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力浓气雄,行气消胀要药厚朴

 秦楚古方 2021-08-22

天人合一六吉堂 点击“六吉堂”关注公众号

神农本草解 丨作者 / 莲花笙     

这是六吉堂64篇原创文章

【性味与归经】苦、辛,温。归脾、胃、肺、大肠经。

功能主治燥湿消痰,下气除满。用于湿滞伤中脘痞吐泻食积气滞, 腹胀便秘痰饮喘咳

【临床应用】

1.用于湿阻脾胃、脘腹胀满以及气滞胸腹胀痛,便秘腹胀,梅核气等症。厚朴既能温燥寒湿,又能行气宽中,为消胀除满之要药,常与苍朮、陈皮等配合用于湿困脾胃、脘腹致胀满等症。本品行气作用较佳,对气滞胸腹胀痛,可配木香、枳壳同用;便秘腹胀,可配大黄、枳实同用;治痰气互结梅核气,可配苏叶、半夏等同用。

2.用于痰都咳嗽等症。厚朴又能温化痰湿,下气降逆,故可用于痰湿内蕴、胸闷喘咳,常与苏子、半夏,或麻黄、杏仁等同用。

【处方用名】厚朴、制川朴、制厚朴(用生姜、苏叶煎汁,趁热拌入,吸匀拌透,干燥后用。以增强温中散寒之功。)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按语】1.厚朴苦温,性燥味辛善散,能燥除脾家之湿浊,行散胸腹之气滞,无论有形、无形,凡属胀闷之症咸可用之,为燥湿行气、除满消胀之良药复能下气平喘,以治痰湿咳喘之症,但内热津枯者忌用

2.苍朮、厚朴苦辛而温,性均温燥,善治寒湿中阻之症,唯苍朮燥性较烈,燥湿而健脾,且能祛风胜湿以治痹痛、发散以解表、明目而治夜盲之证;厚朴则燥湿以行气,除满消胀之力佳,且能下气平喘以治喘咳之疾。

【方剂举例】厚朴三物汤(《金匮要略》):厚朴、大黄、枳实。治腹满而大便秘者。

半夏厚朴汤(《金匮要略》):半夏、厚朴、茯苓、紫苏、生姜。治七情郁结,痰涎凝聚,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胸闷不舒的“梅核气”;或痰湿壅阻,胸满气急;或中脘痞痛,伴有呕吐者。

心腹气痛丸(《上海市药品标准》):麝香、冰片、朱砂、珍珠、琥珀、木香、佛手、川朴、陈皮、沉香、降香、橘红、桃仁、三棱、莪朮、乳香、蒲药、延胡索、郁金、鸡内金。治气滞不舒,胸腹胀痛,突然发作者。

【本草经】味苦温。主中风,伤寒,头痛,寒热,惊悸气,血痹,死肌,去三虫。

本草经解:浓朴气温.禀天春升之木气.入足厥阴肝经.味苦无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阴心经.气味升多于降.阳也.难经云.伤寒有五.中风伤寒湿温热病温病是也.中风伤寒者.中风症也.风气通肝.肝脉与督脉会于巅.风为阳邪而伤上.所以头痛.其主之者.浓朴入肝温散也.寒热惊悸者.病寒热而惊悸也.心虚则悸.肝虚则惊.浓朴气温可以达肝.味苦可以清心也.肝藏血.心主血.血凝泣则成痹.苦可以泄.温可以行.故主血痹.死肌者.亦血泣而皮毛不仁麻木也.苦泄温行.故亦主之.三虫湿所化也.味苦燥湿.可以杀虫.所以去虫也。

【制方】浓朴同槟榔、木香、川莲、滑石、陈皮、甘草.治痢初起.同白术、人参、白茯、白芍.治腹胀.同生姜、陈皮、藿香、砂仁、半夏.治胃寒呕逆.

《医学衷中参西录》:「治胃气上逆,恶心呕秽,胃气郁结胀满疼痛,为温中下气之要药。为其性温味又兼辛,其力不但下行,又能上升外达。」故《神农本草经》谓其主中风伤寒头痛,《金匮》浓朴麻黄汤,用治咳而脉浮。与橘、夏并用,善除湿满;与姜、术并用,善开寒痰凝结;与硝、黄并用,善通大便燥结;与乌药并用,善治小便因寒白浊。味之辛者属金,又能入肺以治外感咳逆;且金能制木,又能入肝、平肝木之横恣以愈胁下掀疼;其色紫而含有油质,故兼入血分,甄权谓其破宿血,古方治月闭亦有单用之者。诸家多谓其误服能脱元气,独叶香岩谓“多用则破气,少用则通阳”,诚为确当之论。

