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吴茱萸汤——产后头痛,厥阴头痛,痰厥头痛

 谷山居士 2021-09-11

图片

11定时癫眩呕吐——朱木通医案

陈某夫人,年五十四岁,平素体质清瘦虚弱,屡因感冒而起痰喘咳嗽上气。二年前以上述病症来求诊,投以小青龙汤单方,或加厚朴、杏仁即愈。于是每发此症大多服小青龙汤可于二三日间收效。1960年下半年已少发病。翌年128日,忽于深夜乘三轮车来求诊。据云三日前迄今每于午饭后即起头痛眩晕,外界回转,继则呕吐,吐涎沫。如是虽双眼紧闭,亦无稍差。吐水后连续眩晕至下午四五时左右始渐渐自然消逝。翌日准时照常发作准时消退,迄今已三日。至于发作中之痛苦则为心胸部苦闷、呼吸困难。此外症状即为口内冷淡、嗜热饮、便秘、多尿。身瘦体弱、手足厥冷、脉沉而迟,虚寒证著明。诊察完毕,头脑中拟用吴茱萸汤或小半夏汤加茯苓。但是经考虑后:此患者显著虚寒证而且多尿,当不合小半夏汤。因此,以手足厥冷及脉沉迟为目标,投温热性驱水剂之吴茱萸汤,至于便秘预定暂留待明日解决。

于是以吴茱萸汤(党参1.5,大枣2.0,吴茱萸1.5,生姜2.0)与之,嘱其明日复我消息。是为128日也即农历12月底。

也许因为我对此症过于感兴趣之故,等待一日未有消息,乃于翌日访之,至则患者忙于料理年货,笑谓今日虽无呕吐但头仍甚眩,同时以手指灶边烘炉说现在方在煎药剂也。盖因年关迫切,患者忙于料理家务而尚未服药剂。

嗣后我也忘之。

同年219日(即农历辛丑正月初五)我因访诊其邻居而顺访之,则此患者方处理店务,询其前此经过,则曰前此因年迫事忙,无法继续服药,然仅服一剂迄今十余日已健胜如常,是以停药。继又曰:自服药之后,头眩晕呕吐俱已消失若遗,谅已不会再发矣。《朱木通经方医案

论:正是因为胃寒不降,所以才有痰喘咳嗽上气之疾。上边医案1,也是常有轻度咳嗽,咯痰之证。胃寒病愈,则咳喘,头痛俱愈。

黄元御医学研究
黄元御医学研究
读《伤寒论》学古中医,每天分享三条提纲,研究黄元御学术理论,为每一个想学习《伤寒论+金匮要略》学者,提供交流的平台。
618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12脑肿瘤头痛——门德纯医案

张某,女,20岁,患者头痛加重二月余,每头痛发作,欲碰墙撞壁,服用镇痛剂多种无效,遂邀余治之。诊见:唇面苍白、四肢清冷,呕吐涎沫,脉象细弦。余与吴茱萸汤治之,不料头痛渐止,遂令其隔日服一剂,十余日而痛未再发。一月后,患者赴北京检查,诊为脑瘤经手术治疗而愈。名方广用

论:细为少阴,阴阳俱虚,也为阳少,弦为木陷,所以发厥,厥阳不降则头痛,厥者,中气虚寒,阴阳不能交济也,所以四肢清冷,唇面苍白。吴茱萸汤,温胃寒以降胃,承接阴阳之气。

面色苍白证:《金匮》虚劳三,男子面色薄白者,主渴及亡血。者,色之华也,亡血而无以华色。虚劳四,男子脉虚沉弦,无寒热,短气里急,小便不利,面色白,时时瞑,兼衄,少腹满,此为劳之使然。《金匮》吐衄下血二,病人面无色,无寒热,脉沉弦者,衄 ,烦咳者,必吐血,浮弱,手按之绝者,下血。结合这三条提纲来论证面色白者,脉虚沉弦,虽是亡血,也为虚寒里证。配以四肢清冷,呕吐涎沫证,则知此为胃寒。

