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玉圈内的臭虫(模压赝品)

 古玉文化研究 2021-09-03

    不知从何时起,古玉圈内出现了模压的器物,早期一般用于较为夸张器物,龟兽之类,有一般古玩常识的朋友都可轻易识破,近些年出现了一些模压高仿版,这类玉器以纹饰经典,玉质熟透温润,整体呈现多种沁,行家远看皆有一眼,细看之下,惊出一身冷汗,终究模压工艺还是对春秋战汉古玉下了手

以上两图初看有一眼,实则模压

   从古玉专业的角度来说,这类臭虫最大的迷惑性是”原料主要采用真正的玉粉混合压缩,以重力加压合模而成,所用玉料的比重与真正的玉器差不多,且上手后敲之有声,虽然达不到钢板玉的清脆,但是和老玉器基本差不多,迷惑性最大的地方在于,这类臭虫是用真正的馆藏古玉蓝图作为模具,所以在器形采用真古玉翻作模具,因而成品形似度高,初胎成模后,流水线上的工艺师会对古玉工艺进行二次加工或打磨,并且刻意模仿老的工艺,对初学者具有一定的欺骗性,又因其组成部分为随意添加的颜色玉粉合模或多种颜色玉粉搅拌合模,在视觉上就形成了颜色丰富,酷似很重的沁色,对于刚入行的玉友具有极强的杀伤性,没有鉴定方法真是让人难断真赝。

(臭虫的满身刀口残留气泡)

    但是老便是老,新便是新,合模也有合模的工艺特征,只要掌握了这门鉴定技巧,李鬼统统瞬间现身,加之仔细观察,破绽其实也是百出,细节更是不攻自破,因为铸造模压还是以重力压制,再压制的过程中难免出现内部气孔与外部气泡,(如上图)就视觉上来说,普遍颜色较为多样化,较为重色,并且玉器透光性差,内部棉絮结构更是混乱不可滥,内部沁色无任何观赏性,浑浑噩噩之感,把玩后也无任何变化,如果怀疑是合模,过开水后会有很刺鼻的化学与胶的味道散发出来,恶臭难闻,有的把关不严的合模玉器还会留下明显的错模的痕迹(明清牌子是重灾区,注意区别)综合上述,赝品无论怎么高技术仿造,终究无法达到真品的特性,只要我们细心研究,李鬼终究还是李鬼,上不了台面。

以上几图皆为某堂拍战汉玉器

皆是合模器,注意留心观察

古玉这潭水本不深,深的是人心挖的蕖






玉器入门辨伪[琉璃仿白玉]刺杀版



线


古玉文化
知识与灵魂碰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