【附案】一少妇因服寒凉开胃之药太过,致胃阳伤损,饮食不化,寒痰瘀于上焦,常常短气,治以苓桂术甘汤加干姜四钱、浓朴二钱,嘱其服后若不觉温暖,可徐徐将干姜加重。后数月见其家人,言干姜加至一两二钱、浓朴加至八钱,病始脱然。问何以并将浓朴加重?谓“初但将干姜加重则服之觉闷,后将浓朴渐加重至八钱始服之不觉闷,而寒痰亦从此开豁矣。”由是观之,元素谓∶寒胀之病,于大热药中兼用浓朴,为结者散之之神药,诚不误也。

愚二十余岁时,于仲秋之月,每至申、酉时腹中作胀,后于将作胀时,但嚼服浓朴六七分许,如此两日,胀遂不作。服浓朴辛以散之,温以通之,且能升降其气化是以愈耳。

愚治冲气上冲,并挟痰涎上逆之证,皆重用龙骨、牡蛎、半夏、赭石诸药以降之、镇之、敛之,而必少用浓朴以宣通之,则冲气痰涎下降,而中气仍然升降自若无滞碍。

长沙药解:【本经】味苦温。主中风,伤寒,头痛,寒热,惊悸气,血痹,死肌,去三虫。

味苦、辛,微温,入足阳明胃经。降冲逆而止嗽,破壅阻而定喘,善止疼痛,最消胀满。

《伤寒》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桂枝、芍药、生姜各三两,甘草、厚朴各二两,大枣十二枚,杏仁五十枚。治太阳伤寒,下后微喘者。下后中虚胃逆,肺金莫降,是以发喘。姜、甘、大枣,和中而补土,桂枝、芍药,疏木而泻热,厚朴、杏仁,降逆而止喘也。《伤寒》: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仁。

朴姜甘夏人参汤,厚朴一斤,生姜半斤,甘草二两,半夏半升,人参一两。治伤寒汗后,腹胀满者。汗后中虚胃逆,浊阴冲塞,是以胀满。人参、甘草,补中而培土,朴、半、生姜,泻满而消胀也。

《金匮》厚朴大黄汤,厚朴一尺,枳实四枚,大黄六两。此即小承气汤,而分两不同。治支饮胸满者。以饮居心下,肺胃郁阻,是以胸满。大黄破结而逐饮,枳、朴泻满而降逆也。

厚朴三物汤,厚朴八两,枳实五枚,大黄四两。此亦小承气汤,而分量不同。二方皆君厚朴。治腹满而便闭者。以滞气抟结,闭塞不通。枳、朴行滞而止痛,大黄破结而开塞闭也。

厚朴七物汤,厚朴半斤,枳实五枚,大黄二两,桂枝二两,甘草三两,生姜五两,大枣十枚。治腹满痛,发热,脉浮而数,饮食如故者。以外感风邪,经腑皆郁,经气不泄,故发热脉数。腑气不通,故腹满而痛。甘、枣、桂、姜,达郁而解外,枳、朴、大黄,泻满而攻里也。

厚朴麻黄汤,厚朴五两,小麦一升,麻黄四两,石膏如鸡子大,杏仁半升,干姜二两,半夏半升,细辛二两,五味半升。治咳而脉浮者。以中脘不运,皮毛不合,肺胃郁阻,浊气莫泄。麻黄发表而散寒,小麦、石膏,清肺而润燥,朴、杏、半夏、姜、辛、五味,降逆而止咳也。

大小承气汤、方在大黄。半夏厚朴汤、方在半夏。枳实薤白桂枝汤、方在枳实。王不留行散方在王不留行。皆用之,以其降浊而行滞也。

厚朴苦辛下气,善破壅塞而消胀满,下冲逆而定喘嗽,疏通郁迫,和解疼痛,除反胃呕吐,疗肠滑泄利,消宿食停水,调泄秽吞酸,止肠胃雷鸣,平霍乱转筋,下冲消滞物也。

去皮,姜汁炒。

《本草崇原》浓朴取其木质朴而皮浓以命名,一名烈朴,又名赤朴,谓其性辛烈而色紫赤也。洛阳、陕西、江淮、河南、川蜀山谷中,往往有之,近以建平、宜都及梓州、龙州者为上。木高三四丈,径一二尺,肉皮极浓,以色紫油湿润者为佳,春生叶如槲叶,四季不凋,五六月开红花,结实如冬青子,生青熟赤,实中有核,其味甘美。浓朴之实,别名逐折。《别录》云∶主疗鼠 ,明目,益气。)

浓朴气味苦温,色赤性烈,花实咸红,冬不落叶,肉浓色紫,盖禀少阳木火之精,而通会于肌腠者也。主治中风伤寒头痛寒热者,谓能解肌而发散也。助木火之精气,故能定肝心之惊悸也。气血痹者,津液随三焦出气以温肌肉,肝主冲任之血,充肤热肉,痹则气血不和于肌腠。浓朴气温色紫,能解气血之痹而活死肌也。去三虫者,三焦火气内虚,则生虫。浓朴得少阳之火化,而三虫自去矣。

