可惜缺少大战略,很快灰飞烟灭。郑国地处中原核心,充其量是个打酱油的,最多的是负面新闻。我们在凝望这段历史时,不由不认真审视一下其地理位置。请看《<汉书>研读》第157章:

   

志·地理志下(七)



战国时期的魏国

魏地是觜觿星和参星之间的分野。其边界从高陵向东,包括全部河东和河内郡,向南还有陈留县、汝南郡的召陵县、溜疆县、新汲县、西华县、长平县,颍川郡的舞阳县、郾县、许县、鄢陵县,和河南郡的开封县、中牟县、阳武县、酸枣县、卷县,这都是魏国管辖的地区。

河内郡是原来商朝的旧都,周朝灭掉殷商后,把其国畿内之地分为三国,就是《诗经·风》中所说的邶(音bèi,背)、庸、卫国。邶国封给了纣王的儿子武庚,庸国封给了管叔,卫国封给了蔡叔,同时也是用来监察殷商遗民的,因此叫做三监。所以《书序》中才说“武王崩,三监畔”,周公率军诛灭叛乱后,把这些地方封给自己的弟弟康叔,号称孟侯,用来夹辅周王室;把邶国和庸国的百姓迁徙到洛邑,所以邶国、庸国和卫国三国的诗风相同。《邶》诗中说“在浚之下”,《庸》诗中说“在浚之郊”,《邶诗》中说“亦流于淇”,“河水洋洋”,《庸》诗中说:“送我淇上”,“在彼中河”。《卫》诗中说:“瞻彼其奥”,“河水洋洋”。所以吴公子季札出访鲁国时观赏周乐,听到《邶》《庸》《卫》之歌后称赞说:“太美妙太深奥了!我听说过康叔的大德如此,难道这是《卫风》吗?”到了十六世时,卫懿公无道,被狄人灭掉。齐桓公率领诸侯讨伐狄人,再次封卫国到河南曹邑和楚丘,他就是卫文公。河内的殷墟从此隶属于晋国。康叔之风消失后,纣王的教化仍然存在,所以其民风强悍,豪杰侵夺的事情时有发生,缺少恩惠礼节,喜欢叛逆生事。

河东土地都是广阔平原,富产盐铁,原来是唐尧居住的地方,就是《经诗·风》中所说的唐国和魏国。周武王的儿子唐叔在没有出生时,周武王梦到上天对他说:“给你名儿子叫做虞,要把唐这块地方封给他,这里在天上属于参星。”孩子出生后,就取名叫做虞。周成王时期灭掉唐国,然后把这里封给叔虞。唐国中有晋水,到叔虞的儿子燮成为晋侯,所以参星就是晋国之星。这里的百姓受到先王遗教,君子深觉思考,小人节俭粗陋。所以《唐诗·蟋蟀》《山枢》《葛生》等篇章中说:“今我不乐,日月其迈”;“宛其死矣,它人是愉”;“百岁之后,归于其居”。这都是在思考奢侈与节俭的关系,感念人的死生无常。吴公子季札听到《唐》之歌后说道:“这些思考也太深邃了!这难道是陶唐氏的遗民吗?”

魏国也是姬姓,在晋国南部的河曲,所以诗中说“彼汾一曲”;“于诸河之侧”。从唐叔以后传十六世到晋献公时期,晋军灭掉魏国后封给大夫毕万,灭掉耿国后封给大夫赵夙,大夫韩武子食采于韩原,晋国开始坐大,到了晋文公时期称霸诸侯,尊奉周王室,这才有了河内之士。吴国公子季札听到《魏》之歌后说道:“这音乐太优美了啊!有大德来辅助,所以才会有明主。”晋文公以后十六世,晋国被韩、魏、赵三家瓜分,随后这三家都自立为诸侯,这就是历史上的三晋。赵国和秦国是同一祖先,韩国的魏国都是姬姓。从毕万以后十世也自称诸侯,再到他的孙子时也称王,迁都到大梁,所以魏国同时也号称为梁国,七世后被秦军灭掉。

