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拉松春节-东京

 好奇的行者 2021-09-07

我们唯一能掌控的是自己的信念,其他的都无法控制。

跑了七场马拉松,从害怕恐惧到逐步接纳并慢慢掌握其中的规律,到爱上跑马拉松,都是因为我有一个信念:别人能做到的,我也一样能够做到。

2018年初开始核心肌肉的训练,目的是为了更快的提高成绩,力争全马完成的时间控制在4小时以内,最终达到330的成绩。经过一个月核心肌肉的训练,感觉自己10公里的跑步成绩可以跑进50分钟了,就蠢蠢欲动报名了春节期间在日本举行的两场马拉松:一场218日京都马拉松,一场225日东京马拉松,目标是在东京马拉松全马完成时间400

人算不如天算,出发日本前得了严重的流感,勉强在出发当日体温控制在正常范围以内顺利出境,但是京都马拉松我跑崩了,以膝盖受伤的代价艰难5小时以内完赛。

在接下来的一周日子里,不敢跑步,只有静养,不过也给了时间让我总结经验。

我发现:马拉松是一种错综复杂的运动,为什么不是“复杂”而是错综复杂呢?复杂是“线性运动”,错综复杂是“非线性运动”,“非线性运动”它使事物发展结果难以预料,是造成不确定性的重要原因,就如同“蝴蝶效应”一样。“蝴蝶效应”是在一个错综复杂的系统里面,任何一个局部细微部分的变化都可能产生全局性的影响,也可能产生不了任何影响,最终的结局我们无从得知。

谁能想到今年的冷冬气候会影响我跑一场马拉松呢?

谁能想到在火车上一个咳嗽的人会影响一场马拉松呢?

谁能想到一次流感会影响一场马拉松呢?

谁能想到换了一双鞋子会影响一场马拉松呢?

……

放在平日里以上所有的都不会对自己造成什么不良影响,而对于跑马拉松的人来说就会有致命的影响。

因为天气寒冷得流感的人增多了,得流感的人咳嗽染给我,我也得了流感,流感初愈就去跑马拉松,跑马拉松的时候换了一双不熟悉的跑鞋,这些因素导致京都马拉松伤了左膝,带着受伤的左膝接下来又跑了东京马拉松。

2.25日,清晨6点早餐吃了两碗白米饭,6.45坐车前往起点,7.10到达起点。顺着指示清晰的路标和无处不在的义工的指引,轻而易举地完成了:安检,存包,准确到达属于我的起跑区域。这时室外温度只有4度,还有微风,而穿着极少的衣服足足等候了两个小时,9.10正式鸣枪开跑。

因为冷所以起跑时加快速度,为了暖身,前5公里一切正常,5公里后突然左膝盖失去支撑力,一个踉跄,好彩没有摔倒在地上。这时发现自己成了“跛侠”,而离终点还有足足37公里。

这时脑海里涌出的信念就是:不能中途退赛,我要完赛,东京马拉松太贵,太不容易了。

于是我开始调整我的跑姿,微微前倾弯下身躯,去感觉脚与地面接触之后,膝盖的感觉,尽可能降低地面的回弹力对膝盖的冲击,尽量跑在平整的路面上,也就是道路的分割线,同时还要注意路滑。

当我跑到了10公里的时候正好遇到一群为我们呐喊助威的当地华人,真的有种想哭的感觉,这种感觉不是你能控制的,它是完全由身体发出的。还有32公里,“加油”。

我几乎不进入饮水站补水,也不进洗手间,目的就是节约每一分钟,在关门前完赛。

我一边跑一边盘算着:无论如何要跑到21公里,21公里是我的目标,不能放弃。这个时候膝盖还是钻心的疼,每跑一步嘴里都会发出“兹”的声音,好不容易跑到了16公里,左膝再一次失去支撑力,身体所有的重量都压在了右脚上,再加上我保持了很好平衡姿势,没有让自己摔倒,这个时候摔倒后果不堪设想,后面大批的人很有可能从你身上压过,而自己已经没有力量去阻挡,只有任由别人踩踏,所以不能倒,不能停。我放慢脚步,再次去寻找可能的姿势去平衡左腿的压力,一边跑一边寻找,慢慢好像找到了可以减缓疼痛的姿势,就这样终于看到了一半距离的标志,再次为自己打气:“加油”。

