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轻松的学习可能是无效的——读《认知天性》有感

 课程教学研究 2021-09-07
- “明师读书慧”读书心得 -

“轻松的学习可能是无效的。”这句话是《认知天性》这本书的序言的标题。因为这句话,让我对这本书产生了极大的好奇,我们不是一直在致力追求一种轻松学习的方式,它为什么说轻松的学习可能是无效的呢?

这本书的作者亨利·罗迪格和马克·麦克丹尼都是美国认知心理学家,他们一直以研究记忆的机制而著名。为了将基于记忆机制的实验研究成果推广到课堂,他们联合了小说家彼得·布朗写下了这本介绍学习科学原理的图书,目的是让更多人能够明白记忆的原理,从而获得更有效的知识摄入方式。

我们的孩子,包括我们自己有可能从校园学习时期就在重复这样的学习方式,如:为了记住重要的知识点,我们会对书本的重点进行反复背诵、在书中要点上画上黄黄绿绿荧光线条以提示自己关注、在课堂上争分夺秒,一字不漏地记笔记……而这本书却用一个个实验和案例告诉我们,这些传统的学习方法这些做法,其实并没有为我们的大脑带来挑战,更没法对新学的知识起到巩固的作用,它只会给我们带来一种错觉,就是——我觉得我已经用功了,我已经掌握知识了,从而影响了我们对自身能力的评估以及学习的效率。

这样的学习过程,用现在的流行语来说,我们只是在假装很努力,实际上并没有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

《认知天性》这本书的内容很丰富,以下几个观点是我感受最深的,特与大家分享。

一、 学习时,要练习从记忆中检索新知识(P215)

这本书告诉我们,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要放弃对书本文字内容的重复性阅读,而是应该在学习一个章节或一定页数后,进行分阶段性的自我检测——如合上书本,将刚刚所学习的这部分的知识进行检索,问问自己:刚才所读的文段讲述了哪些核心理念,我是如何理解的这些理念的?这些概念和我生活中已知的东西有什么联系?用问题导航,再评估自己的真实的学习效果,以此检查自己的知识盲点。每一次努力回想知识的过程,都是加深记忆的过程,同时还能提高我们的学习的效率和持续记忆的能力。

