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激发特校课堂生成,为学生创造生活奠基

 特教梦 2021-08-22

激发特校课堂生成,为学生创造生活奠基

陶建军

麻城市特殊教育学校

有人说,课堂是实现教学高效的主阵地;

有人说,课堂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

也有人说课堂是师生生命发展的共同历程。

这些主要是立足普通教育而言的,但是,对于特殊教育,课堂到底应该教什么?怎么教?课堂上教师的角色是什么?学生该如何学习?学习什么?在培智教育起步较晚的国内,有待于探索。

2013年,麻城市特殊教育学校扩大招生规模,智障和自闭、脑瘫学生成为学校主要成员。如何对这些孩子开展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工作,是摆在全校教师面前的难题。当时的麻城特校,从普通学校掉入了一大批骨干教师,对于普通教育他们是轻车熟路,可是对于培智教育却知之甚少,有的甚至是一无所知。

但是,学校面临的问题是:教师的特殊教育专业素养亟待提高;学生成分复杂多样,智力水平参差不齐;培智教育科学研究成果贫乏,大片空白需要探索;培智教育教学资源几乎为零。

课堂教学表现出来的问题更多:

1、学生的主体地位依旧没有得到真正确立,课堂没有完全摆脱老师以讲为主的模式。

2、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脱节,忽视生成性资源教学。

3、课堂上或是学生没有生成,或者是教师感觉到学生无能,不能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或是对于学生的生成置之不理、蜻蜓点水、束手无策。或者是停留在预设的忠实落实上,没有教师把预设的完成作为评价课成功性的唯一标准。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师生教与学的热情,从而使特殊教育的时效性大大降低。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如何让教师更多一些创造性,让课堂充满智慧,真正把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角色落在实处,正当其时,我们启动了“特殊教育课堂生成性教学案例”课题研究,开展了我们的培智教育的探索之旅。

生成性教学是通过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不断产发新的资源,在新的情景下推动教学的进程。它使得教学更加原生态,更加有利于学生的语言、智力、生活技能等能力的发展,促进学生康复,为将来适应社会奠定基础。

正如雅斯贝尔斯所指出的那样“生成来源于历史的积聚和自身不断重复努力。”我们以为,生成性教学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而是一种融教学价值观、认识论、知识观和方法论于一体的教学哲学。生成性教学倡导:教学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使其能够适应当前的环境,更是要引导学生获得适应这变化不居的社会需要的能力,能够在变化不居的未来中不断创造知识,成就自身。

从这个意义上讲,一开始,我们就认识到,研究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的改革,更多的是以次为契机,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的整体改革的推进。

我们以课堂教学研究为着力点,以讲课听课说课盘课和课例研修为主要手段,以信息技术运用为辅助工具,以集中备课教研为总结平台,以相关活动为促进方式,有计划、有步骤、有内容,稳步推进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

一、明确前提:不断加强学习培训,促进教育理念更新

教育改革的关键在教师,课题研究的关键也在教师。

我们通过校本培训的办法和教师自主阅读、自能提高的方式,促进教师的教学理念的提升。由骨干教师引领,教师相互交流,促进教师生成性教学理念的形成。

我们还以听课盘课说课的形式,抓好教师的课例研修,以“课”为媒,在“设”“讲”“说”“评”“改”的过程中,不断督促教师实现生成性课堂教学。

归结起来,通过课题研究,我校教师的教学理念上的改观表现在:

教学理念的改变:树立了人本理念;生成性理念;生活教育理念;个性化教学理念;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理念。

教师观的改变:教师不再是讲台上的圣人,也不是智障学生的保姆,教师除了传道受业解惑外,还是学习的参与者、评价者、策划者和促进者。

学生观的改变:智障学生知识落后,不是无能,同普通的孩子一样,他们一样是发展中的人。他们一样可以完成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发展。他们一样可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与探究。

课堂教学评价观的改变:不在于教师的表演,而在于学生的学习能力、自理能力、交往能力、言语能力、思考能力的改变。

二、抓住关键:更新集体备课内容,促进课堂科学预设

资源策略:因为多种原因,我们的培智教学资源短缺,每堂课教师教什么,至今没有很好地解决,在课题研究中,教师们能够群策群力,结合实际生活,将童话故事、动漫视频、生活图片等都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

预设策略:预设新课的生成点;我们的教师备课,侧重于弹性预设,教师在设计教学设计工程中,要充分考虑到课堂可能出现的情况,自觉“预设”师生、生生、生本多边对话而出现的“非预设性”知识和智慧的生成,并事先做出相应的教学安排。

激趣策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智障学生能够走进课堂学习,很重要的条件,就是必须调动他们学习的兴趣。所以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就要设计好激趣环节。如讲故事、、做游戏、场景模拟、唱歌、猜谜语、手指韵律操等。

提问策略:课堂提问到底该怎样做才能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

捕捉策略: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生成点,比如细节性的问题,比如学生回答问题的错误,都可能成为教学资源,激发生成。

处置策略:对课堂教学可能出现的问题,学生的可能出现的错误以及其他教学意外,通过集体备课调动集体智慧,进行预设,让教师能够在课堂上应付自如,得心应手。

三、筑牢阵地:抓实抓好课堂生成阵地,促进学生智能发展

1、打破学科界限,呈现多元课堂

大学科教学观——实现学科整合,教师要称为杂家,一专多能。以前人们有个认识误区:认为学科之间互不相关,语文就是语文,音乐就是音乐,美工就是美工,教师根据教材各自教好自己的学科。对于培智教育而言,这是根本行不通的。

不说学生的智力状况不允许,就是他们极其容易转移的注意力,就会让我们的教师手足无措。因此我们的课堂常常是多元综合的课堂。经过课题研究后,我们的课堂常常出现学科多远的状况。

语文课里有舞蹈或者实操;手工课里有儿歌,屡见不鲜。

2、打开空间界限,突出开放课堂

对于智力障碍学生来说,把课上到操场上去、把课上到生物园里去,跟有利于他们的学习提高。比如,教学“男、女”,教师带学生区分男女厕所,再比如,学习交通安全知识,教师直接将学生带到学校模拟的红绿灯去,实践过马路。

将信息技术已经课堂,“班班通”为我们提供了相对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多媒体的声光电更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学习学习的动力,丰富学生的表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能力。

开放的课堂,更容易模拟生活的场景,相对丰富的表现,有利于学生的生成能力,形成新知。

3、改变传统模式,构建灵动课堂

以前培智教学模式,就是教师的“讲”,枯燥而乏味的讲,对于智障学生而言,是没有丝毫兴趣的事情,他们的注意力很难以集中,课堂的有效性大打折扣,如今,课堂教学实现以人为本,以学定教,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小组合作探究式、自主训练试。逐步构建“四环节”培智教学课堂:目标设置——教师领学——自能练习——展示总结。这种模式,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时间空间丰富,培智课堂,不能搞繁文缛节,花里胡哨,学生的智力状况如此,繁杂的课堂并不利于他们的学习生成,不利于他们的发展进步。

古人云:“风弄林叶,态无一同,月当流波,影有万变。”客观事物变化无常,智障学生的思维更应有无限的空间。培智教学要充分利用和发挥课堂生成性资源的课程价值和教学功能,捕捉生成的美丽,演绎灵动的课堂。课堂必将成为一个充满生机、充满激情的天地!

生成性课堂在向未知的领域挺进的过程中,实现教师学生生命的共同进步和发展!教育不仅是为了生活,而是为了创造生活,激发特教课堂的生成,就是为了给特殊需要学生创造生活奠基,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构建生成性课堂,是每个特教教师神圣的担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