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薛永武:美育理论为审美与人才开发提供了启迪

 新用户5331MFnj 2021-08-30

启人才教育的新视野

美育学是介于美学与教育学之间形成的一门交叉学科,而人才美学则是人才学与美学交叉渗透融合的产物,既受到人才学的影响,也要受到美学的影响。从人才美学的形成与发展走向来看,人才美学还直接受到美育学(亦称“审美教育学”)的影响。

30年来的人才美学理论大体上可以划分为“前人才美学”与“人才美学”两个阶段:

一、前人才美学时期

前人才美学时期:1979~1999年。在前人才美学阶段,以审美教育理论为缘起,教育学与美学的交叉渗透为人才美学的生成提供了理论动力。从1978年改革开放后的拨乱反正,到1986年12月国家教委艺术教育委员会成立,这一阶段主要是批判极左思潮对美育的否定,争取恢复美育在教育方针中应有的地位。周扬、朱光潜和洪毅然等诸多前辈先后发表文章,洪毅然在《论美育》一文中大声疾呼:“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也是不应当忽略美育的!”随之,在1980年第一次全国美学会议上,许多学者倡导恢复美育,此后,中华美学会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都成立了美育研究会。1986年12月国家教委艺术教育委员会成立,标志国家对美育的高度重视。1999年6月13日,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文规定把美育纳入教育方针。这十几年是美育研究茁壮成长的时期,初步形成了美育研究的新浪潮。

其中,朱光潜先生尤其注重人生的审美理想,他认为,人生应该追求心灵的享受,就是真善美三种价值。学问、艺术、道德无一不是心灵的活动,人如果在这三方面达到最高的境界,同时也就达到最幸福的境界。因此,在他看来,一个人的生活是否丰富,就是说有无价值,要看他对于心灵或精神生活的努力和成就的大小。实际上,朱光潜的这些表述,客观上已经具有了人才美学思想的萌芽。

二、审美教育对研究人才美学的启迪时期

审美教育对研究人才美学的启迪时期:1999~2005年。这一阶段是美育研究走向深入和拓宽领域的时期,人才美学研究开始萌芽和发展。在美育研究方面,学者们从研究学校教学中的美育、学校环境的美育,再到社会美育、自然美育和艺术美育,各类研究不断深入。审美教育的实质是施教主体以美的形式和内容,对受教者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教育,促进受教者的和谐发展,达到以美育人的目的。在这一点上,审美教育与人才美学具有相同和相通的特点。

纵观美育研究和人才美学研究,从1979年到现在,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了美育丰富的内容,主要内容有下面几点:

关于对美育史的研究

从美学史的角度来看,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都具有悠久的审美教育的历史。学者们探讨了西方古希腊时期柏拉图的美育思想、贺拉斯的“寓教于乐”,特别是席勒《审美教育书简》中的美育思想,揭示了西方审美教育的悠久传统。同时,学者们还探讨了中国古代的“乐教”传统,分析了孔子“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美育思想,研究了《乐记》中“移风易俗”和“天下皆宁”的教化思想。特别是到了近现代,清末民初的王国维1906年写的《论教育之宗旨》一文,在近代中国教育史上第一次提出“德育智育美育(即情育),三育并行逐渐达到真善美的理想,又加体育,便成为完全之人物”,初步具有了全面发展的思想。蔡元培在1912年任教育总长时,教育部公布的教育宗旨是:“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蔡元培还提出“以美育代宗教说”,认为“美育者,应用美学的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情感为目的者也”。蔡元培对美育的理解虽然还不够完整,但能够把美育列入教育方针,强调了美育对情感的陶冶作用,这在中国教育史上是一个创举。

学者们还对传统美育进行了反思和总结。单世联、徐林祥的《中国美育史导论》以翔实的史料表明传统美育精深博大、源远流长,熔铸了恢宏而灿烂的古代文明,同时也指出了传统美育具有不可避免的历史局限性,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人的自由性和创造性。

对于美育作用的研究

从美学史和教育史来看,许多美学家和教育家普遍重视美育,大力倡导美育,认为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但在讨论我国教育方针时,仍然存在着“德、智、体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三种主张,甚至也有人主张把美育并入德育,或将美育渗透到全面发展教育的各个方面。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美育的多种作用进行了深入探讨,主要有如下几点:

1.美育具有完善人格的作用

关于美育具有完善人格的作用。学者们普遍认为,对健康人格的教育与培养已是当务之急,而审美教育对塑造健康人格方面有着重要意义。譬如,赵洪恩的《美育与人格塑造》、杜卫的《试论美育的心理机制》、刘军的《论审美教育与健康人格的关系》等。学者们认为,美育发展人的感性,也有利于人的理性的健康发展,最终使二者统一和协调起来,是塑造健康人格必不可少的手段。除了专门研究美育完善人格的文章以外,很多谈美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文章,也几乎都谈到了美育促进人格完善的问题。

2.美育具有培养审美感知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的作用

关于美育具有培养审美感知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的作用。譬如,向东方的《浅谈第二渠道中的审美教育》、柴焰的《现代境遇中审美教育的功用》、姜敏的《论艺术教育与审美教育》等。学者们认为,审美创造力是一种表现美和创造美及欣赏美的能力,培养和开拓这种能力是审美教育更重要的任务,人们感受和鉴赏美是为了创造美。许多探讨美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或者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文章,也几乎都涉及到培养审美感知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的内容。

