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课程标准指导教学实践

 特教梦 2021-08-22

用课程标准指导教学实践

秦盼盼

郑州航空港区益智学校

培智学生智力有缺陷,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对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十分有必要。2016年的劳动技能课程标准上这样表述“通过劳动技能的训练,掌握一定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劳动技能课程有这样四个性质:实践性、生活性、综合性、开放性。

实践性是劳动技能课程区别于其他课程的最大特点,强调“做中学,学中做”,在课程中重点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这学期我带了培智二班和培智三班的课程,通常我是这样来上我的课的,首先是老师讲解,接着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最后将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来练习,由于班里学生差异性大,在练习的时候请程度好的学生对程度差的学生进行指导。

生活性是劳动技能课程的开展是以生活环境为依托的,既要从生活中来,课程的方向也要走向生活。我带的两个班级学生程度较差,在课程设置的时候以服务自身为主,例如:擦黑板、擦桌子、系扣子、戴帽子,有些课程在以前的学习中就已经学习过,但是学生的长时记忆能力差,学过的课程很容易遗忘,对学生进行反复的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学生的记忆缺陷。

劳动技能课程与生活适应课程紧密相连,与生活语文、生活适应、绘画与手工等课程紧密相连,在课程中要注意课程的综合性。记得我有一节劳动技能课程“认识蔬菜”,在认识蔬菜时我会有意让学生说一说什么颜色的蔬菜,大的还是小的?有几棵蔬菜,从多方面促进学生的学习。培智学生个体间差异性较大,因此要注意课程的开放性。我们学校没有劳动技能课程的教材,我们几个担任本课程的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列了学生的学期计划表,创造了学校的校本课程,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学习的内容。

劳动技能课程要以育人为本,培养学生劳动技能,锻炼学生的意志,促进身心康复,增强生活能力。

在课程中要关注学生的生活需求。学生的生活能力源于对周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生活环境和生活经历对学生的成长有重要意义,课程的实施要成为学生体验生活的过程,关注学生的生活需求是对实践性的诠释。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培智学生残疾程度不一,类型多样。比如培智四班学生,学生中有唐氏综合症、有肢体残疾、有智力缺陷,学生间的差异性很大,在教学中不能对所有学生都用一个尺度来衡量。前两天在培智四班上了一节“我会支付”,程度好的学生可以扫一扫,程度较差的学生可以指一指哪个是支付的二维码。

此外,还要突出学生的实践体验,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促进学生的综合康复。课程的基本理念与课程性质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课程标准在课程中十分重要,但在课堂中要以课程标准为指导,同时有不拘泥于课程标准,突出课程的开放性。

这周我给培智四班上了生活适应课——穿戴整齐,这节课学生在上学期已经上过,备课的时候我就想,怎么让孩子在已经学过的基础上还有兴趣学?并且可以学到更多的技能呢?在培智课堂中运用最多的是分组教学,让程度好的学生帮助程度差的学生,四班学生程度较好,我是否可以采取另一种形式,通过竞赛让学生对学习更有兴趣?

在课堂开始我先通过图片让学生说今天的衣服,谁帮你穿的?学生有的说是自己穿的有的说是妈妈穿的,小林说衣服是他自己穿的,我就把小林请到教室前面,让小林演示一遍是如何穿外套的,小林穿衣服很顺畅,就是拉拉锁的时候动作不是太熟练,我还发现了一个小现象,当大家的目光都在小林身上并且小林遇到困难时他会非常紧张,一句话怎么都说不出来。小林演示完之后我给学生讲解了拉拉锁的技巧,两边拉锁要合进去,把两个拉链放平,慢慢拉。接着我又说了系扣子的技巧,扣子要从下往上一个一个的扣,扣完一个再扣另一个,不要“张冠李戴”,讲解完之后让学生进行了练习,学生可以从不同程度上掌握拉拉链和系扣子。

课堂进行了20分种了,学生们有些疲惫了,我说现在我们玩一个游戏:比一比,看谁穿外套穿的最快!学生的热情很高涨,我先请了小璐和小宋两个程度较好的学生,两个学生听到口令后动作非常迅速,一开始是小宋领先,拉拉链的时候小宋出现了困难,怎么都拉不上,结果小璐后来居上,领先于小宋先穿好外套。接着我又叫了小鑫和小杰,小鑫非常开心,竖着耳朵听老师的口令,老师的口令刚落下,就迅速的把外套穿好,小杰则用非常稳定的步调进行,小鑫在拉拉锁偶的时候也出现了问题,以至于非常着急,最后小杰顺利完成了任务。

一个小小的课堂游戏让学生学习动力如此强烈,我想,竞赛可以用于这一节课,同样也可以用于其他课堂。教师在课堂中多动动脑子,可以让学生更加爱上课堂,让老师更加爱上课堂!

关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