愚按∶浓朴色赤性烈,生用则解肌而达表,禀木火之气也。炙香则运土而助脾,木生火而火朴大黄汤,用浓朴一尺,取象乎脾也。

《本草思辨录》浓朴苦温散湿满,其气向表;枳实苦寒泄坚满,其气向下。二物皆胃家气药。阳明病胃中燥结在血分,自宜以涤热逐实之大黄血药为君。然非气药为之前驱,则不能锐师直入,此三物并用之故。大承气又加芒硝者,芒硝亦血药而微兼治上,犹浓朴气药而微兼治表,余邪不至少留而咸寒尤能速下,不止如小承气之和胃已也。

枳朴主治多在中焦,故为承气要药。然枳实薤白桂枝汤枳朴并用,其证为胸痹与胁下逆抢心,则又何说?盖二物虽有温散寒泄之不同,而皆苦中有辛,苦多辛少。惟其为气药而兼辛,故心肺之部亦其所到。苦多则不能久停心肺,而可倚以散逆下气。枳实又为胁痛要药,与浓朴先煮多煮,所以平胸胁之逆满;内薤白等数沸,所以开心胸之阳痹。分之各尽厥职,合之则同建奇勋。方名出枳实不出浓朴者,以胁逆非浓朴所主也。

夫浓朴非所云气向表者欤,虽非表药而表证亦兼有可资,如浓朴麻黄汤治咳而脉浮,以浓朴然则半夏浓朴汤,治妇人咽中如有炙脔,非胸满非腹满亦无表邪,又何以用浓朴哉?夫咽中者心肺之部,千金此证,又点出胸满心下坚五字,非心胸间有湿痰凝阻,不至如是。半夏苓姜,有蠲饮之能,擅泻心之用,佐以苏叶之宣气理血,心胸间可由是旷然矣。不知千金谓咽中帖帖,吐之不出,吞之不下,其窃据之势,岂易遽拔。夫浓朴者,消痰下气,力浓气雄,于四物外别树一帜。盖四物以功胜而浓朴以力胜,合以成剂,奏效乃神,此浓朴所以匹半夏而并标之欤。

《本草求真》浓朴(专入脾胃)。辛苦。书言同枳实大黄。即承气汤。则于实满能泻。同苍术橘皮。即平胃散。则于湿满能除。同解利药。则于伤寒头痛可治。同泻痢药。则于肠胃能浓。大抵气辛则散。故于湿满则宜。味苦则降。故于实满则下。(经曰。太阴所至为中满。又曰。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胀腹大。皆属于热。又曰。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 胀。治宜察其腹满而痛者属实。腹满不痛者属虚。腹满不减。按之愈痛者。属实。腹满时减。按之不痛者。属虚。腹满而见散漫不实。兼有倦怠嗳气饱闷等症。则为胃气有亏。腹满而见光亮不暗。按则汨汨有声。及无燥渴等症。则为水邪内结。腹满而见大便不坚。时结时溏。溏则稍减。结则渐加。小便清利。甚则浑白如泔。其脉缓大而滞气日益甚。则为气虚不摄。但腹满属热者少。而属寒者多。今人治胀。非属牵牛商陆利水通道。即属浓朴枳实破气通结。殊为可惜。)今人不解。误以书载浓朴益气。及浓肠胃数语。不论虚实辄投。讵知实则于气有益。虚则于气无损乎?实则肠胃可浓。虚则肠胃不薄乎?(震亨曰。习以成俗。皆谓之补。哀哉!)至云破血杀虫。亦是气行而血自通。味苦而虫则杀之意。凡书表药功能。总是由药气味勘出。非是别药着治以自逞其意见也。朴即榛树皮。以肉浓紫色者良。去粗皮。姜汁炒用。(即干姜为使意。)恶泽泻硝石寒水石。忌豆。犯之动气。

《本草经疏》:「气味辛温,性复大热,其功长于泄结散满,温暖脾胃,一切饮食停积,气壅暴胀,与夫冷气、逆气、积年冷气入腹,肠鸣,虚吼,痰饮吐沫,胃冷呕逆,腹痛泄泻及脾胃状实之人,偶感风寒,气实人误服参、耆致成喘胀,诚为要药。然而性专消导,散而不收,略无补益之功。」

《本草汇言》:「宽中化滞,平胃气之药也。凡气滞于中,郁而不散,食积于胃,羁而不行,或湿郁滞而不去,湿痰聚而不清,用厚朴之温可以燥湿,辛可以清痰,苦可以下气。」

六吉堂|倡导天人合一中医生活

我是莲花笙

来自秦岭深山的民间中医人

每天分享经典中医理论及临床验案

中医外治小验方

只为传承传统中医药文化

以及成就人人都能获得健康的热切期盼

如果你对文章有不同意见与看法

请在文章后面留言

我们一起交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