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辟经集

 进易之喜 2021-09-07

辟经集卷一

李默斋

道光十四年镌榄溪李世德堂藏板自序

地理之说何所盼乎大抵本于仁人孝子之用心而开自神灵元通之哲士也。后世邀福心胜目兹不惟识见已陋并孝道已亏遂有弃亲于壑而颡不知灭者无他彼非不知不择地之患不知择地而不精其术之患也。故世之不堪舆者吾无怪矣愿有目而不见星书而辄自立说足不履丘垤而擅谈龙家故为有识者所窃笑适亦自误其宗亲此所谓孽由己作殆不可活也。予业斯道有年未敢信操术可以利人乃深知无术实以祸己故与其滩谈而不精孰。若置而不讲谚云有病不治常得中医又云家家说岐黄人口多夭亡正谓此也。后有获是书者苟非虚心研究实心体认大发愿力不惜身家迟以岁月亦安知不如农者之获石田耕之无补适以毁其耒锄也哉。戒之戒之。

大明嘉靖二十七年岁次戊申香山小榄默斋李 秩谨识

易曰俯以查于地理堪舆之说所自盼兴堪舆之学儒者当知然非可易知也夫形气理数四者缺一不可以言堪舆。太上理其次气其次数其次形然形为理之体气即数之用形其显而理其隐数有常而气无定。河图洛书尚矣。青囊一经言理不遗气天元五歌言气不遗形阳宅指南诸书言数非遗留理盖理寓于形气寓于形数存乎形舍形无以为理、气与数之体则理与气数皆为形之用。后世识见浅陋偏驳日滋欲挟术以眩人未能读书穷理妄求利益未能登峰步峡谬指福田堪舆之数日多堪舆之理日晦此默斋先生辟径集所由作也。先生姓李氏居小榄乡世为香山望族生平博览群书遍游名岳悯世人之多愚而妄也于是本其阅历。释精语详切指迷途归诸大道。其曰五俗三畏言形言气也其曰五星五行言数言理也论形不论理不备论理不论形不详。然先生之契紧为入尤在缩、动、平、栏四字诀特从形势上指出龙穴砂水意态性情语简而确意精而显豁人耳目。此寻山觅地者之津梁孝子贤孙之宝筏也。孟子所谓 山径蹊间介然成路先生诱民觉世之功 岂有涯哉。余于堪舆未尝学问不能窥先生之奥顾昔为先子营葬地尝读先生之书窃谓言近旨远服膺久之今馆榄山得交先生裔孙奠川、孝廉、茂林、 明经将以先生遗集登诸刻劂嘱付一言愧无裨于高深用识生平所学云尔。

道光十四年岁次甲午秋九月顺德何太青拜撰。

1/22页

地理山龙、峦头与穴法并重然必讲到精细方识龙真与穴真。余自弱冠后先生授以堪舆秘传读之津津有味后见各家藏本亥豕鲁鱼传抄日错近晤温秋瀛太史乃德善本详对因参观而互订。数十年来博览群书如天元歌之方便觉指迷之分歙、 向背、仰覆、合割 皆从精细中发明峦头穴法此处豁人心目简而明典而要者莫如香邑小榄李默斋先生辟径集四卷所云缩、动、平、栏五俗、三畏、三宝、三弊盖本生平阅历契紧为入处精细立论援引哲言证实己见俾孝子顺孙家藏户诵得明道以庇本根非挟术以炫 当世洵堪步杨曾廖赖之堂与沾沽焉。剿集旧本者迥乎大异我辈果能熟读是书多覆名墓积以学力磨以岁月从此寻龙点穴择地安亲。庶乎其可。若胸无成见 目无慧珠或轻心以掉或委任于人诚如先生所云非愚即妄矣。闲尝过榄山相宅访先生家世人丁财禄兴发非常子孙科甲鼎盛。悉数牛眠。余尝观先生葬太祖新会苏村虎山及自立寿基鹤山楼冲龟山。山龙穴法具见一斑我生也晚弗克亲灸门墙躬承面喻。今读其书如见其人。爰跋数言付之刻劂 以志景仰之意云尔。

