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头采米针也带叶片?最早采摘的白茶,难道不是只有芽头吗

 雾霭霾 2021-08-27

图片

《1》

头采米针,该不该有小鱼叶?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来介绍一下,什么是头采米针?

从广义上来说,它是白毫银针中的一员。

而从头采米针的名字中,我们还可以分析出另外两层意思。

第一层,是“头采”。

“头”字在汉语字典中,有领头的;次序居先的;第一的意思。

而头采,顾名思义,指的是白茶树在休眠了一个冬天以后,厚积薄发,萌发出的第一拨芽头。

在冬去春来,杨柳吐绿,万物苏醒时,嫩芽也悄悄地钻出了枝头。

而茶农们也看准时机,将这一颗颗才冒头不久的芽头,采摘下来。

图片

图片

第二层,是“米针”。

这其实是一个形象的比喻,因为头采米针的个头和中期银针略微有点不同。

短一些,瘦一些,嫩嫩的,萌萌的,身披厚实的白毫。

芽头像米粒般饱满肥壮,但又有些层次不齐,身材高矮胖瘦不一。

不过,这也是正常现象。

白茶的采摘,又不是流水线产品,怎么可能做到完全大小均匀呢?

好比纯天然的美女,自然是各有各的风韵,而不会像整容脸那样,让人看得“脸盲”。

头采米针,是白毫银针中特点的存在。

产量稀缺,养分充足,是白毫银针中当之无愧的“顶流”。

可即便如此,头采米针仍然是白毫银针大军中的一员,这点无法改变。

小鱼叶,是必不可少的。

福鼎白毫银针的标准长相,是一旗一枪,所谓的枪,指的是芽头部分,而旗则是芽头边上的贴身侍卫——小鱼叶。

小鱼叶又称小叶壳,它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叶片,而是呈壳状,尚未完全舒展开来。

很多人被国标中的“单芽”所限制,认为白毫银针就只有光秃秃的芽头。

其实,这是犯了常识上的错误。

图片

图片

《2》

单芽,并不等同于独芽。

白茶国标里所述的单芽,是一旗一枪,有芽头,有护旗,没有叶片。

前面也提到,小鱼叶呈壳状,在植物学上还不算是叶片。

在现实生活中,所谓的单芽,正是以这种芽头+小鱼叶的方式,存在着。

有旗有枪,才是白毫银针。

并且,小鱼叶,是白毫银针的防伪标志。

当白毫银针被采摘下来,还处于茶青阶段时,芽头和小鱼叶是并拢在一起的,紧紧贴合。

就像是还没剥壳的笋,形态完整。

图片

图片

但在制作的过程中,茶叶经历了萎凋和烘干,逐渐失水。

小鱼叶和芽头,便悄悄地分开了一些距离,形成了“一旗一枪”的形态。

当然,由于成品茶的含水量极低,始终处于干燥的状态。

因此,在拣剔和运输的途中,可能会有一部分小鱼叶脱落,只剩下光秃秃的芽头。

但这也只是少量,大部分的白毫银针,依然保持着标准的模样,一旗一枪。

因此,买到带有小鱼叶的白毫银针,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了。

而既然头采米针也属于白毫银针,有小鱼叶,又有什么好奇怪的吗?

从视频中,不管是小鱼叶,还是芽头的饱满程度,亦或是颜色,都能基本判断,那款头采米针的模样正常。

只因为有小鱼叶,而质疑其真假,实在是太过于想当然。

若继续误会下去,想必只会离真正优秀的白茶,越来越远。

图片

图片

《3》

只有光秃秃芽头的,那种独芽的白毫银针,品质未必优秀。

反之,可能存在着种种猫腻。

当市场认准只有芽头的白毫银针时,那些按奈不住内心恶魔的人,又开始作妖了。

“全芽头的白毫银针,是用最顶级、最高端的原料制成的。”

这样的话术,相信不少茶友都曾经听过。

不可否认的是,一眼望去,全是芽头的白毫银针,的确会让人心生欢愉。

但再仔细一看,不论是芽头的饱满程度,还是长短,都和真正的白毫银针判若云泥。

只道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头采米针,是白毫银针采摘期最开始时萌发出来的。

而到了中期所摘的白毫银针,也就不再是米针,而是大家在市面上看到的那种。

芽头饱满肥壮,但不像米针那般娇小,略长、略胖一些。

图片

图片

而到了尾期,和白牡丹交接的时候,白毫银针的芽头变得愈发细长、瘦弱,它们被称为“尾针”。

和头采以及中期的白毫银针相比,尾针的养分,略显不足。

它的小叶壳,也逐渐舒展,成为了叶片。

很显然,很难再把它采摘成一旗一枪的模样,毕竟张开的叶片,无法变回叶壳状。

所以,有人便想出了一个办法:剥针。

把尾针的叶片剥掉,变成一颗单芽,就能当成特级白毫银针来卖,比普通的白毫银针甚至卖得更贵。

或是把牡丹王,也就是特级白牡丹的叶片剥掉,同样用来充当白毫银针。

图片

图片

要知道,虽然牡丹王的品质也很优越,但毕竟还是属于白牡丹。

白毫银针和白牡丹的价格,差得可不是一星半点。

也正是钻了“单芽”的空子,市面上在售卖的独芽白毫银针,大多数是这样来的。

香气和滋味,和真正的白毫银针相比,自然是有区别的。

可见,以貌取茶的现象,在茶圈中十分常见。

人都是视觉动物,但一心钻在了外貌上,而忽略了品质,买到劣质茶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加。

图片

图片

《4》

看着一旗一枪,模样标准的白毫银针,再看看那些独芽的,剥叶而来的银针。

心中,感慨万千。

想到了那些没能考上100,只得99的孩子被她们的父母嫌弃的样子,还挺心酸的。

而因为小鱼叶,被大众质疑的头采米针,也定然是怅然若失。

茶叶不会开口说话,更无法表达情绪。

唯一能证明自己的,就是用美妙的香气和滋味,打动大家。

如果因为部分人的主观想法,使“小鱼叶”成为了怀才不遇,成为了假的。

那么,到了将来,真正白毫银针还能顺利存在吗?

而通过剥叶而来的白毫银针,又能走得多远呢?它真的能代表福鼎银针吗?

难,很难。

假的始终是假的,没有什么能让其变成真实,皇帝的新衣也不能。

图片· end ·

小陈茶事旗下白茶公众号“白茶大课堂”出品

微信号:taimumagu

每天一篇白茶原创小知识

让您更懂白茶!  

想了解更多白茶知识,

可以购买《白茶品鉴手记》

首批500本仅24小时售罄,
现在购买,还有机会获取村姑陈签名手书。
……

图片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