3.美育具有开发创造潜能的作用

关于美育具有开发创造潜能的作用。譬如,申振信的《审美教育与科学创造力——谈智育必须和美育相结合》、杜卫的《美育与创造力的发展》、薛永武的《审美:诱发潜能的加速器》、刘向信的《试论审美教育与人的创造能力的培养》、李颖、王洪波在《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发表《审美教育——提升创造力的基本路径》、张阿霞在《河南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发表《试论审美教育对人的创造潜能的开发》、胡炼在《当代教育论坛》2008年第7期发表《审美教育与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学者们普遍认为审美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审美教育能激发人们对科学现象和科学理论的探求,有利于培养人的创新性思维。

4.美育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关于美育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学者们认为,美育对人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也是整体性的,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譬如,王晓旭在《教育研究》1985年第8期发表《美育史及美育的作用初探》、赵国乾在《许昌师专学报》1999年第3期发表《论审美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刘士林在《民族艺术》2001年第1期发表《审美教育与人的人性化》、段虹在《北方论丛》2001年第3期发表《审美教育与人的完善》、吴雨潼在《黑龙江社会科学》2002年第5期发表《人的完善:对审美教育的价值呼唤》、曾繁仁在《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6期发表《审美教育:一个关系到未来人类素质和生存质量的重大课题》、贺克、李越恒《大学教育科学》2003年第1期发表《加强审美教育 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谢春玲在《中州大学学报》2003年第7期发表《试论新世纪审美教育的紧迫性》、周立群在《教育科学论坛》2008年第4期发表《审美教育:素质教育的当务之急》等。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深入探讨了审美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

5.美育对于科学的促进作用

关于美育对于科学的促进作用。譬如,贺志朴、姜敏的《艺术教育学》认为,艺术教育的功能渗透或融入科学活动,有助于科学认识真理。审美把握事物形式的多样性,可以作为科学认知的起点,从多样化的现象中去寻找事物的因果联系,有助于从直观中认识真理的实在性。艺术审美与科学认识可以相融不悖。审美作为创造形式活动,培养和锻炼人们对形式的自由直观、操作和制造能力,融入或转化为技艺和技术,构成物质性的自由造形力量,从而实际创造一个审美的物质文化世界。柴焰在《中国成人教育》2003年第 3期发表的论文《以美启真——审美教育的现代意义》也从审美的角度出发,探讨了美育对于求真的重要性。

6.美育对于培养跨世纪人才和建构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

关于美育对于培养跨世纪人才和建构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譬如,王畅在《教育研究》1991年第11期发表《审美教育的类型与文化型的审美教育》、马兰芝在《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5期发表《审美教育与跨世纪人才培养》、赵伯飞、张涛在《理论导刊》2007年第1期发表《论审美教育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等。学者们认为,人的素质的完善与审美教育密不可分,美育是人类实现自我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建设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除了上述研究美育的论文以外,改革开放以来,还出版了较多的美育理论专著和教材。比较有代表性的有:

曾繁仁在山东教育出版社1985年出版了《美育十讲》;

杨恩寰在辽宁大学出版社1987年出版了《审美教育学》;

蒋冰海在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了《美育学导论》;

杜卫在暨南大学出版社1992年出版了《现代美育学导论》;

单世联、徐林祥在广西教育出版社1992年出版了《中国美育史导论》;

廖家骅在人民音乐出版社1993年出版了《音乐审美教育》;

金开诚、龙协涛在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年出版了《现代美育教程》;

曾繁仁在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了《走向21世纪的审美教育》;

梁福鎮在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1年出版了《审美教育学》;

曾繁仁在山东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了《中西交流对话中的审美与艺术教育》;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全国高校音乐教育学会组编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出版了《美的启迪--全国著名专家谈美育》;

 廖家骅在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出版了《音乐成才之路∶关于音乐人才学的构想》。

此外,研究中小学各科教学的美育文章和论著数量相当客观,特别是研究语文教学美育的文章尤其丰富。

美育研究侧重于对受教者特别是青少年进行审美教育,主要是侧重于教育,通过审美教育,促进青少年的成长与成才,这对于建立人才美学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但是由于美育学侧重于教育,因此,其研究思路仍然是单向度的,既没有研究人才的审美价值,也不研究人才与审美的互动问题,而“教育”的本质过多地体现在他律,而不是自律,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压抑和束缚了受教者的主体性和自由性,在实践层面上具有不可忽视的局限性。

责任编辑:张涛

好 书 推 荐

简  介

       薛永武《审美与人才开发》一书是“十二五”国家重点出版物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人才强国战略出版工程出版物,由中组部归属的国家级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年出版。

       该书是人才美学的代表作。作者运用了哲学、社会学、人才学、美学、文化学、教育学、现代仿生学、脑科学、思维科学、价值论哲学等多种研究方法,对于青少年的成长与成才、对于家庭和各类学校教育,提供审美的视角和方法,通过审美全面激发人们的想象力、感悟力和创新能力,促进人才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的全面开发;对于国家人才战略和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而言,拙著对于全社会克服金钱和权力对人性的异化,引领人生超越平庸,走出人生迷途,促进全社会的人才开发,对于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