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爱盛开在智障孩子的心田

 特教梦 2021-08-22

让爱盛开在智障孩子的心田

韩建利

濮阳市特殊教育学校

智障孩子是一个不幸的群体,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上有着难以想象的困难和障碍,他们需要更多的关爱,需要从说话、走路、系鞋带、穿衣服、上厕所、洗手、修指甲、扎头发开始,而我和我的同事们就是这些“小事”的肩负者,如何走进他们的心田,陪着他们一起成长,从而回归主流,是我义不容辞的使命,能在我最好的青春年华里,陪着这些折翼的天使一路同行,我感到很幸福!

                             ——题记

四年前,怀着初为人师的激情,我走进了濮阳市特殊教育学校,成为了一名特殊教育教师。第一次以教师的身份站在讲台上,感觉一切都是美好的,然而,醉酒方知酒味浓,为师方知为师难。我的学生都是智商还不及三四岁孩子的特殊儿童,他们有的目光呆滞,有的流着口水淌着鼻涕,有的手舞足蹈惊声尖叫,有的在课堂上不听指令随意乱走,有的连最起码的生活自理都成问题…… 面对这些折翼的天使、失语的精灵、星星的孩子,我觉得我肩膀上的担子沉甸甸的。于是,我暗下决心,要用诚挚的心,握着孩子怯懦的手,用无私的爱,照亮孩子孤独的心;用无数的方法,让孩子抬起自信的头;用万语千言,开启那一个个封闭的心灵…… 

走近孩子,了解智障孩子的特点

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联系我们的学生,我觉得正常的孩子是相似的,特殊的孩子却各有各的特殊。如果在普校,班主任老师管理几十名孩子,可能是一件得心应手的事,可在特殊教育学校就截然不同了。作为培智四年级的班主任,对本班的智障孩子要付出很多。全班十名孩子中,重度智障四人,轻度智障三人,自闭症两人,唐氏一人,面对着这样一群孩子,管理的难度是无法想象的。年龄差距之大:最大十八岁,最小九岁。性格特点不同:“秋秋”性格暴躁,脾气上来了就骂老师,“源源”懒惰,每次上厕所都要提醒,一不留神就尿一教室,“茹茹”很任性,总是和别的孩子发生矛盾,上课老师总要提前催促她进教室。兴趣爱好不同:“球球”爱画画,每节课都嚷嚷着要画画,“辉辉”爱看动画片......家庭教育差异也大:有的是单亲家庭,看见老师就喊妈妈,有的是老人带着,孩子的依赖性很强。如何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坐在教室学习、和同学友善相处的能力,特别是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是我首先要引导和规范的。我先是根据孩子的不同程度对他们进行评估,和家长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家庭背景,再根据他们的不同特点,通过不同的教育形式,用自己足够的耐心去引导和规范。

爱心教育,开启智障孩子心灵

生活上我是孩子心灵港湾的庇护者,由于身心发展的欠缺,他们是同龄人眼中的另类,是别人嘲笑、讽刺的对象,也是家庭的负累,甚至于遭到父母家人的唾弃。我们班的东东,就是这样一个有肢体障碍的自闭症孩子。我清楚地记得,他第一次来学校时的情景。她的妈妈一边说一边哭:“韩老师,东东刚被确诊为自闭症时,我很绝望。家里人埋怨,朋友也嘲笑,邻居还指指点点,我们花了很多的钱对东东进行康复。我的家过得支离破碎,每当看到东东情绪异常、自伤或者攻击他人时,作为母亲,真的很心疼啊!我多么希望孩子能够健康快乐成长,不受到歧视,能够学得一技之长,能够自食其力啊!” 从那以后,我暗下决心,我要让孩子的世界里不再有嘲笑、讽刺,我要让他的生活充满赞美、阳光、鲜花和掌声。于是,课下我请教有经验的老师、查阅资料、看书学习了很多有关特殊儿童教育教学的知识。