对比太阳二十八,麻黄各半汤,面少赤者,此是表阳之郁。阳明十一,二阳并病,太阳初得病进,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续自微汗出,不恶寒。若太阳证不罢者,不可下,下之为逆,如此可小发汗。设面色缘缘正赤者,阳气拂郁在表,当解之薰之。此面赤者,虽是表阳不解,但传阳明,则是胃热。面赤表郁之胃热,对比面白里虚之胃寒,则知面色白者,是为内寒之证。虽面白为内寒,但未必就是胃寒,也可以是劳,也可以有是亡血,也可能是三阴之虚寒。另一点就是从吴茱萸的医案发现,大多都面白之证,所以我细研究了一下。面白为虚寒之象,还没有从《伤寒金匮》提纲论证,但我从这几条提纲论证,先定为内寒,以后学习,如发现有错再改,如无错就在细论。

13厥阴头痛——门德纯医案

祁某,女,24岁,头痛一年余,诸药不效.诊见:体质素虚,面色㿠白,痛时剧烈,自谓头脑欲裂。发作时伴干呕。触其两手冰冷,脉象沉弦。与服吴茱萸汤加半夏9克、生赭石12克一剂,头痛、呕逆若失。继与服小建中汤二剂而愈。名方广用

论:沉为太阴不散,也为此病在里,沉为阴脉,三沉陷,弦为木陷之阴厥,阳气不降,浊气壅塞,所以头痛。

    两手冰冷证:厥阴三,心厥者,阴阳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是也。诸四逆厥者,不可下之,虚家亦然。四肢秉气于脾胃,脾胃阳旺,行气于四肢,则四肢暖而手足温,所谓阳盛而四肢实也。四末温暖,是之谓顺。水盛火负,阳虚土败,脾胃寒湿,不能温养四肢,是以厥冷。四肢阳盛之地,而阴反居之,变温为冷,是反顺而为逆也,因名厥逆。此是两手冰冷,或四凉冷的病理。阴阳相交,两相顺接,乃不厥冷。阴阳离析,两不相接,其所以逆行而不接者,中气之不运也,脾陷胃逆,是阴阳不接之根源也。此根源者,单从吴茱萸汤论,就是胃寒也。若从四逆汤,附子汤,理中汤论,就是阴盛而阳虚也。

图片

14痰厥头痛——赵守真医案

刘翁镜人,年古稀,体矍铄,有卢同癖,时吐清涎,每届天候转变,遂发头痛,而以巅顶为烈,服温药则愈。近因家务烦劳,头痛较增,咳剧涎多,不热不渴,畏寒特甚,杂服诸药罔效。昨来迎诊,切脉细滑,舌润无苔,口淡乏味,证同上述。若从其头痛吐涎畏寒等象观测,由于阳气不振,浊阴引动肝气上逆之所致。正如《伤寒论》所谓: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且其年高体胖,嗜茶增湿,胃寒失化,水泛成痰,外表虽健,而内则虚寒痰 凝也。治以吴茱萸汤温中补虚,降逆行痰,颇为证情适合。

党参八钱 吴茱萸二钱 生姜五钱大枣五枚连进三帖,头痛吐涎渐减,而小便清长,较昔为多,此缘阴寒下降,阳气上升,中焦得运,决渎复常耳。药既见效,原方再进四帖,诸证尽失。改用六君子汤加干姜、砂仁温脾益气,善后调理。赵守真治验回忆录》《经方直解

论:头痛,服温药则愈,这不是明显的提示吗?