二、 学习时,要有间隔地安排检索联系(P217)
比如我们从书中学习了一些新的知识点后,在近期隔一两天就温习一遍,当确信自己已经熟悉后可以选择隔月自测,在整个学期的学习中,要善于去寻找和建立前后知识点中或与自身已有知识间的关联性,做到回忆旧知与学习新知并轨进行,在间隔检索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忘记一部分知识,但是这样的遗忘其实是有好处,这样才能够让我们在复习中重新加深对旧识的印象,将旧知识逐步与生活经验及新知识进行连接,从而得到巩固。
三、 学习时,要穿插安排不同类型的问题(P219)
比如在学习数学公式时,不要每次只学习一种公式,而是通过两种或多种公式来进行对比式的学习,这种学习方式虽然比起集中式练习的效果来得慢,但是从掌握知识和长期记忆来看,穿插式学习的效果要更好。
读罢此书,复盘我的人生的几个印象深刻的学习经历,让我发现了,其实我已在不知不觉间抓住了这本书所讲述的一些高效的学习方法,并且因为这些学习方法而受益。
我曾经参加过3次公招考试,其中,第1、2次备考过程中,我沿用了我一直以来确信的复习方式——花大量的时间去整理笔记,抄写重点、反复阅读重点,当时,我认为自己已经倾尽了全力,但是考试的结果却不如人意,我的笔试分数,甚至连及格线都够不着,一度我认为我的成绩不理想是因为我记忆力不好,我的工作太忙甚至还觉得是我的运气不好影响了我的成绩。后来在第3次应考中,我参加了培训班,在导师授课过程中学到了一种技能——因为授课时间有限,老师们也没有像常规授课一样,逐页讲解,他们往往是翻开目录,以目录为框架,对知识点进行快速地概括,在每一个章节的结束会给出几道经典的题型让我们进行口头作答,思路非常清晰。我到现在都记得老师把文学常识相关的重点以一棵树的形式呈现给我们授课场景,于是我尝试学着她的方法去调整自学策略:我将我需要复习的《教育学》《文学常识》和《教学法》三门专业课知识想象为三棵独立的“知识树”,以每一本书的目录作为框架,把书本内容按章节进行划分阅读,每读一个章节,我就会合上书本,将阅读后所理解的概念结合自己的教学实例,用思维导图简要地罗列出来;每当一个章节学习完毕,再借助目录中各章节的子标题进行检索性回忆,以查漏补缺。现在看来,这些方法帮助了我有效地提取了书中核心观点,并且有逻辑地将这三门专业科知识分别构建成一套完整的心智模型。当这样的心智模型一旦建立,这些知识建构不仅成为了我应考的法门,也因为我在记忆过程中不断将教学实际与知识点进行连接,使这些知识到今天还一直在助力我的教学工作,实现了知识的最大价值。
后来,我还将检索式、建构式的学习方法,教给我的学生,在语文学科的期末复习阶段,面对浩如烟海的语文知识,我和孩子尝试着摒弃画画圈圈的复习模式,以单元为划分,以单元的每一篇课文为枝干,以字、词、句、文章中心等要点为记忆点,带领孩子合上书本进行回忆检索,邀请孩子上台当小老师讲述自己从回忆中的获取的学习要点,这样的方法使孩子在复习课上的精神变得集中了,通过一次次的汇报,自发地检查了自己的薄弱项,课后继续合上书将自己在这节课上建立关于这个单元学习的心智模型通过简易的思维导图展示出来,再一次加深学习的印象,提高了学习效率。这样的复习方法将孩子从圈圈画画、抄抄写写的沉闷复习课中解放出来,更重要的是他们将会习得一种受益终生的学习策略。
我还发现了,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我们的老师很多时候也是在创设情境引导孩子使用检索式的方法去学习。在我女儿小班的时候,她的老师就向我展示过她教幼儿讲故事的方法,因为幼儿不识字,她们无法通过反复诵读文字对故事进行背诵,于是老师就把整个故事当作是一辆小火车,将故事按事情发展顺序分成四个部分,让孩子把这些情节当作火车的四节车厢,接着老师就会把每一节车厢的内容给孩子进行讲述,然后用一个个基于故事情节提出的问题让孩子对自己听到的故事的各部分进行检索,反复查缺,深化记忆,再将一节一节的故事情节车厢进行拼接,就这样,整个故事就能完整、生动地进入孩子的大脑中,形成一个稳定的心智模型,当孩子从初步感知到逐渐熟练地运用这种方法去讲述每一个故事,她的逻辑思维、记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也会有所提高,我相信孩子收获的一定是比能读写多少个生字更珍贵的技能。
当然,不管是学生还是成人,一开始接触检索式的学习方式时,往往会因为担心犯错和通过自查发现自己的低效而感到焦虑和挫败,所以会更喜欢沿用反复的阅读和涂画来进行学习,因为相比较而言,一遍一遍地画线要轻松得多。所以,作为老师要引导学生使用这些方法,首先要让学生理解这样做的用意,要先给学生打“预防针”,告诉他们这种学习方式可能会产生的挫折与困难,再帮助学生去理解这些方法,并且在课堂中带领孩子坚持使用它们,从而让学生体会到这些方法的效果。

学习好不是靠天赋,而是需要正确的方法。在暑假中,我们不妨改变思路,与其漫无目的地奔忙于各种补习班,不如尝试去使用一些新的学习方法,然后坚持用高效的方法去助力学习,只有学校的效率提高了,孩子的学习才会获得真正的“减负”,期待你和你的孩子都能学得快乐有质量。

作者简介:陈苑珑,女,长安镇教育管理中心道德与法治学科教研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