跑完半程,我用时2小时零3分,我估计3小时内完成剩下的距离应该有信心了,当我有信心的时候,浑身就充满了力量,看到身后还有很多人,更是充满了信心,一定要完成这次马拉松。

其实左腿的疼痛并没有减轻,只不过我已经学会了如何和它打交道,当感觉就要失衡时,就快速走,快速走就没那么疼痛,当缓解了疼痛感就再跑起来,而且我还发现只要停下来再启动跑膝盖的疼痛感更强,所以尽量不要让自己停下来,也许身体也收到了我坚决要跑完的信息,身体的其他部位都运作正常,没有给我添乱。

到了26公里,膝盖的疼痛到达了顶峰,我咬着牙告诉自己还有4公里,再坚持一会,这个时候我已经掉速到了每公里8分多钟,我边跑边计算时间,以8分钟每公里计算,跑完剩下的距离还需要两个小时,而跑到26公里的时候已经接近跑了3小时,估计5小时可以完赛。

当我跑到29公里时,远远就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听到激昂的加油声,他们估计在寒风中已经等了我们好几个小时,在这几个小时里他们一直就这样声嘶力竭的呐喊助威,挥舞五星红旗,这个时候泪水已经夺眶而出,我停下脚步为他们拍了几张照片,我一定要记录下来,这是生命里最美好的画面。而此时身体里好像注入一剂强心针,我也不顾膝盖的疼痛奋力往前奔跑。30公里了,还有12公里,完成了几乎三分之二的距离,我双手用力为自己做了一个加油的姿势,再跑7公里就能看到还剩5公里的指示啦。

身体是可以被欺骗的。

因为长距离跑步,我的运动手表会有累积的误差,到了30多公里累积误差差不多有3百米每公里,也就是每次还没有到一公里,手表就显示已经完成了一公里,而每当显示完成后身体就会充满力量,身体有力量了,疼痛感就自然减轻了,而且当你的意志坚定时,身体就不会帮你找借口,因为它知道找也没用,还不如去适应并帮助你完成。

跑过30多公里后,我反倒有种轻松的感觉,疼痛感也减轻了。30公里马拉松才正式开始,不想pb(个人最好成绩),就是去感受,去快乐的跑步,去和每一位伸出手来和你击掌的小朋友击掌,去感受他们纯真无邪善良的笑容,去感受志愿者和路人为你露出的笑容和加油声,日语:那么day,康沛涅,此起彼伏,估计是“加油”的意思吧。

就这样我不知不觉跑到了37公里,不远处有一块指示牌:to go 5km。从早上9点到现在我已经跑了接近5个小时了,这5个小时酸甜苦辣各种滋味,唯一支撑我的就是一定要完赛,而现在就剩5公里了,我再次深呼吸一口气,双手振臂一挥:加油。

to go 4km

to go 3km

to go 2km

to go 1km

我继续奋力跑着,仿佛忘掉了所有的疼痛就只有一种舍我其谁的精神;

我挺直胸膛坚定而有力的奔跑着,仿佛没有任何困难能够阻挡我前进;

我张开双臂奔跑着,前方Finish的大门已经为你打开;

我大声呼喊着跑进Finish的大门,5小时28分,是我最值得纪念的成绩。

2018年的马拉松春节结束了,这份深刻的体验印刻在我的心里,印刻在我的身体里,它将化成我人生的一份不可磨灭精神财富,它告诉我任何时候坚定自己的信念,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