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沃尔科特把语言终结在灵魂中

 置身于宁静 2021-09-06

  最近,被称为“岛民、殖民、船难幸存者和诗人”的沃尔科特去世。德里克·沃尔科特,以他不懈的精神力追求三样东西——他生活的加勒比海、他使用写作的英语、他记忆中的非洲祖先,从而在1992年击败了爱尔兰大诗人西默斯·希尼,荣膺诺贝尔文学奖。2011年,81岁高龄的沃尔科特完成了他辉煌的封笔之作——《白鹭》,这是一部被誉为“动人的、技术上无懈可击”的作品,会成为“衡量其他诗歌作品的准绳”。《白鹭》瞬间鸣响遨游国际诗坛,获得了英国“艾略特诗歌奖”。

  3月18日,这位被布罗茨基称为“今日英语文学中最好的诗人”,这位来自加勒比岛国圣卢西亚的不朽诗人,因病辞世。而我们,在他“具有伟大的光彩、历史的视野、文化多元化”的异彩纷呈的诗歌元素中,继续活着,在他《爱之后的爱》中,内省般活着——这一刻终将到来,当你充满喜悦地,在自己的门前,在自己的镜子里,欢迎自己,并为此与自己相视而笑,说,坐下来。吃吧。你会重新爱上这个陌生人——你自己。

  沃尔科特曾说——英语是个“大房间”,而自己则像个误入其中的少不更事的“侍童”。但语言又与生俱来,在“第二个伊甸园”被疯狂注入到亚当们的血管中。所以,语言既是他们的伤痛,又是他们的生命。要想改变自己的语言,先要改变自己的生命。

  爱尔兰诗人西默斯·希尼称赞沃尔科特:他比大多数英国人更深入、更响亮地占据着英语。在生命最后的时光,沃尔科特奋力将语言终结在自己的灵魂中。于是,我们在沃尔科特的《新世纪地图·群岛》中继续前行——细雨渐密,像竖琴的丝弦,一个目光阴沉的男子用手指,扣住雨丝,把《奥德赛》的第一行轻轻拨响。

  (编辑:王怡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