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案例分析】聋生面对突发事件应激能力培养与研究

 特教梦 2021-08-22

【案例分析】聋生面对突发事件应激能力培养与研究

范晓丽

禹州市特殊教育学校

一、案例介绍:

学生王某13岁,是一个安静、话不多的男生,一直担任班长,平时上课专心听讲,积极主动发言,特别热爱劳动,很热心地配合老师工作,是老师的得力助手。疫情后,开学表现与以前截然相反:早上不起床,不吃早饭,同学催促提醒几次毫无反应,还冲同学发脾气,经常不写作业,白天在课堂上睡觉,晚上精神很好,偷偷把手机带到学校,夜里玩游戏,爱独处,不与同学交流。

二、案例分析  

  结合自己所学的有关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及多年的班级管理经验,我认为王某产生这样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他患上了宅家后遗症:不愿被约束。疫情期间,宅在家里虽然也在进行网课学习,但毕竟不能和学校学习相比。相对而言,学生在家的学习比较松散。自律性、目标性比较强的孩子,学习的状态还不错。可自律性差的孩子学习就非常的散漫,生活也没有规律可言。重返学校以后,这样的学生心理上本能的就有抵触情绪,不想适应校园生活。再加上回校后学习、纪律的约束,和疫情期间居家学习的我行我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导致厌学。

其次,因为父母长期在外打工,与孩子缺乏沟通交流,孩子爷爷、奶奶虽然照顾孩子生活,但缺乏教育理念,要么过度溺爱,要么指责批评。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出现了青春期的叛逆,家长不知如何引导,再加上因为孩子听力残疾,又导致不知道如何与其交流,孩子做错了事情,只知道采取“打、骂”等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过后,又觉得亏欠他太多,宠着他惯着他,多数情况下满足他要手机玩游戏的一些无理要求。
       三、解决办法

 在进行了基础深入的沟通和交流后,我了解到学生心理问题的具体表现,也通过对原因的深入分析,对他提出了几点改善现状的意见和建议。
    第一,利用榜样的力量去感召他。设计以“抗疫,从我做起!”为主题的班会,通过观看钟南山、李兰娟院士及各地医护人员抗疫视频、各校学生疫情期间学习等资料,设计好每一个环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通过活动,让学生充分全面的了解疫情的相关知识,科学的认识、理解新冠病毒。提升病毒的防范意识,增强战胜疫情的信心。通过疫情中的故事,抓住教育契机,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责任。作为学生,今后应怎么去做。

第二,以“我的假期生活”为主题开展了一次展示交流活动,也可以叫做归校收心活动。也就是让孩子根据自己在假期生活里的所见、所闻、所感和自己的所学,结合自己的兴趣特长,自由组合,自选内容进行展示、分享、交流。通过活动,既让学生感受自己在学校生活的美好,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从而对新的学校生活产生喜欢、期待之情。

第三,恰当的处理学生假期作业未完成的情况,消除学生因未完成作业的恐惧情绪及担心老师因此厌恶的心理,消除学习后遗症。首先,和他交流了解未完成的原因,消除他心理上的恐惧或者抵触情绪。其次,结合新课的学习,变换不同方式来处理未完成的作业。针对孩子掌握的情况进行一些必要的练习,舍弃了其他不必要的作业。最后,和所有的孩子一起制定新学期的新目标、新计划,畅谈新学期的打算。密切关注他的思想动态,一旦发现问题的苗头,及时引导并且解决。一旦出现教育契机,及时抓住,正面引导,夸大其优点。

第四,班级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例如:读书交流、背书比赛、手语朗诵、钢笔字书法展示等活动,充分挖掘其潜能,并给予“跳一跳能摘到桃子”的目标,唤起他内心潜在的上进心,增强其自信心,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其积极向上的精神。

第五,和家长进行沟通交流,传授一些青春期教育孩子的理念及方法,叮嘱家长打骂不解决问题,多关心、理解、陪伴、引导孩子,让孩子从心理上切实感受到被爱。

经过上述几种方法的尝试,学生王某有了一些较大的转变,虽然与期待值还相差一定的距离。但能够遵守校规校纪了,学习上能够完成一定量的作业,有时还能和同学进行愉快地交流,逐渐融入了集体。

总之,疫情过后,对学生的心理疏导不可操之过急,一定要秉承着用心、耐心和细心的原则,注重教育引导,真正地走进学生的心里,和学生做朋友,才能让学生敞开心扉进行交流并且愉快地投入到新的学习生活中去。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 : tejiaomengzhuli

抖音号:特教梦

今日头条:特教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