15产后头痛

患者女性,53岁。于产后患偏头痛已13,呈发作性头晕、头顶胀痛,伴呕吐涎沫,甚或呕出胆汁样物。每次发作须卧床2-7天。近半年来,病状加剧,每月发作3-4次,治疗无效。已绝经8年。患者体胖,面色白,舌净,脉弦细。辨证为厥阴头痛。

方用吴茱萸汤加减(吴茱萸12克,党参15克,生姜12克,大枣8枚,当归9克,白芍12克)。服2剂后症状大减;再服3剂,症状消失,观察3个月,未见复发。(《福建中医药》1964525页)《经方研习

图片

16产后头痛——刘景琪医案

王某,女,36岁,工人,19795月初诊。患顽固性头痛已十年。由产后未满月与家人生气引起。经常头痛,时轻时重,精神受刺激后加剧,严重时巅顶剧痛,时有泪出,需服过量镇痛剂方能止痛片刻,并有恶心,沫,手足发凉,失眠多梦,怕惊动,多等。舌苔白厚,脉左沉滑,右沉。印象:厥阴头痛。辨证:寒浊上扰。治则:温中降逆,安神定志。处方:吴茱萸汤三剂头痛止,服二十一剂,临床治愈。追访三年未复发。经方验

论:手足发凉,中气不交,阴阳不接。失眠多梦,怕惊动,此是胆木不降,失根之象。此舌苔白厚者,肺气不降,津液不化之象,都是胃逆,上阳不降。右沉迟者,是胃寒脾陷,左沉滑者,是肾家阴实之下寒,不能温升肝木,木气郁动而脉滑也。

图片

17头痛——刘渡舟医案

陈某,男,49岁。症见:头痛以巅顶为甚,伴眩晕,口中多涎,寐差,面色熏黑舌苔水滑,脉弦迟无力。此厥阴水寒循经上犯清阳所致。

吴茱萸15克生姜15克 党参9克大枣12枚服药二剂,头痛止而寐仍不佳,改用归脾汤三剂而安。

解说:吴茱萸汤证在《伤寒论》中共有三处,一是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二是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三是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金匮要略》中尚有呕而胸满者,吴茱萸汤主之之文。涉及阳明、少阴、厥阴三经病变,但从其方证分析,以肝胃虚寒而气逆为其病机特点。吴茱萸气辛而味苦,气味俱厚而能降,为厥阴寒邪上逆之专药,治呕吐头痛最佳;佐以生姜之辛散,温胃而散饮;合参、枣甘温补中,益气以扶虚。全方具有温暖肝胃,散饮降逆之特点。从所治各个案例来看,在辨证上均有反映其病机特点的共性,即呕恶,吐酸水或多涎,舌淡嫩,苔白润或水滑;脉弦或缓或迟而无力。临床上治疗呕吐,胃痛,头痛,呃逆,胁脘胀满等病症,凡具备上述辩证共性者,用吴茶黄汤为主治,每获良效。

在临证时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特点是:本证往往在夜半子时发作为甚,且伴有寒战。这是因为夜半阴气盛极,寒邪得阴气之助而肆虐;同时,阳气生于夜半,阳气生则与阴寒交争,所以证侯加剧而有寒战。对此仲景书中虽然没有明言,但实际上已有所指,《伤寒论》说: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说明了厥阴气旺之时,必然能与邪气抗争。

吴茱萸为三类有毒药物,一般用量在3~6克,但用在本方中剂量宜大,可用至9~15克。一方面剂量不大不足以温降厥阴寒邪,另一方面生姜、大枣又能监制并缓解其毒性。

吴茱萸汤有多种加味方法,加当归是最常用的一种。当归性温而润,为肝经血分之药,加入本方中寓有气血兼治,温寒而不耗血之妙。其他如胃脘痛甚者加良姜、香附;胁脘胀甚者加厚朴、半夏;气窜气逆合苓桂枣甘汤;头目眩晕,心下逆满者合苓桂术甘汤等。所加诸法,亦均与本方证的病机特点相符而又互相关联。《临证指南

论:面黑者,为太阳经气不降,寒水上逆之象。口中多涎,必然苔滑,所以说苔滑为津沸之象。弦迟无力,迟为脏寒,无微阳以鼓动,所以无力。弦为木陷,阴厥之象。本条也是胃寒,阴阳不交,互厥之象。