东东情绪激动时就会尖叫、手不停地摆动、推别人、抠自己的脸,于是我就针他这一行为进行康复训练,用学到的情绪安抚法让他安静下来。他特别喜欢《泥娃娃》这首儿歌,每次情绪激动要攻击别人或自伤时,我就给他唱这首儿歌,他就能安静下来,然后我再温声细语的对他说:“东东,以后不要打人,这是不礼貌的,也不要抠伤自己,会疼的。”经过一段时间,东东进步很大,他情绪激动时已经不需要我给他唱歌了,他会不由自主地唱起《泥娃娃》,也没有了攻击性行为,我感到很欣慰,也看了他妈妈脸上未曾有过的笑容。

潜心教学,让智障孩子回归社会

自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担任着智障儿童的班主任、数学教学工作。在教学中,我深切地感受到智障儿童虽然思维迟钝、身心残障、注意力差、自控能力不强,但我从未放松过对智障数学教学的探索与追求。在数学教学中,我潜心钻研教材,灵活运用教法,不断改革创新,巧妙运用启发式、愉悦式教学方法,寓教于乐。在课堂上我采用最多的是游戏法,游戏活动能使智障儿童在听听、唱唱、玩玩、动动中增强学习兴趣,培养学习技能,获得愉快情绪。

我还特别注重智障儿童的生活教育,并以自己的道德情怀和爱心教育开启智障儿童的心灵,帮助他们回归社会。为了培养他们日后走向社会的自理能力,为它们的未来打好基础,我常带领孩子们去情景教室学习,创设了多种情境,让他们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比如:如何在医院挂号排队看医生,如何去银行排号取钱,如何去超市购物买单,如何在宾馆办理住宿等等。为了让孩子能够走进生活、适应生活、学会生活,2016年我还参与编写了以生活化为主旋律的校本教材。校本教材中针对中重度智障儿童的教学目标是掌握以衣、食、住、行为主的各相关领域的基本常识和基本技能,让他们走上社会后尽可能独立地适应家庭和社会生活。

特色教学,丰富智障孩子生活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我以陶行知先生这一思想为指导,以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主要目标,针对城里的孩子在自然、社会、生活方面的认识局限性和动手能力不足,在我们学校一角开辟了一块生活实践基地——菜地,从孩子每天要吃的蔬菜种植入手,把孩子带进田间地头,让孩子了解蔬菜及其种植的相关知识,体验种植、拔草、浇水的过程和乐趣,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培养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品德,在快乐中探究奥秘,在实践中获取真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为了丰富智障孩子们的生活,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我还开展了“趣味数学”社团活动,在有趣的游戏社团课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在玩中学,在学中乐。记得有次社团课的主题是“风力”,在课堂上我和孩子们一起动手制作了风车,然后我们一起想办法让风车转起来,在我的引导下,有的孩子用嘴巴使劲吹、有的孩子打开窗户利用自然的风力、有的孩子跑起来、有的孩子原地转圈圈…… 孩子们激动地说:“老师,风车转起来啦,转起来啦!”看着孩子们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我觉得开展社团课是有意义的,孩子们学到了课本之外的知识与技能:懂得了风越大(小)风车转的越快(慢),用嘴巴吹风车锻炼了他们的肺活量,做风车提高了他们小手做精细动作的能力。通过这项活动,我认识到将数学知识和康复训练融入到社团课中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全面素质,提升了学生的潜在发展力与创造力。

每一朵花都有她绽放的理由,每一个生命都有他(她)存在的价值。在特校这个大家庭里,我用自己的爱心铸造着我们的师魂,点燃每一位特殊学生的梦想。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虽然一点一滴的摸索举步维艰,但我依然满怀对学生的期待,对未来的憧憬,凭着满腔的热忱和不渝的执著,勇敢的肩负着这一神圣的使命,一步一个脚印去开创属于特殊教育的美好明天!

无论您漂泊到何处

这里都是您的灵魂树洞

关注我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