周朝王室的土地,是柳星、七星和张星的分野,现在的河南洛阳县、谷城县、平阴县、偃师县、巩县、缑氏县,都是周王室管辖的地区。

当初周公营造洛邑,认为这里处于中土,就设立诸侯国藩臣屏卫四方,所以才确定为副京师。到周幽王时期宠幸褒姒,宗周被灭掉,周幽王的儿子周平王向东迁到洛邑。以后有五伯相继率领诸侯尊奉周王室,所以周朝在三代中最为长久。八百多年后传到周赧王,最后被秦国兼并。当初时,洛邑和宗周互通封畿,这里东西长而南北短,短长相差千里。到周襄王时期把河内郡赏赐给晋文公,以后又逐步被诸侯侵夺,所以以其实际统治区域范围很小。

周朝的为政过失,在于巧伪趋利,贵财贱义,高富下贫,周朝大部分人都喜欢经商,不喜欢出仕为官。

从柳星三度到张星十二度,就是鹑火星的位置,是周朝的分野。

韩地是角星、亢星、氐星之间的分野,韩国分晋后得到整个南阳郡及颍川郡的父城县、定陵县、襄城县、颍阳县、颍阴县、长社县、阳翟县、郏县,向东接连汝南,向西接连弘农得到新安县和宜阳县,这都是韩国管辖的地区。《诗经·风》中所说的陈国、郑等国,与韩国属于同一分星。

郑国是现在河南郡的新郑县,本来是高辛氏火正祝融的旧城,其他还有成皋县、荥阳县,颍川郡的崇高县、阳城县,都是郑国的管辖地区。本来周宣王的弟弟友担任周朝的司徒,他的食采邑是在宗周京畿中,这就是原来的郑国。郑桓公曾经向史伯询问:“王室多发变故,如果一旦有事,我要往哪里逃亡呢?”史伯回答说:“四方之国,不是周王母亲的弟弟、甥舅就是夷狄,这些都不能进入。如果真要找个地方,那就是济水、洛水、潢河、颍水之间了吧?所有子爵和男爵的封国中,数虢国和会国最大,所以他们依仗权势和险阻,奢侈贪婪,君侯要寄托妻子,同时用钱财去贿赂他们。周室混乱凋敝,虢国和会国的臣民肯定会背叛国君。那时如果君侯率领成周部众,奉辞伐罪,就没有不能攻克的。”

郑桓公再问:“南方不能去吗?”史伯回答说:“楚国是重黎的后人,重黎担任高辛氏时期的火正,其光芒昭显天地,所以温和善良之才才会不断。姜氏、嬴氏、荆氏、羋氏,实际上和诸姬封国世代相争。姜氏是伯夷的后人,嬴氏是伯益的后人。伯夷能礼遇神灵辅佐帝尧,伯益能驯化百物帮助帝舜,他们的后人都不会失掉祭祀,只是现在还没有人兴起罢了。周朝的衰落马上到来,根本不用去催逼。”

郑桓公采纳了史伯的话,就把妻子和钱财托付到东方的虢国和会国,虢公和会公果然接受。以后三年,周幽王败亡,郑桓公去世,他的儿子郑武公保护周平王东迁,最后平定虢国和会国,其封邑范围右邻洛水,左邻济水,饮用溱水和洧水。郑国的土地狭小而且地势险要,百姓大多居住在山上,平时到山谷中提水饮用,男女经常在一起聚会,所以其风谷淫糜。《郑》诗中说:“出其东门,有女如云。”又说道:“溱与洧方灌灌兮,士与女方秉菅兮。”“恂盱且乐,惟士与女,伊其相谑。”这说的就是其风俗。吴国公子季札听到《郑》之歌后说道:“太美妙了!其音乐也太细微了,这样百姓是不能忍受的。这是其衰亡的征兆吗?”从郑武公以后二十三世,郑国被韩军灭掉。


韩军灭掉郑国

黄其军

      作于2021年8月4日(古历辛丑年六月廿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