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250篇 同人现代语言解读伤寒系列(13)

 同人王皓宇 2021-12-24

人体的热量(能量、动能)是血液带动氧气所到之处燃烧产生的。总之,人体的血液量是有限的,在脏腑和肌肉中需达到平衡。所谓体质虚弱的人,通常是脏腑质量差,脏腑萎缩、脏腑血液量不足的人。
过多发汗、腹泻、呕吐,是损失血液(津液)常见的三种方法。对于体质虚弱的人,这三种方法是应该尽量避免的。
68. 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
芍药,炙甘草各三两,炮附子一枚,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三服。
发汗,没有解决问题,原因是体质虚弱,脏腑血液量不足。一般怕冷不容易出汗的人都是脏腑血液量匮乏的人。这时候就不能继续发汗,反而要用芍药将血液向脏腑内收,用炙甘草保护津液,用附子去温暖内脏。从仲景的用药习惯看,炮附子温肾,可以加大肾脏处理净化血液的量,通过提高血液的含氧量和流速来增加身体的热量(身体越温暖,血流速度越快,单位时间身体得到的氧气越多)。
69. 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者,茯苓四逆汤主之。
茯苓四两,人参一两,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炙甘草二两,干姜一两半。
上五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二服。
身体的水分和津液依靠身体的热量来驱动,反过来,又是身体水液的流动产生了热量。对于身体湿气较重、容易积攒水液的人来说,发汗和下法后,人体的热量会更加损失。津液向下走就会导致“上热”,人就会感觉到烦躁。组方用四逆汤来温暖人体和维护津液,人参善于补上半部分的津液,茯苓的作用是让人体的水流动起来。
人体的水一旦流动变差,获得氧气和排污能力都会下降。仲景治病有清晰的运动思想。在茯苓四逆汤中,茯苓运动排水管“出口”,人参加四逆汤管“入口”。

70. 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不恶寒,但热者,实也,当和胃气,与调胃承气汤。
     人体发汗后,如果感觉到冷,说明身体虚,血液量不足。如果没有感觉到冷,则很容易化为内热。内热很容易导致肠道便秘,可以用调胃承气汤疏导肠胃,补充津液。
71. 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脉若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
猪苓十八铢,泽泻一两六铢,白术十八铢,茯苓十八铢,桂枝半两
上五味,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如法将息。
 人体津液中的主要成分是水分,如果出大汗很容易导致肠胃失水。肠胃失水,就会出现内热感到烦躁和口渴。这时候应该少量喝热水来改变这种情况。总体说来,人体是靠水的流动来维持生命的,失水的脏腑机能也会快速下降。当肠胃水分流失时,其机能也会随之下降。因此在这个时刻要少量喝水才能恢复人体机能,喝多了人体肠胃受纳不了反而会产生破坏作用。
如果脉浮说明有太阳表证,人体背部的足太阳膀胱经相当于人体体表的“径流”系统,人体正是依靠体表水液的持续循环流动来实现热平衡和生理作用的。当冷风作用在皮肤上,皮肤肌肉当中的水流就会变慢变差。人体体表的水液循环是通过体内的循环进行分配的,两者是“联动”的,体表循环变差很快就会影响到体内。肾和膀胱是人体主要的“排水口”,体表水循环变差,马上会联动到肾和膀胱,出现小便不利。一旦“排水口”出现问题,“入水口”马上也会出现问题,人体靠水的流动来散热。水流不畅内热就会导致口渴和感觉到内热,这时候用五苓散来解表并恢复水循环。(点击链接查看五苓散的组方原理)