吴茱萸自测一升过百克,我曾自服吴茱萸,一剂药用过80克,用开水淘洗一次,也没见有啥毒。当时吴茱萸太贵了,比人参的价格还要高,批发价都4毛多一克,一剂80克,一般家庭这么吃,都吃不起。

18头痛——柳并耕医案

李某某,男,59岁,197354日初诊。患者年近六旬,身体颇健,素有吐清涎史。若逢气候变迁,头痛骤发,而以巅顶为甚。前医投以温药,稍有验。近年来因家事烦劳过度,是以头痛日益增剧,并经常咳嗽,吐痰涎,畏寒恶风,经中西药治疗未效,邀余诊治。证见精神困倦,胃纳欠佳,舌苔滑润,脉象细滑。根据头痛吐涎、畏寒等症状辩证,是阳气不振,浊阴之邪引动肝气上逆所致。治以温中补虚,降逆行痰,主以吴茱萸汤。处方:党参30克,吴茱萸9克,生姜15克,大枣8枚。

连服4剂,头痛渐减,吐涎亦少,且小便也略有清长。此乃寒降阳升,脾胃得以运化之机。前方既效,乃再守原方,继进5剂,诸症痊愈。[新中医1977,(4):31]

按语:头痛以巅顶为甚,吐涎沫,舌苔滑润,乃肝胃虚寒,浊阴上逆之明征,故投吴茱萸汤获效。伤寒论名医验案精选

论:素有吐清涎史,这个证就是典型的脾胃之寒。瘥后劳复一,大病差后,喜唾,久不了了者,胃上有寒,当以丸药温之,宜理中丸。《金匮》肺痿,味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干姜汤以温之。(别外《金匮》妇人杂病半夏厚朴汤,还有一条,妇人吐涎沫,医反下之,用小青龙主之。我没看懂,以后再论述)。

    吐涎,合并头痛证,胃纳欠佳,此为胃寒,吴茱萸汤证。

图片

19血管性头痛——陈宝田医案

魏某,女,32岁。1982年7月15日初诊,患偏头痛多年。每次月经前5~7天,其右侧太阳穴部呈阵发性跳痛,甚时有恶心欲呕,常伴有痛经,素体脾胃虚弱。检查:面色苍白,体质瘦弱,舌质淡,但有瘀点,脉弦缓。投吴茱黄汤合生四物汤:吴茱萸6克、生姜12克、党参10克、半夏10克、白芍10克、细生地黄10克、熟地黄10克、赤芍10克、当归10克、川112克,水煎服。复诊:月经前服上方6剂,此次月经前头痛

未发作,连续调治2个周期,治愈头痛,随访半年未复发。经方临床应用

20头痛频发——大塚敬节医案

30岁妇女,身材矮小,不胖不瘦。主诉数年前起,最初每隔11次剧烈头痛,近来1月剧烈发作3次。头痛虽多在睡眠不足、眼睛困乏时发生,但有时无故发作。发作则肩至颈酸痛。头痛在左右太阳穴中心,也有耳鸣。头痛剧烈时呕吐。诊得胸肋苦满,右侧显著。虽见小柴胡汤证,但给予吴茱萸汤。

服药之后,两个月内只发作1次。主诉月经前轻度头痛,虽已停药,未再头痛。出处:《临床应用汉方处方解说》。经方一剂起沉疴

论:本案重点,有胸肋苦满,只是副证,不用小柴胡汤。吴茱萸汤,呕而胸满,胆经不降,所以胁满,也有耳鸣。区别于外感小柴胡汤的胸胁苦满,欲呕,默默不欲食。

购书,请加好友  (微商—勿扰)

点击在看,感谢分享,读黄元御,学古中医

自学中医,只读黄师,不走弯路,快速入门

自学仲景,只读黄师,四圣一脉,医家准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