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临帖是书家一生的“体验”,对临摹的理解决定了你未来的高度

 悠闲龙夫 2021-08-27

很多书法老师说:学习书法,临帖是一生的功课。我现在却想说:临帖是书家一生的“体验”。

把书法当作功课,往往给人的感觉是被动的学习,而如果把临帖当作是一种人生的“体验”,则是一种双向的交流学习,因此,对临帖的理解,决定了你未来书法成就的高度。


还在犹豫要不要临帖吗?

网上对学习书法有很多不同的声音,有些人懒于学习,而直接想享受书法的挥洒之趣。而且时不时拿出来晒晒,号称创新的“XX体”。还有些人在网上说,临帖就是顽固不化,自己不临帖,想怎写就怎写,任意挥洒创造自己的风格,只要好看就行。

不知何时,好看成了判定书法好坏的唯一标准了,可是你若问他什么是好看的字呢?有什么标准吗?往往都说不出个一二三来。碰到这样的人我就会问他,你为什么要让小孩子上学啊?不上学不行吗?

我个人认为,一个人要有所发展就要受教育,一个国家教育水平的高下,决定了这个国家的强弱。我们上学学习的课本知识是哪里来的呢?就是前辈的经验、知识的传下来的啊。有没有一个科学家是不学习自己就会发明创造的呢?肯定没有。

我们上学学习前辈的知识,这点我们能够认同和理解,那么学习书法,学习前辈、名家的本事,为何就要有异议呢?

刚开始学习书法的时候,我们其实并不知道什么是书法的“好与坏”,你眼中的“好”不一定就是真的好,你眼中的“不好”也不一定是真的不好,只有通过学习才可以让我们明辨是非。

什么是临摹

我们刚开始学习书法的时候,常常会听到“临摹”一词。临摹是临和摹两个动作,两种练习方法。

摹是用透明纸覆盖在字帖上,用笔跟着字帖上的笔画重写一遍,尽量让自己写的能覆盖住字帖上的字,但也不要超过笔画的范围。


摹写,其实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上面我们说的直接蒙在字帖上用毛笔写。还有一种是蒙在字帖上,用毛笔的笔尖,用很细的线勾画出字帖每一笔的轮廓,勾完之后,再用笔填墨书写。

第二种方法我们称作双钩,双钩的方法其实还是很实用的,通过双钩,能加深我们对字帖上笔画的细节的认识,我教小孩子写字的时候,常常会用到这种方式,特别是有些反复写不好的字,这种方式还是挺好的。

临呢,是比对字帖,通过观察之后进行对照着写。相比较而言,临比摹要难一些,需要你去观察、比对,很认真才能临得像。摹有时候太容易跟随,很容易形成一种机械性动作。所以,摹的时间不可太长,或者临的过程中,遇到难写的地方,可以适当加入摹写动作。

升华对临帖的认识

一般人对临帖的认识,就是简单地模仿,但自古以来,所有的书法大咖们,在其日常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功课就是临帖。他们的临帖有主动临、被动临、客观精确临和主观取舍临,等等。总之,这是这些大咖们非常重视的事情。


例如,王铎的训练方法就是“一日临帖,一日应请索”,就是一天临帖,一天创作书写。所以,对临帖的认识,会随着对书法的学习深入而提高。

启功先生有一句诗云:“曾向蒙庄闻谠论,古人已与不传亡。”意思是说:曾经听庄子说,古人的事迹如果没有流传于后世,那么这个人就不会被后人知道,真才是真正的死亡。

正是因为有了碑帖的存在,当我们面临碑帖的时候,我才有了跟古代先贤面对面的机会。因此,临帖的临,不仅仅是简单地模仿,更有接近。面对的意思。穿越千年的时空,让我们有机会面对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面对不同的法帖,就是和不同的古人进行交流,就有了一次次不同的人生体验。


欣赏《兰亭序》的时候,总是能让我恍惚看到那“天朗气清”的暮春,“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之旁,王羲之和一群好友“曲水流觞”谈古论今,王羲之手执鼠须笔,或是在一卷纸上畅快书写,或是停笔“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而捧起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又能依稀见得颜真卿老泪纵横,奋笔疾书:“贼臣不救,孤城围逼,父陷子死,巢倾卵覆。天不悔祸,谁为荼毒。念尔遘残,百身何赎。”家仇国恨,化作斑剥的墨迹,千年以来,以自己独有的方式在述说给看他的人。


如果只是把临帖理解成一种书法的技巧训练,而不得不进行的学习,甚至想快速渡过这个阶段,那么我想你会错失很多的书法乐趣。“临”是面对、接近,是和古人进行双向的互动。当你愿意俯身向先贤臣服的时候,才能放下身上无谓的自我和执拗,愿意用心去观察、感受那些精微之处。

书法的创新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临帖是对古代中国文化的继承,在此基础之上再进行有源头的渐进,在汲取和滋养中,静待开花结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