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何故?

 巴九公 2021-08-26

何焱林

昨日回看电视,搜到《典籍》(一),内容不过三四分钟,与数日前看到的大不一样,其时时长至少一刻钟以上,今所见仅伏生与主持人寒暄几句,鞠躬长揖而别,前之多数内容已经删削,不知何故!

须说明,主持称其为今之读书人,其所读《尚书》,如果她读过《尚书》,与伏生半毛钱关系也没有。欧阳,夏侯叔姪三家所传今文《尚书》,为伏生《书》,三国间渐次湮灭,入晋已不立于学官。然晋犹立郑玄所注杜林所传伏生《尚书》之古文写本(多了伪《泰誓》)。清人称之《今古文尚书》。马融、郑玄、王肃三家所注杜林《书》,即伏生书古文写本,已于五代至北宋间亡,现在之《尚书》是出自孔壁,传自孔安国之《古文尚书》,一些人称之伪书,梅书。

伏生(胜)于秦火前存《尚书》,入汉后传《尚书》,其后鲁之周霸、孔安国、洛阳贾嘉等颇能言《尚书》事,伏生于《尚书》之存、传,厥功高伟,今人当不忘记。

《典籍》(一)何以将主要内容削去,不得而知?是否与“清华简”有关?人称“清华简”再次证明了《古文尚书》伪,《典籍》(一)未称今《书》为伪书,梅书,且引了古文篇中一些名句,因而犯讳?

清阎若璩《尚书古文疏证》未证明《古文尚书》伪,举例即见。

阎称《古文尚书》为十六篇,析分为二十四篇,《疏证》第三条:“郑所注古文篇数,上与马融合,又上与贾逵合,又上与刘歆合。歆尝效秘书,得古文十六篇。”若然,郑注《尚书》,两晋立于学官,马、郑、王三家所注《尚书》至唐犹存,《古文尚书》何曾亡于永嘉?

《疏证》第十八条则称:“马、郑所注为伏生书古文写本,为二十九篇。”此为《史记三家注》,刘宋裴骃、唐张守节、司马贞所证实。

第二十三条称:“郑注得其真。”得孔壁《书》之真。复称:“晚出书不古不今,非伏非孔,而欲别为一家之学者也。”不古,不是古文学;不今,不是今文学。非伏,非伏生所传书;非孔,非孔壁书。而欲别为一家学,另起炉灶另开张,将古、今文学全部撇开,别造一部今《尚书》,今《尚书》全伪。哪来今文篇“是真的”?

如此前后矛盾,自圆其说尚且不能,能是严肃学术著作?能证明《古文尚书》伪?

清华简要再次证明什么?证明郑注为十六篇?则与《疏证》十八条违。证明“郑注得其真”?得壁《书》之真,则《古文尚书》未亡于永嘉。证明今《尚书》非古非今,非伏非孔?“现今流传了两千多年的《尚书》的今文部分則是真的。”岂非自掴?清华简再次什么也未证明。

“清华简”自2008年入藏清华,至今十三年,电视台在组织《典籍》节目时,怎么还不知清华简之一大功能在证明《古文尚书》是伪书。参与《典籍》录制之专家,虽未必全是泰斗,至少也是大师级学者,怎么不知会一二?主持人也提到“清华简”,还是撞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