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瓷器-第4期 本期是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瓷第4期。 本期继续介绍唐三彩。上期是动物造型,这期则欣赏人物造型。 唐三彩中人物多数是各类俑,最常见的是文官俑、武士俑、侍女俑等。这是当时皇室成员墓中的明器。这些人俑造型写实,准确记录了当时人物的长相、衣着、配饰等等,几乎相当于流传千年的照片,帮助我们直观了解千年前大唐人物的实情。欣赏时让人浮想联翩。 “喜欢博物馆”曾经多次介绍唐三彩,链接如下,横向比较,帮助你形成系统的标准资料库。 三彩文官俑 唐 故宫博物院藏 这是一件文官俑,反映的是当年的一名文官。 文官表情肃穆,看上去刚正不阿,可能是一名敢于纳谏的正直之士吧。 故宫收藏的几件人俑,体量巨大,几乎和真人一般大小,是唐三彩的早期作品。 欣赏这类器物,要注意它们的史料价值,结合鉴别特点和艺术性,收获最大。 有关唐三彩,之前这篇文章介绍非常详细,你可点击链接回顾: 三彩文官俑 (面部细节) 唐 故宫博物院藏 人俑的面部原来不施釉,烧成后面部彩绘,千年后彩绘剥脱不少,凭仅存的残彩还能想象千年前的精美。衣服施三彩釉。 三彩文官俑 (正面细节) 唐 故宫博物院藏 三彩文官俑 (侧脸) 唐 故宫博物院藏 三彩文官俑 唐 故宫博物院藏 这是另一件文官俑,帽子和之前那位不一样,应该是当时流行的两种不同款式,表情同样肃穆,一副忧国忧民的样子,可以想象当年皇帝并不好当,身旁总陪伴着一群严肃的人。 三彩文官俑 (正面细节) 唐 故宫博物院藏 三彩文官俑 (服饰) 唐 故宫博物院藏 此处注意衣纹的处理,流畅自然,另外衣服边施的三彩釉,用的是失蜡法,当中白色的地方原来有蜡,上釉后有蜡处留白,入窑烧后就形成这样的效果。这是鉴定的关键之一,重点是“自然”。 三彩天王俑 唐 故宫博物院藏 这件是天王俑,非常生猛,左手原来握有武器,年代久远已经朽烂。 天王俑和武士俑目的是镇邪,所以表情必须凶猛,武力值也应该爆表。我自己喜欢这类俑,因为给人生气勃勃的感觉,这才是大唐的味道。 三彩天王俑 (正面细节) 唐 故宫博物院藏 三彩天王俑 (面容和服饰) 唐 故宫博物院藏 看看这身盔甲,这是皮甲,制作精美,直观反映当时的盔甲制作水平和工艺。日本人从中学到不少东西,因此从之后日本武士盔甲上能看到不少中国唐代盔甲的影子。 三彩天王俑 (细节) 唐 故宫博物院藏 细节,细节,鉴定的细节。 三彩天王俑 (底座细节) 唐 故宫博物院藏 这里放两张底座的图,毫无美感可言,其实还是为你提供鉴定的资料。 一般底座部分容易忽视,因此仿品在这些地方就容易露出马脚,有兴趣你可以仔细观察。 秘诀同样是两个字“自然”。千年时光导致的风化和短期靠化学药品腐蚀之间的区别是很大的。 三彩天王俑 (底座细节) 唐 故宫博物院藏 三彩武士俑 唐 故宫博物院藏 另一件武士俑,造型没有之前那件天王俑夸张,艺术效果略逊,不过史料价值很高,特别是服饰。 三彩武士俑 (上半身细节) 唐 故宫博物院藏 三彩武士俑 (面部细节) 唐 故宫博物院藏 这个表情还是很豪横的! 三彩武士俑 (服饰细节) 唐 故宫博物院藏 三彩武士俑 (足和座底) 唐 故宫博物院藏 三彩女立俑 唐 故宫博物院藏 唐三彩中侍女俑很多,反映那个时代妇女的外貌、服饰和妆容。普遍胖乎乎的女孩,看着可爱。 先欣赏到这,周末愉快! 以下是“喜欢博物馆”的瓷器合集,方便你随时回顾。 喜博随意门-国立东京博物馆-中国古代书画 | 雕刻 | 瓷器 | 合集 故宫博物院瓷器系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