72. 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
    这是仲景一贯语言表达方式,在讲完五苓散的症状和适用证后,再次进行归纳和总结,已做强调。
73. 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
茯苓二两,桂枝二两,炙甘草一两,生姜三两。上四味,以水四升,煮取两升,去滓,分温三服。
不同的体质在遭遇感冒时通常表现出来的症状有所不同,五苓散通常是膀胱循环变差积水。一般说来,身体哪个脏腑偏弱,生病时哪个脏腑就容易出问题。茯苓甘草汤则是水容易积攒到肠胃和皮下的腹膜组织。茯苓有通三焦加强水液循环的能力,因此作为君药,桂枝用来解表,生姜辅助茯苓来发散肠胃的水分。在祛水的时候注意维护津液,是炙甘草的辅助作用。一般人体肠胃积水的时候就不会感到渴,一般也不爱喝水。
74. 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上一条区别了五苓散和茯苓甘草汤的差别,主要的差别是是否口渴。本条再次强调其延展适用证,即人体内水流变差导致的烦躁,口渴,但是肠胃又不受纳水,喝水容易呕吐。
75. 未持脉时,病人手叉自冒心。师因教试令咳,而不咳者,此必两耳聋无闻也。所以然者,以重发汗,虚故如此。发汗后,饮水多必喘,以水灌之亦喘

人体哪里不舒服,通常就会不自觉的把手放在哪个部位。譬如,腹痛的人通常就把手放在腹部,腰痛的人经常会手叉腰。人体发汗主要依靠心脏的力量,在发汗过多后(譬如长跑运动员停下来后都会做叉手放在心脏的动作)心脏就会不适。如果不能听见医生的讲话,是发汗过多导致耳朵的气血供应不足,因此出现了听力下降。很多人在过量运动后会有耳鸣的感觉,实际就是透支导致身体变虚的缘故。如果多喝水,这时因为体内肠胃虚弱反而不能受纳水,就会导致喘。
76. 发汗后,水药不得入口为逆,若更发汗,必吐下不止。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侬,栀子鼓汤主之;若少气者,栀子甘草鼓汤主之。
栀子鼓汤:栀子十四个,香鼓四合(绵裹)。上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得二升半,内鼓,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为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栀子甘草鼓汤方:栀子十四个,炙甘草二两,香鼓四合。上三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甘草,取二升半,内鼓,煮取一升半,取滓,分两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如果发汗过多,人体的脏腑就会受损。肠胃受损后就喝水服药就会呕吐。如果发汗加上吐,就会进一步导致人体水分流失。心里感到不舒服加烦躁,伴随入睡难。
按照归经理论,栀子的定位是“三焦”,气味是一股淡淡的清凉之气。和西医的化学视角不同,中药的作用是通过药物的气味来改变人体的气血运行模式以达到健康的目的。一般说来,有气味的药物偏于向上和向外,没有气味的药物偏于向下和向内。气味重的药物力量大,气味轻的药物力量小。栀子的味道闻起来轻轻凉凉的,所以它主要善于散除皮下三焦的郁结热。豆鼓是发酵的食物,可以辅助来宣散肠胃和三焦的热(点击链接查看栀子鼓汤组方原理)。如果感觉气不足,可以加甘草来补肠胃。

77. 发汗若下之,而烦热胸中窒者,栀子鼓汤主之。
78. 伤寒五六日,大下之后,身热不去,心中结痛者,未欲解也,栀子鼓汤主之。
    77和第78条都在讲述内热积蓄在胸腔导致的烦闷和疼痛。
79. 伤寒下后,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栀子厚朴汤主之。栀子十四个,厚朴四两,枳实四枚。上三味,以水三升半,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两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这一条突出的腹满心烦,患者的体质可能平时小腹就容易积湿积浊,所以加了厚朴来宽肠利气,加枳实来“清扫”肠胃。
80. 伤寒,医以丸药大下之,身热不去,微烦者,栀子干姜汤主之。
栀子十四个,干姜二两。上两味,以水三升半,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这一条强调了用丸药泻下,泻下后身体会变凉,这时加干姜暖肠胃,栀子取胸腔胸膈的热。
81. 凡用栀子汤,病人旧微溏者,不可与服之。
    栀子是一个寒凉的药,主要用来散胸膈的热,如果经常大便溏,则说明身体虚寒,不能服栀子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