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极拳内功修炼分析

 取经的兵 2021-09-03

太极拳内功修炼分析

一、太极拳内外因素分析

太极拳是道家张三丰圣师所创,以炼心神长保虚静,性命双修为主旨。修命可以全形,修性可以全神,是长生久视之道。

太极拳要求“心静、体柔、神壮、息匀、”。心境能宁静虚无,则形体松柔圆活;形骸松柔圆活;神韵庄穆定匀,则气息匀沉;则意念虚远专致;所以行拳须全神贯注,心静胆定,气息绵沉,神固韵匀,方可生神凝神,而生气聚气,而生精固精。此自无而至有。何谓迟缓:智慧不敏,感觉不灵,反应迟钝,动作滞涩之谓也。

    心不胡思,意不外驰,精不妄动,气不轻浮,神不乱游。心境虚静专致,神态安逸明清。内则自然心意空灵清虚,明性立见,智慧顿开,百骸松和圆融,经络气血通畅。外则自然百体无滞,动作轻捷快利,感觉灵敏。

故而,炼拳必要:神虚勿疲,意专勿渙,气荡勿滞,形柔勿僵,劲敛勿露,精神贯注。神若井水之平静,要提得起,似虚谷之灵明,自自然而无为;意必专一,而须致至,似日月运转之不忒,信信然不过不及;气若流云之随意,而要鼓荡,似江河之奔腾,赫赫然不可遏;形必柔顺,而须蜿旋,似盘内滾珠之顺势,徐徐然自在自如。神者,君也,意者,相也,气者,臣也,形者,佐也,劲者,使卒也。神、意、气、形臻善,劲则整也。君明、相贤、臣良、佐干、使卒则强能也。

真源太极拳练的是人身主宰精神,是人体的先天炁。太极拳姿式动作源起于守精神、肌肉若一的养神功夫。精神达到真空纯至静的自然虚无境界,即是小无极的自然神态。小无极清静到极点小太极生,即是神安气宁、心安理得,不思动不思静,精气神自如,内五气圆和,达到五脏六腑与精神合而为一的混元状态,这即是混元一气的太极境界。

不是以人精神为练功基础的太极拳都是在后天躯体上下功夫,是在舍本求末。此将世上少人知的内功修炼法披露一些,以飨读者。以期有缘人循着炼神还虚,炼虚合道之径,修炼三宝。壮其体魄、充其精神、发其智慧。达“能为人所不能、能及人皆莫及”之境。

    每个人都本自俱足产生太极拳的因素,不必外求;特告诫:你若把练习的重点放在后天形体上,无论使用任何方式方法,你的锻炼模式和现代所有竞技体育项目的训练,在本质上是没有区别的,是本末倒置。因为人体只有在最自然的姿势状态下,才有可能作到身心两个方面的放松。而只有在身心两个方面都得到放松了之后,人才有望启动身体的先天功能。作为太极拳姿势动作,拳架的高低,只不过是先天功能在人体内部充实后的发挥,使后天形质得到明显改善的一种外形体现。而现在的练拳者都把事情颠倒了。把原始的传统内功修炼变成了力量性训练。以至于把肌肉练得僵硬,关节造成伤患者比比皆是。身体素质好的也只不过是增长了些力量而已。对于修炼内功倡导宗旨,“安心定性、敛神聚气”,则毫无意义。

再说,太极拳内功的动,并非妄动,是有着自然本质之动,是有人身三宝精气神合一为基础的动。不是本自我身心之自然规律根源动,不属基础之正动。是没有内功之动,等于盖房无基,动也无益。

学别人套路之动,单靠比比划划地举手抬足,照猫画虎抡一抡胳膊腿儿不是精气神合一之动,不属真动。真动属于人根源自然之动,只在纠正举胳膊抬腿上做文章下功夫,功之真理不在此。在(水土风火)四大假合的身体上作文章,结果必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太极拳真功不在现象,真功不在体外,也不在呼吸调息之气,应该在主宰呼吸调息、主宰四肢运动的精神上下功夫。

    初学者别学妄动,妄动非真,真正运动之源皆起于心,各种套路姿势穷其根源,皆来自心。凡有心之学者,皆可开创自我本心之明路,方为自然真功,此谓之真得。强身必强心,心明眼亮方向明,真内功至矣。可谓:

迷者千万里,智者一步超,要想知远近,全凭悟性高。                    

贤哲有论:天地间,人为万物之灵,心是人身之主宰。人心能清、虚、静、定,安定自如,则能以静生动,以清制浊,专心致一以守吾真主宰。就能内于天性有利,外与仁义相合,依事理而行,能将心灵创伤和隐藏在意识中的不正不良之心疵清除。此即所谓“丧我”或“忘我”。我者,己形体,私也。太极之所以不能成就神明,豁然贯通者,皆因著私,有己为我相也。一著我相,名利心满怀,则真心蒙尘,元神蔽塞,命有身累,性受心役,以至不能至命尽性。故太极拳内功须克己、无著相、以丧我、亡我也。“丧我”的深度越深,“忘我”的程度愈甚,则心境愈澄明,观念愈高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