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深圳学区房改革,终究还是选择了保守治疗…

 新用户3970GzOH 2021-08-24

前天,基于《深圳经济特区社会建设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中有关学区房改革的内容,我写了篇长文分析《关于深圳学区房改革,你必须要知道的…》,文末讨论很热烈。

原本一直以为需要等待后续官方执行细则才知道后续具体执行情况的,没想到很快深圳卫视《晚间报道》又邀请了深圳市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条例》研究和起草组成员熊义刚进行解读,外界又获知了一些更明确的学区变动趋势。


解读重点内容包括:
 
第一,深圳大学区的实施不会脱离“就近入学”的原则;
 
第二,大学区如果执行的好,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房产与学位的“捆绑”;
 
第三,深圳大学区政策基础是“入学积分制”,与北京“摇号积分制”不同。
 
针对这几条,我今天简单再评述几句。

显然,这个改革属于“保守治疗”,没有外界预料的那么“大踏步”。
 
首先,学区房未来还将继续存在。
 
不脱离“就近入学”原则,这一点不会改,情理之中,我个人也赞成。这条原则是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里的,再怎么改革,脱离了这个原则,也可以说是“违法”的。再一个,现在的城市这么大,不坚持“就近入学”原则,就是折腾学生和家长。
 
这条没毛病。
 
所以,深圳推大学区制要走的路径是,在“就近入学”大原则不变的情况下,将名校与周边其他学校组成大学区,对应的周边小区都可以填志愿报读大学区内的学校,打破房子和名校一对一的绑定。
 
但根据熊会长的解读,深圳大学区政策基础是“入学积分制”,与北京“摇号积分制”不同。也就是说,改革后,虽然楼盘和名校一对一的绑定关系被解除了,但是业主依然可以通过更高的积分来提升获得入读名校的概率,这个积分,一般是由房产入住时间、落户时间、社保长度等决定。
 
相比起北京“摇号积分制“所带来的比较大的不确定性,深圳的大学区制,具有经济实力的家庭还是可以通过早点买房增加积分来增加名校录取概率。

“大学区如果执行的好,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房产与学位的捆绑”,他这句话说的很有意味。这句话的关键词是什么?是“一定程度上“,这也就决定了,深圳依然会存在学区房,只是将目前在个别区域已经推行的大学区制逐步推向全市,给学区房降温,但学区房不会消失。
 
再一个,也是我在前天那篇文章里提到的,深圳要的是真的大学区制,而不是“伪大学区”。

现行的大学区制,部分区域的现状是,不管怎么搞大学区,结果依然有个别小区是妥妥有优先录取权的。如果大学区这么搞,就没意义。在熊会长的表态里,没有说的这么细,希望官方不会在这个问题上犯糊涂。
 
此外,非常意外的是,在深圳卫视这个长达10分钟的新闻报道里,完全没有提到《征求意见稿》中有关教师轮岗问题。
 
相比起大学区制,更能敲掉学区房堡垒的终极武器实际是教师轮岗。毕竟,前者只是“一定程度上”降低房产与学位的捆绑,而后者,则是让校长和名师不固定在任何一所学校,定期流动。

如是这样,名校的两条腿(好的师资和好的生源)断了一条,也就不存在什么“名校”了。
 
在上一篇分析里我也提到过,要推行教师轮岗,在现实中推行起来会存在非常大的障碍。我不知道为什么熊会长在解读这次《征求意见稿》时没有提到这个如此重要的一点,我也不能瞎猜。但我完全能理解的是,教师轮岗制必定是困难重重的。
 
很多网友总是觉得,校外培训这么一个万亿级别的行业,中央说灭掉就灭掉,更不用说学区房了。

我当然知道学区房是和校外培训一样牛批的避孕药,官方也一定会出台政策去限制学区房,但在打击学区房炒作时,绝不仅仅是只有“钱”的考量,里面有很多复杂的利益关系和阻力。
 
但我想,既然《征求意见稿》已经提到了教师交流这事儿,后续也不可能没有下文。只是,我谨慎地提醒大家,不能对这事儿抱太高期待,执行起来,恐怕离某些人想象的要差很远。
 
总而言之,这次学区房改革,可能只是一次浅尝辄止,尚且到皮不到肉,是一种保守疗法。
 
学区房,真是一言难尽,生命不可承受之重。
 
你说它是商品房的问题,其实是好学校不够、区域教育水平不均衡的问题;你说它是教育局的锅(学区房出问题家长维权一般找诉诸教育局,但其实这是城市规划的问题,因为建学校是城市规划范畴的事。
 
在七普数据公布前,我们并不知道原来深圳的常住人口是1700多万,而不是深圳官方原先给的1300多万。在这1700多万人里,户籍人口仅有500多万,而教育资源等公共配套又是按照户籍人口的配比建的。无论如何,不能由教育局来背锅。
 
外界应该要理解,量的问题(学校少)都没解决好,质的问题(好学校更少)更不可能解决好。量的矛盾,随着深圳这几年新建、改扩建学校,会逐渐得到解决。
 
但解决质的矛盾(教育资源均衡),难,太难了。因为悲观一点说,如果教师轮岗不能形成固定机制,拉平不同学校之间的差距可能都不是一件现实的事。再说了,不同片区的生源质量,也的确大不一样。所以追求学校质量的绝对均衡本身,也是一个不切实际的想法。
 
我们不能希冀让已经很好的学校变得不那么好,我们只能祈求通过zf的一些规划和安排,让不那么好的学校,可以变得更好一些,离名校的差距更小一些。
 
这个世界,竞争无处不在,教育资源的绝对公平分配,也是做不到的。我们的zf是很强大,但也不要以为它是无所不能的,它也会犯错,甚至面对有些问题会有心无力。这点大家要理解。
 
学区房的事儿,大家还是想开点好。祝各位周末愉快。
入交流群,买房咨询
欢迎添加下方二维码了解

Presented by
「深圳楼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