道光十四年岁在甲午秋九月南邑后学冯之彦拜撰

堪舆世皆称杨曾廖赖谓无能出其右者然吾以为学无先后亦视其人之识力何如耳。使识非真识则龙穴砂水莫能细辨力非真则古今名岳未尝遍游徒以口诵印板古籍辄为人扦葬此第知求利而不知祸人 良可慨也。余八世太祖默斋公于堪舆群书专心研究 阅历名坟数十年寝食与俱则识以练而愈到力 以用而弥果因刊除陈言独标新论作为辟径集四卷所言五俗、三畏、三宝、三弊、杂者十段 皆显而易见而其本生平之最得力以契紧为人者。则默如缩、动、平、栏四字诀。语简意赅真千古不易也。厥后于新会苏村得虎山 以葬祖父伯叔不数传而出文介公学行政绩照人耳目又于鹤山楼冲得龟山以为寿穴迄今我子孙之幸绍书香悉数牛眠。至于为人寻地所得名山不可枚举此莫非太祖之识力所至即莫非太祖辟径集所言缩动平栏者之操券而获也噫。是书也虽不能驾古人而上之而融会古人之意简练以出之于山龙峦头、穴法、砂水、性情顺逆谁祸谁福当弃当取 了如指掌。洵足步杨曾廖赖之后尘而为寻山觅地者之津梁矣是为跋。

道光十四年岁次甲午秋月十七世孙海晏顿首拜跋。

2/22页
载入中...手动刷新
3/22页
载入中...手动刷新
4/22页

五俗

地理依于古法无不尽善为后去古浸远其法埋没无传而庸师以俗眼参之世俗翕然从之啄啄争鸣莫可穷极斯理遂晦故曰依古法者必不入俗眼入俗眼者必不依古法学者去其旧习直追古喜然后可故揭五俗以示戒焉。

一曰尽龙

余初看山见一枝龙或十节五节定跟到头乃止 以为穴必在是不知龙尽则星多散漫硬直龙虎不包裹 明堂必荡水口必直全无吉地疑龙经曰君如寻得干龙穷两水相交穴受风风吹水劫不是穴需知此地是疑龙。又曰大地多从腰里落 回转余枝作城郭又曰大富大贵之地断不在大穷大尽之处又曰余气不去数十里断然不是王侯地又曰脉尽处需防气绝皆此谓也。譬之人身有心腹必有手足譬之屋宇有堂厅必有廊庑善辩者当自知之余屡格大家祖坟腰结者甚多全取诸善腰结者亦十居八九然后知古人之言信不谬也。亦有居尽头者不可以干龙格局论终不若有余气之妙也。

二曰龙虎钳口

龙虎钳口在立穴之处两边伸开二小臂弯抱 即钳口也。地之有龙虎如人身之有手足护卫孰能废之亦有不尽然者每见大地多下手一边兜转或有龙无虎或有虎无龙或边长边短或驾左驾右无不可者为庸师俗眼每每多寻龙虎钳口见一钳口若龙虎之状不问龙脉有无砂水顺逆即于此点穴安葬所以古今许多吉地每每在龙虎身之旁彼既以钳口取穴其不对钳口者穴尚宛然非明师莫辨故予以俗眼之海惟钳口为第一。又遍观今时葬地凡龙虎均停 明堂阔大为千万人所慕者无不立见败绝。惟剪着下手一边或不见明堂全无砂水大非人情所喜者无不发福予非阅历二三十年在在皆然断不敢为骇俗之言也。此风水之死生关焉。学者能破此关乃有上进之路不然终身坠坑坎中耳。古人曰两弓齐到人皆道好却主杀伤反生烦恼又曰两弓齐到忌当面之倾流一穴当中忌两边之尖射又曰君若识穴不识怪只要左回右抱良左回右抱未必吉分明怪穴生贤良。 皆言钳口之患也。又曰也有形好理不好也有形怪理不怪又曰欠缺不齐乃天地之奇。 皆言龙虎不必登对也。学者于此数语豁然贯通始有终身着脚处。

三曰两水合襟

予初年看地只在两水合襟处极力搜求务期必得。若似当然不易后多览故坟遍历山川情意乃知大谬不然也。往往水合前则山嘴必尖流神必直龙虎必长真气荡然无一可者。除是合于左转右以出而得右砂稍栏合于右转左以出而得左砂稍截庶几穴中可裁若不论龙穴结作而以合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