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医学源流论》总纲

 廿氏春秋 2021-09-05

中国医学源流论序言

    武进谢利恒先生,于编辑《中国医学大辞典》后,复著《中国医学源流论》。取数千年来各家学说,上起炎黄, 下迄近世,考其源流,别其枝派,原原本本,若网在纲,启后学之津梁,树医林之楷范。脱稿业经十载,曾于《国医公报》、《医界春秋》刊布,海内医家,叹为绝作。近日及门诸子,为先生编印全集,复以此篇冠其首,而命序于伯未。伯未昔肄业于中医专门学校,先生方任校长,饫闻至论,敢述要语,弁诸简端。先生之言曰,古今中医书籍,几于汗牛充栋,非抄袭旧说,即标榜攻讦,其能发明新理者,不过什之一二。要其大体,后者胜前,但古书言简而该,后世言复而杂,学者宜取其治病之效,不必拘于成见,致滋聚讼。凡聚讼之端,不外温凉攻补,推其故,有因乎水土气候不齐者,有因乎治乱安危环境者。我国疆域广大,川原交错,气候备寒温热三带,而人事之迁变尤蕃。故凡华文所布之区,即中医所达之处,若执一隅之见,以概万有不齐之病,安能适当。是以历史、地理、生物、自然、社会诸科学,攻医者皆必须略涉藩篱,方能会其通而观其变,而得医术之大全。此属于艺者也。医者固以艺术为职志,然昔人常以为应与修养道德共同砥砺, 故《素问·上古天真论》等数篇,古圣首悬为教。吾人业医者,应如何惩忿窒欲以养肝肾之阴,行矩言规以固荣卫之气,宁静淡泊以葆固有之灵明,勤动四肢以和周身之血脉,合修身养性为一途,成己利人为一事。昔傅青主之艰贞肥遁,徐洄溪之励志潜修,实能得先圣心传,而年寿亦与之俱永,固非独其技之足高,抑亦其行之当法也。先生之言如此。夫长江之源,发于犂石,东会岷沱,出三 峡,下洞庭,浩浩汤汤,千里一泻。其利物之溥,亦犹我中华医学,肇自皇古,衍于后世,所疗治者,不知其几亿兆人也。然以其源远而流广,泥沙土石,不能无所杂,则泛滥横流,遂或不免,是犹今日医说之纷歧,生于其心,害于其事,而病者遂受其敝也。得先生之言以示之,庶几沿流溯原,集众说之长,而去其偏蔽,使中医学说益臻昌明,世界人类咸受其福,仁言利溥,其垂远矣。先生丰颐广颡,美须髯,衣大布之衣,真率敦朴,精神朗静。其立言也,不阿世,不立异,不掩同体之善,不忘异派之美,精微广大,兼而有之。是则读其书者皆能知之,固无俟呫呫也。

医学大纲

    中国医学可分数期:自西周以前为萌芽之期;春秋战国为成熟之期;两汉之世为专门传授之期;魏晋至唐为蒐葺残缺之期;两宋至明为新说代兴之期;起自明末,盛于有清,为主张复古之期。此一切学术皆然,而医学亦莫能外也。

儒学比例

    诸学之中,儒学最显,今试借以为喻。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诗》、《书》、《礼》、《乐》、《易》、《春秋》,皆西周以前古籍,孔子因之以成删定之功。六经皆史之说,虽亦不免武断,要其非前无所承决矣,所谓西周以前为萌芽之期也。及孔子出而集其大成,七十子后学之徒,传播尤盛,所谓春秋战国为成熟之期也。遭秦焚书,六籍阙然,老师宿儒,犹各抱专门以相授受,其时承学之士,守家法皆极严,虽复不能相通,而亦不为臆论,所谓两汉之世为专家授受之期也。汉末丧乱,传绪载绝,后之学者,不复能亲承口说,而徒求之于简编,于是有南北朝、隋、唐义疏之学,所谓蒐葺阙佚之期也。至于宋儒,乃排弃旧说,以意推求,自谓渊源直接洙泗,元明二代,其说大行,所谓新说代兴之期也。明末诸儒,厌其末流之空疏,而复求之于古,至于清代,汉学乃代宋学而兴,所谓主张复古之期也。中国治汉、宋二学者,每互相訾謷,其于自汉迄唐诸懦,遂各以意为好恶。平心论之,中国一切学术,规模皆大定于战国以前,自秦以降,不过就古人之成说,引伸推衍之耳,未有能自创一说,卓然与古人并立者也。近之论者,谓中国学术自秦以降即停 滞不进,诚不为过。夫既不能自创一学,而徒袭古人之学以为学矣,则其于古人之成说,焉得不视同拱璧。汉唐诸儒之抱残守阙,自不能谓为无功,然其物已残阙矣,徒能抱之守之,而不能观其会通,势必至于扦格而不可通,龃龉而不相入。宋儒起而以意推求,势也。然学术之真必存于事物,古人之发明学术者,盖靡不即事物而求其所以然。其在宋儒,虽亦曰即物穷理,实则徒托空言,而不免仍为古人之成说所囿,(盖宋儒之所谓事物,即古人之学术,而非两间之事物也。)其必不能尽当于事物之理之真,且必不能尽得古人立说之意,盖可知也。清儒之起而主张复古,亦势也。势之所必至,即为理之所固然。《易》曰:穷则变,变则通,相变也,而实相因,亦即所以相成。明于进化之理者,更不必存主奴之见矣,惟医亦然。

医学变迁

  吾国医学之兴,遐哉尚矣。《曲》、《礼》:医不三世, 不服其药。《孔疏》引旧说云:三世者,一曰黄帝针灸, 二曰神农本草,三曰素女脉诀,又云天子脉诀,此盖中国医学最古之派别也。其书之传于后世者,若《灵枢经》则黄帝针灸一派也,若《本经》则神农本草一派也,若《难经》则素女脉诀一派也。其笔之于书,盖亦在周秦之际,皆专门学者所为也。针灸之有黄帝,本草之有神农,脉诀之有素女,犹之仲尼所祖述之尧舜,宪章之文武也;其笔之于书之人,则袓述宪章之仲尼也。其传承派别,可以推见者,华元化为黄帝针灸一派,张仲景为神农本草一派,秦越人为素女脉诀一派。仲景之师,元化之弟子,皆著见于载籍。《史记·扁鹊列传》,载其所治诸人,多非同时,或疑史公好奇,不衷于实,不知扁鹊二字,乃治此一派医学者之通称,秦越人则其中之一人耳。此其各有师承,犹两汉之经师也。特医学之显,不及儒术,故其传授世次,不可得而考耳。其中绝不知何时,然亦必当汉魏之际,故后此治医学者,若皇甫士安,若陶弘景,皆无复口说可承,而徒求之于简编也。其蒐讨掇拾之功最巨者,于隋则有巢元方,于唐则有孙思邈、王焘,此医家义疏之学也。(南北朝隋唐诸儒,缀辑汉儒之说。孙、王等盖亦缀辑汉后医家所传也。)北宋以后,新说渐兴,(《四库提要》云:儒家之门户分于宋,医家之门户分于金元。此以其显著者言也,实则其机亦肇自北宋。见后。)至金元而大盛,张刘朱李之各创一说,竞排古方,犹儒家之有程朱陆王,异于汉而又自相歧也。至明末而复古之风渐启,清代医家多承之,则犹儒家之有汉学矣。(均见后。)人不能无为时势所限,而时势之变迁,又率由一二人造之,还相为因,莫知其联,欲明于学术之升降者,知人论世,二者固不容缺一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