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0反式脂肪酸」,是骗人的吗?

 ldtsg1957 2021-08-24

现在走进超市,随意都可以找到“0反式脂肪酸”的食品,我们买食品一般也会挑选“0反式脂肪酸”的,可这类食品一定健康吗,“0反式脂肪酸”是否真的=0?

今天我们就来科普一下这个问题吧。

01

划重点

0反式脂肪酸≠0

国标规定食品0.3g/100g以下就可以标示「0反式脂肪酸」。

并不是有氢化油脂就一定有反式脂肪酸,可以通过工艺改进将反式脂肪酸量降到极低。

02

什么是反式脂肪酸

要了解“0反式脂肪酸”,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反式脂肪酸是什么?

简单来说,反式脂肪酸(trans fatty acids,TFA)是一种不饱和脂肪酸。

脂肪酸化学结构的主链是碳链,天然的不饱和脂肪酸一般是顺式脂肪酸,它们的两个氢原子在碳链的同一侧。

而TFA的两个氢原子在碳链的两侧,故称反式。

自然状态下是“顺式”的多,而在一些人为干涉下,或者满足一些条件后,“顺式”就可能会变成“反式”。

03

反式脂肪酸有哪些来源

其实反式脂肪酸这个东西,自然界也有,但是非常少。

比如,反刍动物体内的微生物会产生少量天然反式脂肪酸,所以我们在吃牛羊肉还有喝牛(羊)奶的时候,就可能会吃进去微量的天然的反式脂肪酸。

而人为导致的“反式脂肪酸”,出现在加工油脂的过程中。包括:

①食用油脂的氢化产品

反式脂肪酸大部分来自人工的植物油氢化产品。

植物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容易酸败变质,保质期比较短。而动物油脂保质期长,但是比较昂贵。

为了防止食用油脂酸败、延长保质期、减少在加热过程中产生的不良气味及味道,人们发明了油脂氢化工艺,同时还做出了人造奶油、起酥油、人造黄油。

②植物油精炼工艺

因为动物脂肪的稀少与昂贵,植物油脂成了人们生活中的主要脂肪来源。

而植物油脂在精炼脱臭工艺中,通常需要高温长时间加热,这也会产生少量的反式脂肪酸。

③反复使用的煎炸油

在烹饪时将油温加热至220度或以上油炸,或反复油炸油煎,特别是餐馆里的厨房,早点摊的油条、煎炸饼等,都会产生反式脂肪酸,随着加热的时间越长,产生的反式脂肪酸就越多。

反式脂肪酸有什么危害?能吃多少?

综合世卫组织以及我国《中国居民膳食营养指南》(2016版)的规定,成年人每天的反式脂肪酸摄入最好控制在2g以下。

反式脂肪酸会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

另外还有一些研究表明长期过量摄入可能会增加糖尿病、肥胖等慢性疾病的风险。

婴幼儿摄入反式脂肪酸的话,还可能导致生长发育受到影响。

关于反式脂肪酸害处的研究主要是针对人造的反式脂肪酸,没有证据表明天然的反式脂肪酸也对人体有害 。

04

如何避免摄入过多反式脂肪酸

鉴于植物油是中国人摄入反式脂肪酸的最主要来源,应当适量控制烹调中植物油的用量。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每日植物油摄入量应控制在25-30克。另外,不宜过多食用氢化植物油加工的食品,如威化饼干、奶油面包、派、夹心饼干等。

虽然反刍动物来源的某些食品(牛和羊的肉、脂肪、奶及奶制品)中存在天然的反式脂肪酸,但含量很低,而且这些食品是营养丰富的优质食物,因此我们不必因为其中的反式脂肪而因噎废食。

接下来就说说食品标签的问题,这也是很多网友关心的部分。

Q1 为什么明明是0还非得标出来?

国标规定了有一些食品必须标出反式脂肪酸含量。

所以这些食品不管是不是0,不管有多少,都必须标出来。

如果不属于强制标出范围的食品,也标出来了,那可能就是炫耀了。

Q2 标0等于完全没有吗?

不一定,按照国标, 反式脂肪酸只要含量≤0.3g/100g,就可以标示为0。

毕竟食品原料里也可能自带一些反式脂肪酸。所以规定必须是0才能标0是不现实的。

你也不要因为反式脂肪酸含量是0,就觉得可以放开吃, 这些食品里有可能还含有不少糖、饱和脂肪这些其他不健康的成分。

Q3 不标等于没有吗?

可以不标示的食品,就是原料里没有氢化油脂的食品,那也就是说没有加入人为制造的反式脂肪酸。

也不能说这样的食品一点反式脂肪酸都没有,可能原料里有天然存在的。

Q4 配料有氢化植物油,却标注“0反式脂肪酸”,是骗人的吗?

并不是有氢化植物油就一定有反式脂肪酸,比如可以通过彻底氢化,把反式脂肪酸含量降到极低。

而且食品里还要加其他的原料,所以最终成品里的反式脂肪酸含量降到0.3g/100g以下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